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越来越重视,但小学数学新课程已经实施好多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我认为科学构建数学新课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灵活教学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科学;高效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基础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数学学科的学习,可见小学数学之重要性。而在小学阶段,高效课堂已经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 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还是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多是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知识,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十分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认真改变教学策略,科学构建新课堂,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获得鲜活的数学知识,而且懂得有效的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找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思路,为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获取成功的喜悦。本文就具体的实施建议提出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属于一种意识行为。高效的课堂教学须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是使学生向往数学学习和用所学技能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课堂中学好数学知识。以下是几点实施策略:
1、创建数学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依赖于环境影响,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实施情景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2、加强直观,动手操作,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新颖的导入,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新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还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模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图形旋转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绕一点旋转的特征,首先课前布置学生人人动手做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动手绕顶点,旋转长方形,旋转四次,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并动手画出旋转后得到的图案。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绕一点旋转的特点,而后又通过教具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并动手旋转。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思考讨论,得出了图形旋转的特征,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这样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更直接、更真切的体验过程,经过自己动手操作,所学知识留给学生的影响会更深刻,课堂贴近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性的认知大于理性的理解,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掌握。
二、灵活处理教学环节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教学的科学性为支撑,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科学处理各个教学环节而使课堂生效。
1、灵活授予学生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而大多数教师往往是将课本上的知识“重复”地传授给学生,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则不仅学生会陷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效率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相比于传统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来说,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不仅模糊,更缺乏对实体的认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可转变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熟悉,但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体化教学,将身边的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文具盒、书桌等,这些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體,而且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打造出高效数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充分运用媒体课件来呈现抽象问题
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易于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可以高效、生动、形象地展现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突破课程学习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授课知识动静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自身的特点,可以使知识传授更具趣味性、新鲜感,既节约了知识讲授时间,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增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能够充分投身于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性,制定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进步。另外,教师应摒弃陈旧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平等的姿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学生才能够乐于投身于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凸显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标提倡高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方面,如何凸显数学课堂的高效率?笔者认为,精选练习题是重点。当前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是:目标不明确,习题普遍繁多,题型没有层次性,出现了一节课老师教累了,学生对知识没掌握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高效性,是我们数学老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要紧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目标明确,精选习题。要有时效性 在教学新知识结束后,立刻进行练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对学生掌握情况作了检查反馈。老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查漏补缺,使教学更高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需要研究的方面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地鼓励,精选练习题,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世晓.论如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黑河教育,2017(7):57.
[2]魏玉冬.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河北教育,19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