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之一,始源于福建。建窑建盏的烧制最早开始于晚唐五代时期,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兴盛并达到繁荣期。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世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成功之后,建盏烧制技艺得到了恢复,我国建窑建盏行业重新得以发展。但是现阶段建窑建盏的保护与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建窑建盏的现状谈起,再分析当前建窑建盏保护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建窑建盏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建窑建盏;现状;保护传承
一、建窑建盏的现状
在1979年9月份,中央工艺 美院、福建 省轻工所以及建阳瓷厂成立研究团队,开始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研究,进行关于建窑 仿古瓷的实验。1982年,该研究团队烧制出与宋代同类瓷器相差甚微的仿古建盏,建窑黑釉瓷的光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2009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 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开始介入建窑建盏行业,由此建窑建盏行业踏上正轨,迅速发展。
二、建窑建盏保护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过分追求生产效率
传统建窑建盏的生产是纯手工进行完成的,然而当今建窑建盏的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与减少生产成本会减少手工流程。常见的就是用模 压工艺来进行生产,有些建盏生产企业甚至会在市场上购 买已经配置完成的釉 料和做好的陶坯。这些做法虽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会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不重视创新
得益于当今收藏热潮的风靡以及大家对传统建窑建盏 形态的喜爱与模仿,建窑建盏的烧制技艺逐渐复兴。而同样是因为如此,相关市场对建窑建盏形态的推崇与模仿更加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窑建盏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满足了一小部分的消费需求。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趋势有一定的弊端。即没有从现代茶文 化的角度来分析设计能够迎合与满足当代大众对茶具需求的产品,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没有结合茶文化加入创新元素。这样就会造成建窑建盏产品的同质化,逐渐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三、改善建窑建盏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策略
(一)树立新理念
想要做好建窑建盏的传承工作,就要在创新中传承,融入新时代元素。首先这就需要建窑建盏行业的从业者树立新观念。相关人员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方式来进行建窑建盏的保护传承工作。并且建盏的传承过程可以说就是建盏的创作过程,因此从业者需要在传承传统建窑建 盏烧制技艺的同时,发散思维 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制作工艺,创作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和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工艺产品。从而更好地对建窑建盏进行保护与传承。
(二)依托旅游业开发建盏文创产品
想要对建窑建盏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传承,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福建旅游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为建窑建盏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因為建窑建盏这一文化自古以来就与武夷茶文化息息相关,两者都是闽北文化的独特代表。基于这些特点与优势,建窑建盏可以结合武夷山旅游业来展开文创产品的设计。
将建窑建盏的艺术性、工艺性和实用性三者融合在一起,以现代化工艺技术加工生产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活日用品,以此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建窑建盏的艺术美与工艺美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与富有魅力的东方色彩,因此建盏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要体现这一种独特风格。只有将闽北独特的地域风格结合到建窑建盏的烧制中来,这些具有建窑建盏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才能更加充满吸引力,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同时,关于建窑建盏文创产品的开发还需要具有系列 化、多元化等特点,可以充分地吸收外 来优秀文化,让建窑建盏产品更加具有活力、生命力与吸引力。
(三)打造建盏品牌形象
结合当前社会形势与市场情况,想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建窑建盏,建窑建盏行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尽可能地提高建窑建盏的曝光度,让社会大众能够对建窑建盏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福建南平作为当前建窑建盏烧制的主要地区,可以借鉴广东佛山(南国陶都)、江西景德镇(千年瓷都)、湖南醴陵(五彩瓷都)等城市的发 展经验,打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黑瓷之都。
具体来说,树立起建窑建盏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知名且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展会,推出自己的高端产品,扩大建窑建盏在国内甚至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更加广泛,因此就可以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来对建窑建盏进行宣传。还可以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以隐 形广告的形式来营造建窑建盏高雅、华丽且时尚的形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建窑建盏进行品牌形象宣传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打着“用建窑建盏喝水水会更好喝、会更健康”之类毫无科学性的幌子。这样不仅难以让消费者相信,就算消费者相信了,发现并没有这种效果,就会对建窑建盏产生很差的印象和给予负面评价。这样就会对建窑建盏的口碑和形象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窑建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有效措施对建窑建盏进行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让建盏的魅力永存。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 (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张梦君.基于电商平台的闽北建盏平面设计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3]林蕴臻. 见人之所未见 言人之所不能言——解读忠实于人生命存在的建盏艺术[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29-32.
作者简介:周文波,男,出生1970年7月,籍贯:福建,单位:南平市建阳区福煜堂建盏陶瓷研究所,职称:高级技师(国家一级)、中级工艺美术师,职务:技术总监,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建盏陶瓷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