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在完成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否胜利完成该行为活动并产生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和预测,它是一种主观上的把握程度,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种成分。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所可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指个体对自我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象为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未来规划其中。大学生群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所具备的能力的自我评估,它体现了大学生在应对事务时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和如何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随着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环境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压力和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具有特殊的、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我们之所以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因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既是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基准和重要要素,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自我效能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对于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选择积极行为,增加其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主体意识和正向评估行为,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强化其自我信心、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塑造其健全人格并推动其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问题分析
(一)注重学校教育,教育形式途径单一
大学生的各方面学习和素质锻炼都在高校中进行,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并且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经济、科技、社会思潮而带来的多重影响,高校更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的配合和协作。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自我效能感起到支撑大学生心理建设的强大力量,在目前高校实际工作中,首先,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素质、心理教育机制和体制,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不紧密;其次,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及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教育的成效和力度。大学生的学习和素质培养以及人格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注重理论教学,忽视精神扶持教育
理论教学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精神扶持教育则是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和素质教育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各高校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加强大学生教育扶持力度,其中重中之重是进行情感关怀、自信心提升及意志品质培养等精神层面的“扶持”才是大学生教育中更为关键的价值内涵,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专业途径
大学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课程,课程的作用是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心理疏导和预防作用,而且它不仅仅让大学生提升了自我认识,同时为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了专业途径。高校课程体系中加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重,意味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义利观,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行调节自我心理,帮助大学生自己调整自我期望水平,确立合理的成绩标准,并能在客观上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及水平建立适当的目标,分阶段将目标逐渐梯度化、整体体系化、模式合理化,进而高效率高质量获得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二)渗透于日常教育全过程,为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常规途径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并有效融合到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管理之中,丰富多彩的课外组织活动中,融合好二者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并且,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和重点关注之处,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而有效的进行日常管理和有效服务,对大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和疏通,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关心、爱护、以及积极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心理建设、心理成长。高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团活,寓教育于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利用多种题材的队会和班会,进行分享和交流,例如管理团队会、辩论会和主题班会,可以进行校友交流、优秀人士经验分享、成功经历,进而培育贫困大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斗志、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激发高校家庭社会合力,为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动力途径
我们通过的多样的组织形式不仅仅限于高校范围内,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不可缺少的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与帮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和认知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构成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的必要条件。父母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植入科学正确的价值理想与人生追求,因为科学而崇高的价值理想具有激励和鼓舞人们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同时,加强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上也产生巨大的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各机构和团体积极联系,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同社会联系,为大学生创设更多实践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最终成功的喜悦能大幅度提高自信心以及对自我未来的希望,使高校大学生获得巨大的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者、家庭、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意味着在高校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对受教育者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全方位的加强大学生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美]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3.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
[3]马苓,张苗,张俊玲.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与提升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
作者简介:仇亮(1980—),男,辽宁省本溪市人,職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