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礼节缺失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20-09-10 07:22王银芳
高考·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

王银芳

摘 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展开,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礼仪、礼节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目前高中生礼节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都处在急剧变化时期,可塑性很强。礼节关乎个人成长、中国梦的实现。本文我们从高中生问候礼节缺失的现象出发,分析成因,进而就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礼节提供可借鉴的措施,为国家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礼节缺失;高中生;礼节培养措施

礼仪、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构成。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个人要发展,少不了文化。个人通过学习一个群体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包括礼仪和礼节才能实现此目标。但是由于各个方面原因,高中生校园礼节缺失严重,这与大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培养高中生的良好、得体的礼节习惯是大势所趋势,是时代的召唤。

一、礼节相关概述

(一)礼节含义

礼节、礼仪作为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各种习惯;礼节通过个人鞠躬、问候、招手、面部表情、声音等形式来完成;礼节适用的范围来看,礼节是在共同生活中产生,被共同体中的成员认可、接受,只适应于公共场所,不适应私人活动场所。对于高中生来说,礼节适用的公共场所很多,学校便是其中最常用的场所;礼节适用的对象来看,礼节发生在一个群体任何两个或者多个对象间,礼节缺失可出现在共同体中任何主体间。

以上我们分别从礼节的产生、礼节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角度对其含义做出了阐释,它的含义特别丰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主要从高中生校园问候礼节缺失现象为典型事例来探讨培养礼节的对策。

(二)礼节特点

礼节作为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倾向。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继承性。礼节、礼仪作为一个群体共同行为准则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古代遗传至今,在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共同生活仍为人们所遵循。古人有很多礼节,对学者而言,谈吐儒雅,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彬彬有礼。时过境迁,当代高中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更要继承古人留给我们优秀的礼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

第二,相对稳定性。礼节作为传统文化具有不变性和应变性。礼的本质是为表达对他人的尊敬、礼貌。时过境迁,礼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有变化,但是其本质没有变化

第三,鲜明的民族性。礼节作为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的产物,维系民族情感和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礼节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气质和良好形象的展示。高中生更应养成和遵守良好的礼节习惯。

二、礼节缺失现象及成因

高中生礼节缺失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了,從这普遍现象出发,探究其背后深刻原因,是改善教育中不良现象的前提。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出发点。

(一)礼节缺失现象

学生与老师交往,所采取的礼节很多,比如微笑、手势、身势、声音等。口头问候作为交往礼节中最直接,最普遍、最便捷的一种方式,普遍被学生遵循与否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学生礼节缺失与否。通过仔细观察,校园中学生对教师口头问候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问候老师,第二种学生犹豫不绝、勉强的问候,第三种是无口语问候、孰视无睹。其中后两种是最不受教师欢迎的,也是在校园中最普遍。问候礼节的缺失,让教师感受不到尊重、认可,影响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关系的维护,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礼节缺失的成因

第一,忽视传统文化。国际社会日益开放,受多元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注重继承和发展。学生对传统文化陌生、嗤之以鼻,甚至全盘否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礼节方面的应该起的积极作用。

第二,心智社会化的缺失。什么是心智社会化?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群体生活中人们为了达到集体共同利益彼此感兴趣、了解各自所做的事情,认同群体的观念和信仰”,如何达到认同,必须依靠群体成员的共同生活来实现。由于主客观原因学校开展的促进学生与教师实现真正联合的活动太少。造成对礼节缺乏深刻的认识。

第三,工业文明忽视情感、理智。在工业化的今天,群体生活中除某些类似节俭和勤奋的价值观被认同外,使人类联合、世间工作得以进行外的一些因素逐步减少,例如情感、理智。相比情感、理智,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重视群体共同活动对自己带来的结果,而忽视该项活动的共同结果。重自己的利益,不顾行为的理智性,及非理智行为对该群体所带来的感受。学生问候礼节的缺失也是如此。

第四,学校礼节教育的缺失。学校作为教育学生最正规的机构,具有其他环境在培养学生礼节方面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神圣职责。学校礼节教育不到位,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管理者与一线普通教师等众多主体间缺乏相应的礼节,会影响整个良好礼节环境的形成,对学生良好礼节习惯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观念、信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婴儿一出生,除了遗传获得的本能外,他的一些复杂的行为、心理、观念、理念都是与他人交往中模仿习得。如果家人之间的这种礼节很少,或长辈对晚辈礼节教育缺失,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行礼,当他步入学校或社会就会很难融入其群体生活,实现真正的人社会化。

学生礼节缺失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应试教育的缺陷对学生造成内心造成伤害,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抗;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功利主义极端化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礼节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礼节的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要改变学校礼节缺现象,我们从该现象成因入手探索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不良现象,使良好的礼节在未来社会中得以传承,使人实现真正社会化。这是教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召唤。

(一)重视传统文化

学生问候礼节的普遍缺失,显然意味着美德普遍被人们遗忘,精神财富的流失,学生对礼节重要性的感知一方面来自学校教育,一方面来自社会生活。因此作为学校,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要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教给学生应试知识。教学内容上增加传统优秀文化比例,熏陶和学生礼仪和礼节习惯。社会的各个主体,都要重视传统文化,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增加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良好礼节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环境。

(二)培养社会参与、公共参与

教师与学生在学校里进行频繁的共同活动,为何问候礼节如此欠缺?这里就涉及真正的社会联结还是虚假的社会联结。学生与教师在教育中是教与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交往中为达到各自目的行为上实现了联合。但是合作缺乏对教育、教学共同目的的认识和认同。

学生只重视与教师在课堂里的关系,只关心为挑战高考从教师那里获取考试知识。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得到自己工资,还要与学生产生情感的联系,产生对教育割舍不断的情怀。师生之间缺乏对教育的深刻领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因此,要举行一些让二者真正实现联合的一些活动,让大家对彼此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促进共同参与。

(三)注重情感与理性精神的培养

工业文明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加之各个领域分工越來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不同岗位及部门的人虽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兢兢业业,但彼此不了解各自的工作,人与人之间交往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人情味和理性因素。学生礼节的缺失,也是现代人情感和理性精神缺失的表现,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要注重理性和情感的培养。体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要加强科学精神和情感教育。

(四)学校加强礼节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学生最正规的机构,要勇于担起此重任,积极采取措施填补礼节教育的空白。除了开设具体的礼仪和礼节课程外,还应该注重学校内各个主体间良好礼节的形成。学校普遍形成一种相敬相爱的礼节氛围,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礼节也会慢慢的养成。

除此之外,学校加强礼仪礼节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师资保障;开设形式多样的礼仪和礼节活动,强调礼节的重要性。

(五)营造良好家教家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言传对孩子良好礼节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为良好礼节习惯的养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闲余时间在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适当的参与亲人、朋友间的聚会,孩子在与父母及其更广泛的交往中,体会,模仿最后认同礼节,为以后更广泛的参与与群体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休莫·人性论[M].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3.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