罗楚江
提起阅读,就不得不谈到著名全民阅读推广人、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的著作《阅读力》。全书从人类的阅读史写起,通过对阅读社会、阅读方法与目的的梳理,对各种阅读活动和阅读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指出“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全民阅读的普及与提高:阅读力的提出
“閱读力”的提出,最先来自于触动聂震宁思考的两个阅读事例,一个是中美大学生的阅读比较,另一个是来自于一所“211”大学的大学生提问。从这里,作者开始将他对社会阅读问题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阅读力研究上,即如何提高阅读力。阅读力与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潜在影响有关,与教育有关,与社会氛围有关,与阅读兴趣,与阅读史(出版史)有关……这些如万花筒般丰富的元素,每一个关联点都可以荡漾开去又收缩回阅读力这一核心点上。
“阅读力”这一概念,是聂震宁先生游弋于理论与鲜活阅读生活的思考结晶。出版家、读书人、作家的多重身份与实践,使得聂震宁能够于阅读生活经验现象的表层,将辐辏于阅读力的零散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透视其中的内在联系。作为出版家,聂震宁有一种职业的敏锐性和前瞻性,能够看到“全民阅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阅读力”概念的提出得以水到渠成。作为读书人,聂震宁有一种为公共事业服务的责任感,提高国民阅读率,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始终是其心之所念、情之所系,“阅读力”概念的提出成为诸多阅读实际问题的凝练总结。作为作家,聂震宁的“文心”能够让他在概括、提炼各种纷扰的阅读现象时,独特地提出“阅读力”这个具有文学修辞效果的关键词,于透辟的理性分析中,展现巧妙而温润的叙述技艺。
读以致乐:阅读力的核心
在正式入场讨论“阅读力”之前,聂震宁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还需要讨论吗?”这不是抛给读者的问题,而是他自己思考过程中的关键点。作者在书中探讨的“读书”并不只是上学读书,而主要是指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的终身阅读,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甚至静水深流的过程。纵观古往今来的阅读生活,聂震宁将读书的目的与缘由归纳为四种,即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和读以致乐——其中,最令人向往,同时也是“阅读力”最牢固树立的核心,无疑是从阅读中感觉到乐趣。
聂震宁化用孟子之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进而指出“独读书不如众读书”。既然阅读得以致乐,那么我们何不许多人聚集起来快乐地读呢?陶渊明就曾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友人共读而忘情;家庭阅读更是充满着融融的温情;作为最具社会性与稳定性的众读方式,社区阅读已努力形成一种常态性的快乐阅读模式。
“忙时读屏,闲时读书”:阅读力提升的传统与现实
聂震宁在书中讲道:“与书结缘比掌握阅读方法更为重要。”阅读力有赖于阅读者读书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是一个人阅读力的基石,一时的习惯影响着一时阅读的成效,终身的阅读习惯则影响着一生阅读的效果。在与书结缘,保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才能有法可循。
书中涉及“浅阅读与深阅读”“快阅读与慢阅读”两对关系的讨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当数字技术正在大规模地扩展人类的阅读,如何以阅读弥合碎片化的时间是聂震宁先生思考的重点:“既不要让全民阅读变成全民读屏——迄今为止,阅读纸书依然是保证人类阅读的深度和完整度的主要保证,同时,鉴于全民阅读的当代生活性特征,在阅读上也不妨做一点融合,即: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全民都以读文读图为快乐生活。”“忙时读屏,闲时读书”的新概念是作者在阅读方式上,结合人们当下的生活特征所做出的融合。通过关于阅读力的方法论讨论,读者会有一个超越传统读书法又融合于时代的读书方法论,一个提升阅读力、培养阅读力进阶的方法论起点。
此外,作者还反思了全球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问题,他说:“全球化唯一的追求目标就是市场的泛漫化,而其价值却是浅薄而狭隘的。人类的幸福并不主要在于财富和物质的进展,而更多在于生命体验的丰富与多样。可是,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全球化进程所污染。这时候,阅读经典将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并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而是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一种坚守。”
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提升阅读力的漫漫求索路
对于阅读力的探讨,聂震宁从不回避它的复杂性。首先,他将阅读力归结为文化、教育与思想的一部分。这就使得阅读力的提升并非单一的对象,而是需要一个整体的提高,更不是一些读书法可以速成的。作者分析到:“提高阅读力,不只是传授一些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不可想象,一个过去不爱读书、较少读书或者读书较少有心得的人,只要把一些方法传授给他,就能使得他迅速成长为有志于进行终身阅读的饱读之士。一个阅读者,对于阅读的历史、阅读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能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其阅读力才可能得到较大提高。”
其次,社会的阅读力是一种多层的结构状态,要分出层次来具体对待,由浅入深而循序渐进。正如作者所言,“阅读还是一件个体差异性比较大的事情,单就是对一本书喜欢与不喜欢就千差万别,更何况还有不同文化层次阅读者之间无法比较的不同阅读力”。
作者同时也认为,从推动全民阅读的大格局来看,开展和提高中小学阅读,是改善我国国民阅读状况、提升阅读力最重要的基础。因此,他在书中特别指出,“要实现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提高阅读力,就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开展阅读学的教学,精心组织校园阅读,这是比家庭阅读显得更为重要的社会化阅读”。
对阅读力的研究与探讨还远未结束。对于这一点,作者有深切的认知,他希望借这本小书所开展的阅读力讨论,能够达到提出问题,引起讨论的目的,为研究阅读力,提高阅读力提供一些思路。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