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县级媒体优势助力社会治理

2020-09-10 10:23骆灰月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社会治理

摘 要:作为最接近基层群众之一的县级媒体,应聚合社会资源,通过“新闻+政务+服务”的形式吸引用户,用优质内容引导舆论,夺回主流媒体话语权,占领舆论高地,更好地助力社会治理。

关键词:县级媒体;舆论引导;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91-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有关疫情传播态势、虚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谣言在网上传播。当宣布武汉封城后,1月20日至1月29日是封城谣言的高发期,曾先后传出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和南京等13城在此时间段内要封城。[1]相关谣言增多,极易引发社会恐慌情绪,不仅干扰疫情防控工作,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孤立事件关联化和社会问题政治化。一旦谣言在网上大量传播,很多人就会把这件事和其他事情关联起来,最后矛头都会指向相关部门,给社会治理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全国县级媒体迅速启用农村应急广播喇叭反复为村民播放防疫公告,进行辟谣,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农村及老人群体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作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在县域层面的主动下沉与布局,县级媒体具有的官方资源优势和地域贴近属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大多数县级媒体面临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足、失去话语权的尴尬境地。“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在哪里,党管媒体就应该落实到哪里。”把好互联网这一关,县级媒体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合社会资源,打造移动政務新媒体平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各政府部门、街镇都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时主要发布一些工作动态。实际上,这些公众号的点击量普遍不高,存在自己发布、内部工作人员关注的“自娱自乐”现象,付出了人力、物力,却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当前,各种网络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已不再稀缺,稀缺的反而是公众的注意力。为了获得这种稀缺的注意力,[2]县级媒体可以发挥其官方资源优势,把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聚合起来,组成一个信息生产主体,塑造一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综合信息平台,以“新闻+政务+服务”的形式聚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在这个平台上引入网上审批等端口,用刚需吸引用户;引入附近停车位查找、公共场所监控查看、缴纳水电气费等端口,用服务留住用户。同时,推送一些本地新闻信息,让县级媒体借此成为“本地消息总汇”。

“新闻+政务+服务”是新时代传媒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服务集聚用户,扭转用户流失的困局,是舆论引导的现实基础,也是治国理政的创新需求。

二、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真正融合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8年9月20日,中宣部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

如今,全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陆续启动一段时间了,各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是将原广播电视台、报社、新闻网等新闻单位组合在一起,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层面,普遍存在新闻生产部门之间各干各的,没有真正融合;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各类新媒体产品过剩;缺少新媒体特征,转型不够等问题。

因此,乘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东风,各县级媒体要创新顶层设计,树立用户思维,不再仅仅把新闻当成作品,更多要从产品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思维的转变,相应的管理结构也要更新。从官僚式的等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减少行政管理层,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一种更精炼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三、发挥各媒介优势,生产优质内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过去行之有效的“口号+事例”的宣传模式已经落伍,用户口味的改变在倒逼媒体生产方式的创新。“内容为王”在当今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依然是不变的法则,在确保生产优质内容的前提下,形式的创新也非常重要。不管是时政新闻、经验推广还是生活资讯,都要探索用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同时,根据不同新闻媒介的传播特点和不同的新闻选题、报道条件,实行差异化的即时传播。例如,记者到达采访现场后,优先回传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短小精悍、鲜活快捷的新媒体稿件,方便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在电视直播中使用飞字,杜绝电视稍纵即逝的弱点;在广播节目中使用直视直播的形式,让广播节目更加立体形象;最后在报纸上发布深度报道,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在确保新闻及时性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可能在新媒体产品中出现错别字、信息获取不全面等问题,媒体要树立相应的纠错和容错机制,确保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留住用户。

四、关注网络舆情态势,占领舆论高地

用户回归后,就可以着手引导舆论。主流媒体要发挥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履行为受众答疑解惑、疏导不良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一)重大事件及时发声

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流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处于舆论的顶层,传统媒体处于中介位置,而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在舆论的最下层,处于被灌输的地位。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网络等多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实现了意见的多维交流,[3]人人都是“记者”、信息无处不在,极易引发网络舆情。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回应大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升媒体公信力。

当前,在舆论场上,社会公平正义与民生议题依然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要持续做好网络舆情监测,一旦出现灾难性突发事件、涉嫌有违公平正义的舆情,相关属地媒体要第一时间反应,找到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采访,及时披露事实真相,有效引导舆论走向。

(二)用好网络问政平台,把问题消灭在基层

许多地方的宣传部(网信办)都开设了网络问政平台,市民在上面进行网络问政、了解相关时政讯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县级媒体的人力优势,把平台用好、用活,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例如,可开设访谈节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访谈;开设记者追踪栏目,对网络问政的受理情况进行后续报道、深度报道,增强故事性和可看性,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其实,多数舆情问题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建设,让公众能够被看见、被回应,让相关部门做到及早防控、及早处置,有助于防止将个别事件酝酿成社会事件。

五、建立公益传播平台,讲好大爱故事

媒体行业与经济社会各界交往深入,拥有许多社会资源,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从而能够促成公益理念的传播,讓社会更加和谐美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公益不局限于捐款捐物,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具体来说,县级媒体倡导公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策划线下活动致力于服务社会

第一,在不同季节,组织广播听众、受众微信群、APP粉丝等,前往辖区村镇开展自驾游活动,赏花、摘果、体验农家生活等,既能巩固粉丝活跃度,又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同时,还可由主播对活动进行直播带货,进一步助农增收。

第二,联合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幼儿园等群体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号召他们将家中闲置的书籍、物品等进行爱心义卖,将义卖所得用于为困难群众购买生活物资,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

(二)创办好人好事栏目传播正能量

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都是美好的品德。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谦让的动作都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媒体要善于挖掘城市好人好事,通过主持人现场送花的方式拉开人物采访序幕,[4]对此人此事的闪光点进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围。

六、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法律、制度等硬性约束外,新闻媒体也成为治理社会的一种方式。县级媒体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与基层群众的贴近性,调动各方社会资源,讲好动人故事、办好社会公益、做好舆论引导,坚守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最后一公里”的舆论引导主阵地,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搞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DB/OL].腾讯新闻,https://new.qq.com/ omn/20200410/20200410A00ACL00.html,2020-04-10.

[2] 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M].新华出版社,2007:245.

[3] 王慧.我国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设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82-183.

[4] 王文科.中国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行探索:长兴传媒集团变革启示录[M].浙江大学出版社/哲学社科榜社,2017:627-630,640.

作者简介:骆灰月(1991—),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社会治理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