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10 07:22:44姚志敏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新时代

摘要:文章对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现状与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青年教师通过内外兼修,融入自身职业发展;高校通过科学指引、搭建成长平台、形成长效机制等推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对内因、外因“二元因素”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处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职业发展攸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习近平寄望青年教师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激发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潜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噬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每一所大学书写人民满意答卷的必答题。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仅是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队伍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使命定位“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高校充分发挥“四项服务职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高校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队伍保障。

(二)青年教师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主要教学和科研储备力量,决定了一所高校或者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影响学校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是立德树人,德高身正的教师是影响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高校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属性来看,包含专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三个层次。教师掌握传授知识的专业性;教师在职业发展和专业实践中,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一种公共属性;教师源于人民,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职业属性。都关系到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教什么、怎么教,是攸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

二、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面临现状及原因

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岗位类别、工作年限、职称、职级等维度进行观测,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面临现状。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学历、工作岗位及工作年限与职级、职称不成正比关系,影响其职业发展的要素,需要从内因、外因做深度挖掘。

从文化学历维度看,调研数据显示,具有大学及硕士学历的128人,占比68.08%;具有大学以下学历的50人,占比26.6%;具有博士學历的10人,占比5.32%。

从岗位类别维度看,调研数据显示,高校管理干部109人,占比57.98%;高校其他工作人员63人,占比33.51%;高校专业教师16人,占比8.51%。

从工作年限维度看,调研数据显示,5年以下21人,占比11.7%;5年至10年25人,占比13.3%;10年至15年50人,占26.6%;15年以上92人,占比48.94%。

从职称方面维度看,调研数据显示,无职称62人,占32.98%;初级职称22人,占比11.7%;中级职称80人,占比42.55%;副高级职称22人,占比11.7%;正高级职称2人,占比1.06%。

从职级维度看,调研数据显示,无级别68人,占比36.17%;科员20人,占比10.64%;副科27人,占比14.36%;正科64人,占比34.04%;副处6人,占比3.19%;正处3人,占比1.6%。

(二)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人才队伍,他们绝大多数对自身职业有清晰的认知,有较明确的规划,但在实际职业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

从对自身职业规划方面来看,调研数据显示:有详细规划的26人,占比13.83%;有大致规划的96人,占比51.06%;偶尔想想的52人,占比27.66%;还未想过的14人,占比7.45%。

整体来看,制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调研数据显示:选择对新知识、新理论掌握不及时的有132人次;选择没有团队,教学科研能力受到局限的有122人次;选择人际关系壁垒,造成精力内耗的有105人次;选择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的有79人次。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出现“瓶颈”的原因,应该客观分析,一方面,其自身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职业价值引领、责任心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路上能够走多远。另一方面,及时有效的激励、畅通的晋升渠道、严格的管理约束、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在动力看,调查数据显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55人,占比29.62%;有自身职业价值引领的52人,占比27.66%;有强烈责任心的51人,占比27.13%;有美好生活向往的30人,占比15.96%。

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动力看,调查数据显示:严格的管理约束的43人,占比22.87%;及时有效的激励的66人,占比35.11%;和谐的人际关系的27人,占比14.36%;畅通的晋升渠道的52人,占比27.66%。

三、关于完善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及路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学风、教风、作风建设,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课题组认为,在政策方向上,完善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应该基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开辟思想教育新阵地,通过完善外部培育机制,引领青年教师练内功,提升自身理论修养、专业素养,积极探索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看,调查数据显示:单位培养58人,占比30.85%;自身努力85人,占比45.21%;工作岗位6人,占比3.19%;教育背景8人,占比4.26%;工作环境29人,占比15.43%;家庭环境2人,占比1.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是能够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他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具备“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标准。其中,四有好老师是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是“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些标准一脉相承、系统完整,形成了对广大教师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赋予了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使命,是新时期提升教师品味的行动指南。对照新时期教师的行动指南,科学构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一)青年教师要内外兼修,融入自身职业发展

青年教师要通过内外兼修,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的职业素养,对照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职业规范要求,全方位提升自我,将自己的从教行为融入职业发展要求,注重在政治修养、专业知识、道德修养、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加強积累提升。调查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认知情况:被调查对象中,选择过硬的政治素质的有104人次;选择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有109人次;选择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有124人次;选择端正的工作态度的有73人次;选择较高的业务能力的有63人次;选择良好的团队精神的有27人次。

(二)高校要加强科学指引,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高校通过引领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立足育人事业,加强学科专业素养,最大限度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励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特别是在师德师风、学术规范、政治站位、廉洁自律等方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指引约束青年教师,从入职伊始着手引领,筑牢其职业发展大厦的根基。调研数据显示,对于组织的引领需求情况:被调查对象中,选择政治引领有106人次;选择师德师风引领有152人次;选择学术规范引领有127人次;选择廉洁自律引领有74人次。

(三)高校要搭建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高校要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比如教育培训平台、科研团队平台、实践锻炼平台、关爱激励平台,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作为独立个体汲取成长资源的土壤。调研数据显示,青年教师十分关注和依赖组织搭建的各类成长平台:被调查对象中,选择教育培训平台有136人次;选择科研团队平台有118人次;选择实践锻炼平台有130人次;选择关爱激励平台有84人次。

(四)高校要形成长效机制,鉴证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高校通过不断优化竞争选拔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综上所述、教育培训机制、交流轮岗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失责惩戒机制等,通过这些长效机制的选拔、管理、培训、交流、激励、监督、考核、惩戒,环环相扣,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划定行为规范和参照标准,达到正向标准实现发展目标,触碰负向标准背离发展目标。

关于影响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的关注点,目标管理机制64人,占比34.04%;竞争选拔机制36人,占比19.15%;激励机制34人,占比18.09%;教育培训机制24人,占比12.77%;交流轮岗机制15人,占比7.98%;监督机制4人,占比2.13%;考核机制10人,占比5.32%;失责惩戒机制1人,占比0.5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探索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从“内因”“外因”双向发力,优化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内在修为,驱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健康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雅静;李黛君;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问题和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09期

[2]林业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牡丹;2017年30期

[3]宋卓然;谈乐斌;代程;黄宏坤;赵灵;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分析[J];新校园(上旬);2015年10期

[4]王楠;关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31期

[5]楼巧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作者简介:

姚志敏,1978年9月出生,河北沧州人,北京联合大学,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新时代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
高教探索(2016年11期)2017-01-11 19:06:41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7:06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及指导策略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0:10:44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考试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22: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