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业体系建设探析

2020-09-10 07:22刘玉强
黄金 2020年9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摘要:国家环保政策逐步收紧,矿业企业发展压力逐渐增大。与此同时,成本、资源接续等问题给矿业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加快转型步伐、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立足“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从勘查、采选、环保等多个环节,探讨了绿色矿業体系的建设。绿色矿业旨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加快矿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和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矿业;绿色矿山;绿色勘查;评价指标;矿山建设

中图分类号:TD-9 文章编号:1001-1277(2020)09-0001-05

文献标志码:Adoi:doi:10.11792/hj20200901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后期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已进入新时代,并对中国总体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理念、目标和战略。同时,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目前,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严峻,污染物的排放还相当严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矿地和谐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努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绿色矿业体系良性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和探究以往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就如何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步伐,提出了绿色矿业体系建设,覆盖绿色矿产勘查、绿色矿山开发、绿色矿山理念、法律等多个方面。

1 绿色矿业体系的发展

自中国矿业联合会提出绿色矿山建设10多年来,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办法制定、国土资源部认可、行业绿色矿山标准规范发布到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指标体系制定,已评选出600余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目前又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在各省参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施达标备案入库。绿色矿山建设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好评,也是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配套的技术工作,从绿色勘查到绿色矿山的全产业链都有框架式的方案和要求。近年来,发布的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的文件有《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2018年出台的DZ/T 0312—2018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以及《关于做好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839号),《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等。

2 绿色矿产勘查体系

绿色勘查体现了从矿业体系源头就要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要树立“大资源”观,从粗放型地质勘查向精细型转变,从单纯资源和远景评价向地质情况精准查清、开发条件查实和环境影响查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转变。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前,要系统了解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和相关要求,为绿色勘查提供依据[1]。

1)资料搜集要系统完整。在进行地质勘查前,要详细搜集已有地质资料,了解当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尤其要搜集区域生态环境相关资料,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当地水体发源和保护情况等。同时,掌握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劳动生产力情况、交通建设情况和发达程度,以及相关政策等生产生活情况。

2)有益有害元素要查清。根据地质勘查的程度,查清矿床中共生和伴生有益元素的含量、赋存特征等,为后续采选工艺选择、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指导。随着矿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矿山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因此对矿产中伴生元素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显得更为重要,在获得经济效益、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同时,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以往的地质勘查中,多注重对有益元素赋存特征进行研究,很少关注有害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危害,这个短板正是绿色勘查的重点工作,通过对有害元素的详细研究,可进一步为合理高效开发资源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3)选冶试验与勘查程度要匹配。选冶试验分为5种,包括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小型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及工业试验。对于一般的矿产资源,类比和实验室试验就可满足要求;而针对成分复杂、难处理等矿产资源,要求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试验,如详查阶段开展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勘探阶段开展半工业试验,建设大型矿山的还应当开展工业试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地质报告都达不到要求,给选冶工艺和产品方案的选择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不利于工业指标的确定,必须引起地勘单位的重视。

4)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要做细查实。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对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不够重视,但目前国家对绿色开发要求日益严格,因此这项工作必须要做细查实。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从水质、水量方面考虑合理利用水源地的水,了解生活和工业的用水量,水中有益有害成分含量及水的类型、类别、储量等。同时,重视废水处理和循环用水等问题。工程地质涉及安全问题,应掌握其岩石力学等相关数据。环境地质资料相对较少,应加强此项工作,对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范围、程度及防治措施要给予足够重视。

5)土壤修复要因地制宜。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槽探、井探及钻探等工程会不同程度对当地植被甚至一定深度的土壤层产生破坏,尤其在干旱地区造成的破坏将难以恢复。绿色勘查体现了对环境扰动最小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将工程实施过程中剥离的腐殖土保持在旁侧,勘查工作完成后填平沟坑再将其覆上,可进一步种植植物;条件允许的企业可采用以钻带槽、一钻多孔等方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6)绿色勘查。

(1)基本要求是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勘查全过程,避免或减轻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污染和破坏,倡导替代槽探、井探,鼓励采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少占土地的勘查技术。

(2)勘查设计中,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手段、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等做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确定预防控制和组织管理措施。

(3)勘查施工时,应对车辆、人员通行,工程占地、对土壤植被的损毁,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污染,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挖坑埋置检波器和激发放炮造成的破坏,开挖土石造成的滑塌或坡面泥石流,以及泥浆(废水、废渣、废油料等)、生活垃圾、废弃物引起的污染等进行有效管控。

(4)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考核内容。

总之,绿色勘查不只是简单的地质勘查后的复绿,更不能只是简单的制度要求,地质勘查包括很多技术工作,要按照绿色勘查的要求进行实地落实,为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提供准确、丰富的基础资料。新时代赋予了地质工作新的内容,只有将地质勘查中的各个环节融入绿色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勘查。

3 绿色矿山开发体系

3.1 绿色矿山标准

矿山企业是绿色矿山建设的主体,在即将建设和正在建设,以及在开发或闭坑过程中都应按照绿色矿山有关要求进行。2018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DZ/T 0312—2018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4—2018 《黄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绿色矿山推荐性标准,并通过了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矿区环境讲求优美。

(1)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厂区、车间等设置的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做好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粉尘防治和矿区保洁措施,确保矿区环境卫生整洁[2]。

(2)有效处理和处置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噪声、粉尘及废气,使其达标排放。

(3)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使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 %,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清。

2)开发方式注重环保。

(1)开发利用应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开采方法的选择要科学合理,露天开采应优先采用内排方式,及时复土植被;地下开采鼓励采用充填开采技术,控制地面塌陷,减少环境污染。选冶工艺要高效环保,鼓励规模化集中选冶,不能采用国家明文规定限制和淘汰的技术。

(2)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有符合规定的专用堆积场所存放,废弃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 %。对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采用一定工艺方法处理后循环利用,力求实现闭路循环,而未循环利用部分应处理后达标排放。

(3)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2]。

3)综合利用力求彻底。

(1)应努力查实共伴生资源,查清其赋存特征,加强对共伴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选冶技术攻关,采用先进科学的利用和处置工艺,提高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对尾矿、废石等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实现合理利用。

(2)从源头减少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实施清污分流。应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利用选矿废水;矿坑涌水在实现矿区充分自用的前提下,余水可用于农田灌溉等,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同时,生活废水要达标处理,用于场区绿化等。

4)矿山建设实现数字化。

(1)应加强工艺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应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要符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2)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工作,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智能化,选冶工艺自动化,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新标准。

(3)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矿山企业经营、生产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的信息化。建立全方位的灾害监测、预警、人员车辆定位、网络监控等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监测的实时化,确保生产安全。

5)矿山形象保持良好。

(1)创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发展理念的特色企业文化。企业要重视对职工和矿区群众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相关培训体系,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保护职工身心健康,提高满意度。此外,要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不得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2)构建企业诚信体系,及时公告相关信息。披露信息包括:企业组建及后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绩效表现;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责部门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确保与利益相关者交流顺畅。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矿山企业要坚持企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以办矿一处、造福一方为目标,加大对当地教育、就业、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改善和提高矿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矿地和谐发展。同时,主动接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并建立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和社會风险事件申诉—回应机制,及时受理并回应当地民众、社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例如: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甲玛工贸公司、成立群众工作部、用工本地化、创新共建方式、人性化管理等,公司内部稳定团结,外部安全和谐,实现了边疆共守、利益共享、三方共赢(地方政府、周边群众、企业自身)的目标;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山铜钼矿也是绿色矿山的典范,其践行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大基地,实现大发展,成为中国铜工业新坐标,短短几年内,在项目建设、经营业绩、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安全环保、美化绿化、企地和谐等方面取得了诸多亮点,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3.2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

2020年,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通知》,并发布了《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这是“绿色矿业体系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是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的具体细化,从绿色矿山定性向半定量、可操作方向发展。

1)《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包含两部分:先决条件和评分表。先决条件属于否决项,其中一项达不到要求,则不能参与绿色矿山遴选,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增加否决项。评分表共100项,总分1 000分,从6个方面对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进行评分,包括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各企业应按照评分表的内容,逐项严格对照本企业情况,检查不足,整改完善,争取通过评估并获得高分。

2)政府管理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委托相关评估机构对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达标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机构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经认定的专业评估机构,要具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的能力。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与矿山企业必须保持独立,不得存在关联。要按照相关通知、规范、标准等,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开展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按照规定组成评估组,成员不少于5人,组长应由本单位专职人员担任,评估专家应熟悉绿色矿山相关政策和标准,涵盖地质、采矿、选冶、生态环境等专业。通过现场召开评估会议,开展实地核查,編制报告,反馈结果,完成评估工作。

3.3 建 议

矿业企业应把握当前国家矿业绿色发展形势,积极按照绿色矿山的要求主动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规划,以及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完善建设。在矿业建设的各个阶段,应落实绿色矿业发展理念,将矿业开发与当地乡村致富结合起来。建议如下:

1)全面深入了解当地总体情况,特别是与矿业开发有关的地质资料和自然资源厅备案的地质报告等相关资料。按照国家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制定矿山建设和矿地和谐的绿色发展方案。这既符合当前形势,又能较好地结合矿山实际做出科学安排。

2)熟悉当地的社区、自然、经济、文化及工业建设等情况,将矿山企业发展与当地致富相结合,提出规划原则和目标,并在有力的措施保证下如期实现。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与乡村小镇同步建设,将当地医疗、就业、教育、道路交通一并考虑,这必将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企业发展和地方建设双赢。

3)依据储量地质报告设计开发利用方案,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流程,使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综合利用。特别要考虑水的循环利用及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此外,矿山复绿工作必须作为重中之重纳入方案或规划中。

4)坚持科学开发资源的理念。一是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力度,提升现有矿权内的地质工作级别;在深部和外围实现找矿突破,扩大矿山规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努力查清本底危害元素情况。二是不断研究采选工艺和方法,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例如:充填采矿达到实效,实现永久不塌陷的目的;水的循环利用实现高效,降低能耗的目的。

5)资金投入分类管理。应将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及社区和乡村小镇等建设中增加的资金单列,与矿山正常开发需要的资金进行区分,以便于管理。

6)明确保障措施,便于内部和外部监督,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应提出预期总成果和各个阶段的预期成果说明,并附有相应图、表展示,将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直接和间接效益,有形和无形效益进行预估。

总之,做到珍惜矿产资源,珍惜土地资源,珍惜自然环境,珍惜当地社区;做到努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不污染、不破坏环境,努力美化当地环境,共同建设当地社区。认识在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中,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努力实现天蓝、地美、水清、人和的目标。

4 绿色矿山理念和法律体系

1)实现绿色矿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对生态、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绿色矿山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其需要进一步细化,要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法律和制度的落实,需要严抓、严管、严格执行,但杜绝一刀切。此外,要按照不同的矿种,对照标准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规划等,并要考虑国家相关部门对矿山企业开发的要求,努力达到更高的标准,最终实现矿业生产融入绿色发展,绿色矿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2)绿色矿业是实现生态美丽的保证。矿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的物资基础和经济保障。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避免污染,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的扰动,从而实现矿业绿色开发,保护美丽生态环境。

3)绿色矿业发展应得到政府支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支持绿色矿山建设,但绿色矿山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更进一步得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4)绿色矿山的理念、法律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法律保证。绿色矿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矿业领域的具体落实,通过政府引领、企业主体,标准领跑、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督,落实责任、激发活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方案、规划、勘查、开发与保护全过程,提升矿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方面,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应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制度,逐步形成与法律制度相衔接,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体系。

5)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合理开发是实现科学保护自然资源的有效方式,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两山”理论反映了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3]。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统筹自然资源管理。一是要转变传统发展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要推行“多规合一”。加强各类资源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与国土规划的衔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是要实行红线管理制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确定开发强度,确保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生态阈值。四是要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与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将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纳入开发总成本。五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

6)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2种手段,其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因此,应科学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市场发挥作用时,要杜绝政府干预,特别是避免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当市场失灵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计划、用途管制、确权登记、资源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安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和资源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3]。

5 结 语

当前国家强调发展基础产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转变。矿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绿色矿业体系的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绿色矿业体系涵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选冶等全产业链环节,涉及众多的法律、法规、政策等,需要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细化落实,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矿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琼杰.绿色矿业发展必须坚持矿山与勘查并重——访中国矿业联合会原专职副会长、总工程师刘玉强[EB/OL].(2018-11-14)[2020-05-15].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00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 [A/OL].(2017-02-23)[2020-05-20].http:∥g.mnr.gov.cn/201705/t20170510_1507255.html.

[3] 马永欢,吴初国,张迎新,等.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妥善处理好五大基本关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3-14.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ing systems

Liu Yuqiang

(Innovation Alliance of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

Abstract:Mining enterprises are taking more pressure now that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is tightening.At the same time,it appears more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e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pressure imposed by high cost and inconsistent resources on mining enterprises.Based on the"green development"backgroun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ing syst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ospecting,min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goal of green mining is to achieve optimal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inim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can guide and greatly help mining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green development.

Keywords:green mining;green mine;green prospecting;index evaluation;mine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0-07-15; 修回日期:2020-08-25

作者簡介:刘玉强(1957—),男,山东烟台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地质探矿、矿产储量评审、绿色矿山建设等工作;主持的“山东省胶莱盆地综合信息金矿成矿预测与找矿评价”项目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东省金、铁、煤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项目获得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获得国土资源部一等奖;主编《山东省金矿床及金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文件及规范解读》等专著,主持2 000余份大型煤炭、金属、非金属储量地质报告的评审备案工作;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100037;E-mail:lyq_chinamining@sina.com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