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课例教学分析

2020-09-10 06:13李惠敏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课例文言文

李惠敏

摘要:《狼》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篇课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已久,很长时间大部分课例教学存在同质化甚至主旨偏向错误的现状。本文拟就《狼》课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该文本教学的理解有所深入。

一、《狼》课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置忽视学情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狼》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都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设计的,在结合了文言文的文本特征的基础上,基本重视了对字词的落实,在教学的第一课时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本归纳字词。七年级的学生才开始学习文言文,所以把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会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可取的。

而付玲玲老师的教学目标要求“积累文言词汇,体会文言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2.精彩朗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精彩朗读”标准不明确,在目标设置上没有结合学情。同时在具体教学方面付老师选择了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测字词,从而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笔者认为这一设计并不能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过于空泛。不同的学生学习起点不同,自然对字词的活用、句式等知识要素的掌握也不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读文言文,教会其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更加重要,教师应教会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理解课文,并在旁引导。开火车的方式随机性大,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全面地检测出其掌握程度,教师要教的是学生真正不会的内容,解决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2、活动设计同质化

《狼》作为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多数老师考虑到了要从其情节、人物、环境即小说三要素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但这也造成了大部分课例的教学活动设计同质化,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在情节上大部分执教者多是以情节串联起文章的整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教学;在人物上,执教者就狼和屠夫的关系谈狼和人的关系;在环境上,执教者多有引入《聊斋志异》的背景知识,并且泛化至动物小说。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分段式教学,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缺乏新意。

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狼》中的主要对象狼和屠夫进行设计时,提出了两个问题:“狼是怎样的狡猾?”以及“人是怎样的有智慧?”此类问题将人和狼作为事件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脱离开,问题设计过于表面粗显,我们不仅要关注狼和人的特征,也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写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表现手法和文本的刻画。而也有教師采取师生联对的方式来梳理情节,加强学生对故事中人物情节的感受,能帮助学生在比照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对文本主题内涵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具有新意的。

3、主旨把握主观臆断

《狼》在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作者在发表自己的一种观点,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让学生在故事中悟情悟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获得更深刻的见解。大多数老师通过屠夫最终杀死了狼让学生去感受一屠杀二狼的智勇,归纳出“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最终还是会被人的勇敢机智所战胜”或者是“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观点,甚至有老师主观臆断出“面对狼这样的恶势力,只要勇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的结论,对主旨把握存在偏差,《狼》表达的不是普遍性的胜利,恶势力只有在把握好时机,在特定的环境下为特定的人所制服。

经典阅读不能仅立足于既定解读的学习,而是要从文本中读出“我”,读出“现在”,读出“需要”。如果把这则《狼》故事的教育意义仅仅定位为“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还是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指出“看一篇文字,要知道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要知道他处于怎样的一种思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中,才会得到客观的理解。倘若不能抱这样的态度,只凭读者自己的主观见解去评判,那就难以理解得透彻。”《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是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朽,是典型的批判现实小说。那么由此可见作者讽刺的不止是狼,而是讽刺像狼一样阴险、狡猾的恶势力,在恶势力下,只有把握时机,奋起抗争,才有可能摆脱困难,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二、《狼》课例教学的几点修改建议

1、以学情为基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大概浏览、设计任务单、课下交流的方式,先了解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具体困难和普遍看法,以便在教学中求新、求变、求趣,给学生不同的认知期待。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屠夫的形象归纳出“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寓意,但也有学生有不一样的见解。比如王万春老师在教学时就遇到了学生提问“我觉得屠夫并不机智, 也不勇敢”,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认识到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结合文本让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

2、丰富教学创意

课堂教学也应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摒弃单刀直入介绍作家的教法,选择适当话题,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去读,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准备。这里王万春老师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导入,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了,就要推动学生走进文本,读懂、读深,不要停留在表层。老师可以通过师生共读,角色转换以及小组合作阅读等新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读下去,要落在实处。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让学生读出中心,理解手法。在课上老师除了要带领学生理解《狼》的内容特色,也不可忽略传授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可采取教师示范、交流阅读障碍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去养成文言文阅读的习惯。

3、拓展延伸到位

学生读完了,老师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阅读分享,让学生“读出来。”《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作者在借狼写人,具有深刻的讽刺效果。大多数老师都有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聊斋志异》,使其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刘老师这篇教学设计的的亮点之处在于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到位,选择发放课外阅读材料《母狼的智慧》以及让学生进行课文改写成白话文、开展讲述比赛,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在第二课时交流分享。 这样既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起到了合作探究的效果,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落实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老师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可让课后拓展浮于表面。

参考文献:

[1]付玲玲. 从狼性看人性——《狼》教学设计[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128.

[2]张政栋.《狼》教学的三重境界——沈庆九老师课堂教学的理趣层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2):7-8.

[3]叶圣陶,朱自清著.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举隅[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22

[4]王万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狼》教学案例[J].文教资料.2007,(23):182-183.

[5]刘如正.《狼》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06(14):38.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课例文言文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聊斋志异小翠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例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