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改革的深入,各大院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并为学生管理模式优化创新提供新思路。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管理路径进行分析,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管理路径
前言:新时期下,校企合作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培养模式,在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扩大大学生就业优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一背景下,学生管理实践中面临新的问题,学生管理是实现校企结合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是针对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的一套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为学生管理提供依据。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各方面,要尽快创新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管理路径。
一、校企合作学生管理模式现状
校企合作下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由校方教育人员转变成校方和企业协同管理,特殊情况下由企业实施管理。同时校企双方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管理上,权力和职责还没有明确界定,为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较大阻碍。并且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范围和空间随之增加,从原来的校园扩展到企业、工业园区,这就对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保障,并扩大安全管理范围。如重视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往返途中的安全问题,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为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1]。另外,学生身份的转变增加了学生心理压力,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随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完成了学生身份向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转变,在校园环境中,有班主任、辅导员、教师的指导,而在企业实践中,对学生行为要求严格,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可能形成心理落差,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并对未来工作方向感到迷惘。同时学生处在的环境较为复杂,对于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加大了管理者在学生心理开导方面的工作压力。
二、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路径创新分析
(一)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安全管理实效性
在学生管理开展过程中,要利用好相关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因此,可從制度创新角度出发,探索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并针对学生安全管理新要求,将安全管理内容纳入制度体系中,确保安全管理有效开展。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注重配套制度的建设,在实习实训中确保学生操作安全性,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管理重点。一方面,高校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实习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规定、实习学生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实习期间的安全应急预案等,使安全管理有据可依,将管理工作贯彻到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学校应召开主题班会、实习动员会等,或邀请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通过上述管理要求和标准的提出,能实现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校企合作的深入提供保障,从而加大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注重管理方法的创新
为了避免校企合作对学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学风建设有效性,从校企合作特点出发,提出学风建设新模式,为学生素质培养和自身发展创造环境条件。高校应熟悉企业管理制度规定,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行为规范管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能遵守相关的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将校风建设、企业精神培养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平台,并做到企业管理和校园管理的互相补充。例如,为了适应校企合作改革趋势,可将企业管理理念引进学生管理实践中,强调以“微笑、清洁、高效、专业、素养、安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规范学生各项行为,使其提前适应企业管理体系,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另外,还应根据学生实习中的表现情况,实施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学风先进奖”“优秀实习奖”等活动,为学生讲述优秀员工的事例等,提高学生自己的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实习氛围,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学生考评体系
为了提高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管理水平,应建立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建立由企业指导人员、学院教师、学生信息员和企业信息员组成的反馈网络,使校企管理者及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并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将评价反馈结果作为学生管理方法创新优化的依据[2]。学生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环节之一,可通过测评结果,对学生学习、实训中的表现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以便提高学生管理针对性。评价指标的合理设定,是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因此,应构建以学生素质提升为目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强调学生管理是服务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设计,可对学生基础性素质以及发展性素质有一个正确判断,其中基础性素质指的是学生在校企组织的实践、学习活动中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发展性素质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逐渐形成的高尚品质,能够展现其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素质。围绕上述指标制定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有一个正确了解,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依据。
(四)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管理手段的创新,是实现校企合作小学生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是完善管理体系的有效举措。为了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异常问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素质培养需要,将管理和教育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并利用网络媒介扩展心理辅导工作范围,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和班主任、辅导员的沟通渠道,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应开展同伴教育,例如,设置实习心理互助小组,将在同一区域实习的学生组成多个互助小组,引导每个小组每周通过旅游、聚餐等形式,在活动中倾诉烦恼,由此形成有效的心理辅导途径,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需要的服务和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促使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为了适应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管理要求,高校要探索学生管理方式创新路径,做好管理工作,以便为新模式的落实提供条件。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J].西部学刊,2019(14):112-114.
[2]宋星滺.浅析高职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8(03):138-139.
作者简介:苏新萍(1993.04-),女,汉,福建泉州人,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通信工程本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