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菁华
摘要:教育興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当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的新思想,做高校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思政教育
一、加强自身学习——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作为一名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践行者这一角色?
首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时代在不断进步,闭门造车,不顺应潮流,终将会被社会,被学生淘汰。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教师的政治传播意识、形象塑造、沟通技巧、演讲辩论、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争做新时代的“新老师”,为高校学生树榜样。
其次,就是要讲究工作方法,强化工作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观点引发了一线辅导员的共鸣。在对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因事因时因势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己的大学目标,强调“适应力”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坚定专业信念,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会“自我管理”;对于三年级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毕业的学生,要督促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分享职场“心态”的重要性。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
高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第一,辅导员要把学生“带入”思政课堂。很多学生的态度往往是“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认为思政课听了也对自己的前途也没多大帮助,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作为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强调思政课堂的重要性,将学生“带入”思政课堂,加大思政课的考核力度,引起学生重视。
第二,辅导员要“规划”思政课堂。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辅导员应当有规划的对学生进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加深对思想的认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不能一天打渔三天晒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当具有系统性,常态性。
第三,辅导员要“创新”思政课堂。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究方法与技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味的说教,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很难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触动。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互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课堂理论的教学。例如:播放一段与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教师结合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子,就其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一些思想政治观点的认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游戏课堂,茶花会课堂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其由变被动为主动。
三、以课外教育为辅——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助力者
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当克服课堂的局限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达到理想教育效果。
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当中,结合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榜样示范、主题演讲等活动。辅导员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要积极的加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增强与大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传播、模范践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充分,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使学生在劳动中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通过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有更多的领悟,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走出课堂为学生创造一种更为鲜活的受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还能更好的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做更多有益人民、有益社会的事情。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和思维视野、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网络思政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及接受新事物的方法、途径也随之改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1、网络思政学习。辅导员可利用晚自习“半小时”,带领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网络学习,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网络方式学习交流,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和思考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使学生成为思政教育的真正受益者。2、网络思政“对话”窗口。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网开展思政工作,与学生网上互动,网上联系、网上引导、网上动员、网上服务等等,通过新媒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思想误区,从而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3、网络思政栏目。开展高校思政栏目,合理运用老师故事,学生身边事,师生之间的对话等等,传递思政观点,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在学生的成长成才道路上,辅导员是学生的“引路者”和“守望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导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