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让城乡居民生活充满“智慧”

2020-09-10 07:22黄忠海
金卡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赤峰市人行赤峰

浅谈赤峰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指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从支出方到收入方转移的服务。从本质上来说,移动支付同银行卡刷卡支付、网上支付一样,是电子支付方式之一。不同的是,移动支付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出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更加丰富的产品形态。早在2000年,中国移动就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合作推出手机支付业务,通过语音方式实现转账服务。后来随着短信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将手机号与后台用户的支付账号进行关联的短信支付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后,移动支付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客户端支付方式相继出现。特别是2009年“非接”支付方式的引入,将应用领域从远程支付扩展到现场支付,打破了原有“金融机构侧重于现场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侧重于远程支付”的市场格局。

鉴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支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移动支付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以下简称“便民工程”)。近年来,便民工程由示范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国所有城市,并向县域及农村地区纵深发展,移动支付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场景广泛覆盖交通、餐饮、零售、教育、医疗、公用缴费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需求。

就赤峰市便民工程发展情况看,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34个乡镇、2105个行政村、总人口460万,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市。全市共有44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接近10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作为自治区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级市,农牧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赤峰市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农村牧区金融机构网点相对较少,银行网点多集中在城区和人口较多的乡镇政府所在地,银行网点业务办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阶段性排队现象,城乡支付结算的二元结构与当前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作为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环,便民工程建设是缓解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欠缺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惠民工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赤峰市中支”)认真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以加快扩大银行业统一“云闪付”App覆盖面为抓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移动支付知识、统筹策划和开展营销活动、积极打造移动支付便民场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等方式,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赤峰辖区有序实施,不断提高移动支付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2019年,赤峰市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便民工程县域全覆盖重点推进盟市。

“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

鉴于赤峰市农牧业人口较多,农村牧区银行网点较少的现状,人行赤峰市中支认为,切实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环境,加强农村牧区支付体系建设,既能有效实现金融服务对农村牧区的全覆盖,更是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进而为“云闪付”App等新兴支付工具在农村牧区更好地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因此,人行赤峰市中支努力推进“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并对建成的服务点持续实施升级改造。

“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于2014年3月全面启动。该项工程是在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嘎查村,选定代理商户布放先进适用的金融支付机具,为农村牧区居民提供取款、汇款、缴费、转账、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在“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过程中,人行赤峰市中支采取了诸多措施。

强化组织引导。与地方政府金融办及时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嘎查村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认真选取位置适合的商户设点,选择居民满意、群众放心的商户代理助农金融服务业务。

在选址设点方面,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由各旗县区涉农金融机构在建点初期选择三至五个重点嘎查村,在具有较大助农金融服务需求的重点嘎查村建立“助农金融服务示范点”,并以此为基础,适时组织开展“示范点”业务观摩活动,及时总结经验,达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效果。

在选取代理人方面,人行赤峰市中支充分发扬民主,通过村民和村委会推荐的方式,选择那些在嘎查村认可度高、热心代理助农金融服务业务、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担任代理人。

加强硬件建设。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及时为“助农金融服务点”配置POS機、保险柜、验钞机、标志牌,以充分满足“助农金融服务点”正常运行所需的必要设施要求,为整个“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加强政策扶持。确保助农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要求落到实处。例如,人行赤峰市中支借助自治区相关扶持政策,为每个“助农金融服务点”申请2000元的机具购置补贴。同时,还提请上级行协调自治区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对“助农金融服务点”发起的小额取款、转账汇款和刷卡消费交易给予最大限度的费率优惠等。

如期实现目标。在各方的协同推动下,“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作有序推进。赤峰市农村牧区金融基础设施数量显著增多,支付服务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最终,全市建立了2246个“助农金融服务点”,覆盖了2092个行政嘎查村和76个国有农牧林场,行政嘎查村覆盖率达到100%。

优化服务职能。除此之外,人行赤峰市中支在做好“量”的工作基础上,还着力优化“助农金融服务点”服务职能。

一方面,针对“助农金融服务点”运营中存在部分低效“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助农金融服务点”位置进行调整,全市共调整服务点226个,占“助农金融服务点”总数的10%。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商业银行等法人银行机构接入银联条码支付综合前置平台,创造条件在“助农金融服务点”布放“云闪付”聚合码,实现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方式聚合支付。目前,全市有1570个“助农金融服务点”受理终端升级为智能“云”POS。2019年,全市通过“云”POS办理远程贷款归还业务7.1万笔、金额达26亿元,在自治区占比超过90%。

另一方面,结合农村牧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人行赤峰市中支先后选择辖区喀喇沁旗、巴林右旗和巴林左旗开展农村牧区金融支付和电子商务综合应用试点,以“砍货网”“巴林桥”“巴林左旗在线”等电商服务平台为依托,对资质良好、业务稳定的“助农金融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在183家“助农金融服务点”原有便民支付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电商服务功能,构建了金融支付和电商服务融合兼备、覆盖农产品采购销售及农牧民日常生活消费全过程的金融支付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突破了以往“助农金融服务点”单一的金融支付服务方式,不仅推动了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的发展,也为金融支付和电子商务业务在更大范围的推广普及提供了范例。截至2020年6月末,三个试点旗县累计实现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交易67万笔、交易额4.9亿元。

伴随着“助农金融服务点”业务量的逐步增长,服务点商户负责人注册“云闪付”App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仅2019年,“助农金融服务点”自身和周边居民新注册“云闪付”用户就超过3.5万户,服务点商户“云闪付”用户拓展工作收效显著。

创新模式科普支付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贫困县和贫困人口较多的地级市,这些贫困人口普遍缺乏金融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和移动支付产品。为此,人行赤峰市中支把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特别是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更多地使用移动支付产品、接受移动支付服务列为重点工作,创新推出了“金融宣传+”工作模式,以此推动和提高金融宣传效果,让辖区各族群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共享金融创新成果。

一是“+金融乌兰牧骑”。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人行赤峰市中支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迅速推动成立“赤峰市金融乌兰牧骑”,将党的金融方针、普惠金融政策和移动支付知识融入乌兰牧骑,打造新时代民族地区金融宣传工作的最佳途径。目前,赤峰市各旗县区均已成立当地的“金融乌兰牧骑”。在此基础上,人行赤峰市中支与各金融机构相继创作了歌曲、相声、情景剧等金融乌兰牧骑节目,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各族群众了解金融政策、熟悉移动支付业务。

二是“+金融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金融消费者享有受教育权,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在此背景下,人行赤峰市中支自2018年11月以来,便结合辖区实际,与辖区各支行在全市选定包括蒙古族小学在内的60所小学为“金融知识与诚信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组织金融讲师重点为五年级以上高年级学生讲授包括移动支付相关内容的金融知识。同时,针对蒙古族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组织编印了蒙语宣传折页,与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一同到试点学校,以少数民族便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人行赤峰市中支力争借助青少年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影响,搭起一座向家庭传播金融知识、传播金融消费习惯的桥梁,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使金融教育效果产生“滚雪球”式的放大效应。

三是“+金融微电影”。自2018年起,人行赤峰市中支结合履职实践,相继创作了系列金融微电影。2019年以来,重点结合微电影反映的不同内容,在不同区域范围、面向不同群体进行播放宣传。例如,将《归雁》《美姐鸡蛋饼》等微电影,转发给辖区700多个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循环播放,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广、受众人数多的特点,宣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宣传移动支付的便民性、惠民性,从而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国家金融政策,更好地认知和使用移动支付产品。

四是“+金融书柜”。自2016年起,人行赤峰市中支历时三年时间圆满完成“金融书柜”建设任务。建成“金融书柜”2080个,全市行政嘎查村“金融书柜”覆盖率达100%。在金融书籍的选择上,人行赤峰市中支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群众的知识水平、吸收能力和现实需求,积极与金融出版社联系沟通,从近几年出版的金融图书资料中选择内容涉及惠农惠牧、贴近生产生活,形式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图书为“书柜”书目。2019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金融书柜”的综合服务效能,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呼和浩特中支”)联合赤峰银保监分局,以“金融书柜”为依托,持续推进“金融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已在三个少数民族集中区域建立了金融教育基地,进一步优化宣传方式,丰富金融服务功能。

五是“+广播电视传媒”。近年来,为深入推进金融知识广播下乡活动,人行赤峰市中支充分利用广播媒体覆盖面广、受众层次多的優势,组织行内业务骨干与赤峰市广播电视台累计播出1000余期“理财百事通”“金融小课堂”节目,既为广大听众讲解金融知识,又在线解答群众电话咨询。其中,录制播报涉及移动支付等支付结算业务的节目百余期。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金融宣传+”模式,正助力全市各族群众了解移动支付等金融政策,熟悉移动支付工具,从源头上为便民工程的推进营造氛围,从而使“云闪付”的推广应用更加顺畅,更富有成效。

在业务应用实践中,人行赤峰市中支也清醒地认识到,移动支付在改进体验、便利百姓的同时,其风险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交叉性等特点。中国银联发布的《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二维码扫码支付,近五成受访者即使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仍会因名目繁多的优惠信息吸引而扫码。一些消费者扫了“李鬼”二维码、招致账户资金被盗,有的扫了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被嵌入木马病毒,还有的贪图扫码、注册账户的赠品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为此,人行赤峰市中支组织实施了媒体公告提示机制,通过报刊、广播、微信等大众传媒渠道,及时发布支付业务和支付风险防范信息。在向社会公众积极推介“云闪付”等创新型支付业务的同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预警。媒体公告提示机制实施三年来,人行赤峰市中支通过《内蒙古商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等主流报刊累计发布相关公告提示18次,借助广播电台开展支付政策及业务新规宣讲12次。媒体公告提示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进一步强化了移动支付知识的宣传教育,增进了公众对新型支付业务的认知,培育了公众安全规范的支付行为习惯,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支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降低了日常支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营销推广落地业务

“云闪付”App是便民工程的重要载体。对此,人行赤峰市中支和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银联”)积极引导辖内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同宣传、同推广、同分享”的原则,全力推进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标准落地实施。

第一,人行赤峰市中支率先在行内组织开展银联“云闪付”体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银联手机Pay、银联二维码、“云闪付”App支付等内容。人行赤峰市中支全员现场下载注册“云闪付”App,支付结算科和银联赤峰代表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银联手机Pay、银联“云闪付”的安装方法、服务功能和操作流程,并指导参与活动的员工现场体验二维码主扫、被扫和手机Pay等三种支付方式,使辖区职工亲身体会到新型支付产品的安全便捷,提高了对银联“云闪付”产品的认知,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更大范围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第二,人行赤峰市中支和银联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云闪付”用户和小微商户拓展经验,探讨移动支付营销思路,发掘工作契合点,寻求合作共赢新路径。2019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公交、连锁商户、小微商户、县域示范街区营销促销活动相关准备工作的通知》。截至2020年6月,推动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张贴银联受理标识贴、收银贴、门贴等物料3.6万套,基本实现重点商户和小微商户全覆盖。

第三,人行赤峰市中支协同内蒙古银联,适时举办移动支付暨“云闪付”讲师培训。赤峰市各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共70余人到场参加培训,各旗县区机构相关人员通过视频方式远程参训。内蒙古银联选派的主讲人分别对便民工程、银联二维码、“云闪付”App、手机Pay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人行赤峰市中支还协同内蒙古银联深入各旗县区,与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云闪付”业务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对商户进行面对面或集中辅导,三年来累计组织各类相关培训20余次。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协调下,内蒙古银联贴近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活动范围主要包括公交场景营销、加油站场景营销、校园营销、示范商圈营销及示范旗县营销等。2019年以来,上述营销推广活动累计开展近30批次,参与营销活动的商户多达2.5万户。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营销和用户推广活动,进一步加快了“云闪付”App的推广进度。

2019年,内蒙古银联联合各发卡银行,通过“云闪付”App、银行App和银行卡闪付,面向全市公交场景开展的多期用户营销活动,以及与赤峰维多利商场、赤峰万达广场等联合开展的满减促销活动,带动城乡居民注册“云闪付”新用户23万户,推动银行卡发卡超过78万张,直接拉动全市“云闪付”移动支付交易650万笔,交易额3.5亿元。

拓宽应用场景服务民生

在便民工程民生领域的拓展上,人行赤峰市中支积极引导辖区银行业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重协调、促交流、聚合力、谋共赢”的业务发展思路,在做好基础环境建设、移动支付知识普及、宣传培训和营销促销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云闪付”App普及率,拓展移动支付受理场景覆盖面,让赤峰城乡居民生活充满“智慧”。

打造“智慧公交”。赤峰市县两级移动支付公交项目,是在普惠金融和新兴支付业务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人行赤峰市中支、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内蒙古银联、赤峰市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公交运营企业,着眼于城镇居民出行便利化需要,依托赤峰公交、城乡一体化网络和银联“云闪付”产品,通过推进银企合作、实施多方聯合共建和协同攻关,实现了成功运营。使赤峰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利用银联IC卡、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扫码支付,在市区和县域城镇所有公交运营车辆,全面实现移动支付“一挥即付”、便捷乘车的盟市。截至2019年末,赤峰市12个旗县区80余条公交线路,1100辆公交车的移动支付受理终端全部上线运行,日均实现移动支付便捷乘车40万人次。

打造“智慧商圈”。为有效落实赤峰市便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推进便民工程示范商圈建设,人行赤峰市中支与银联赤峰代表处、建设银行赤峰分行、邮政储蓄银行赤峰分行、中信银行赤峰分行、宁城农村商业银行、银联商务、拉卡拉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将打造赤峰城区维多利万阅城和万达广场综合示范商圈、宁城县契丹街综合示范商圈,作为辖区移动支付示范性工程,以此带动其他移动支付商圈建设。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建设完成61个示范商圈、20个示范街区,示范商圈和示范街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造“智慧菜市场”。由通联支付、拉卡拉、银盛支付赤峰业务部以及宁城农村商业银行、敖汉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牵头承建的红山区火花路菜市场、松山区松洲便民菜市场、松山区浴林菜市场、宁城中京菜市场、敖汉便民菜市场、新惠菜市场等六家“云闪付”移动支付菜市场、应用场景已初具规模,承建单位通过布放银联标准聚合码为商户和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群众交口称赞,有效增强了移动支付用户的黏性。

打造“智慧景区”。辖区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宁城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建的召庙、阿斯哈图石阵、达里诺尔国家自然保护区,王爷府博物馆、美林谷滑雪场、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和道须沟—紫蒙湖等七个景区均已实现通过银联标准聚合码和移动支付受理终端,全面受理“云闪付”购票业务。

打造“智慧校园”。工商银行赤峰分行、拉卡拉赤峰业务部牵头拓展的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移动支付场景,通过在校园食堂、超市、商亭和图书馆等重点区域,布放银联标准聚合码和移动支付受理终端,为学校师生提供身份识别、充值缴费等服务,显著提高了校园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打造“智慧县城”。赤峰市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移动支付示范县。在便民工程建设上,人行赤峰市中支和宁城县支行结合加快支付服务创新发展和金融助力县域乡村民生改善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主动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交、医疗、学校、社保等合作单位,以“云闪付”App为载体,努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乡村延伸。特别是在医疗、党费收缴等重点场景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示范带动作用和综合服务效能逐步显现。

一是“银医通”自助服务系统得到就医群众的广泛认可。宁城农村商业银行与宁城县中心医院联合推出“银医通”自助服务系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就医服务,实现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和缴费、查询、报告单打印等电子渠道“一站式”办理。患者一次性申领“电子健康码”后,使用银行卡、社保卡或扫描“云闪付”移动支付标准聚合码,均能在自助终端上轻松完成挂号和缴费,从而大大节省了群众排队等待时间,显著提高了就医效率。

二是成功推出“云闪付”电子渠道党费缴纳业务。宁城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党费收缴、信息化建设新模式,率先开通“党费通”业务。通过“云闪付”与党费缴纳功能的融合对接,实现党员手机App实时非现场缴纳党费,为移动支付服务党建信息化建设开辟了新途径,进一步拓宽“云闪付”线上应用场景,促进了党费缴纳和党费管理规范化。

三是积极拓展“富农通”、农资、农品收购商户。宁城农村商业银行主动疏导农副产品收购及牲畜交易市场等农村大额资金流通渠道,面向粮食、牲畜、农资等收购营销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经纪人个体,推广“富农通”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满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交易需求,努力提高收购资金运转效率,有效规避了传统现金交易方式中潜在的风险。

截至2019年12月末,宁城县累计拓展“云闪付”新用户2.16万户,拓展移动支付小微商户6200户,打造标准化移动支付示范街区3处,拓展示范街区合作商户210户,拓展“富农通”农资农品收购商户20户。2019年,宁城县域“云闪付”移动支付用户、小微商户及示范街区累计完成“云闪付”等移动支付交易31万笔、金额8500万元。

激励机制稳健工程

为持续推进符合银行业联网通用标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人行赤峰市中支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进事宜,按年度制定下发《赤峰市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实施方案》,为全市便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制度依据和组织保障。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管理。要求各参与机构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便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重点考核范畴。第一,人行赤峰市中支和内蒙古银联分管领导持续通过调研的形式,现场督导便民工程进展情况,实地查看移动支付受理终端、银联标准聚合码和银联服务标识布放情况,并与商户收银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移动支付交易量及“云闪付”宣传推介、收银员业务培训情况。通过调研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移动支付承建单位认真做好巡查巡访和上门服务工作。第二,定期下发全市县域便民工程推进情况通报,对移动支付场景建设、用户拓展进展缓慢和交易量不达标的承建机构及时督促其加快工作进度。第三,进一步加强移动支付业务监管,严格准入报备手续,并通过开展现场检查,及时纠正业务违规行为,规范支付业务管理和日常业务办理。

其次,对商户实施激励补贴政策。内蒙古银联相继实施了“云闪付”用户拓展激励、“云闪付”用户新增绑卡激励、校园及企事业单位食堂建设激励、示范旗县建设激励、小微商户拓展激勵等奖补政策。累计在赤峰市投入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带动新增“云闪付”用户16万户,新增“云闪付”用户绑卡15万张。

最后,践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人行赤峰市中支和内蒙古银联以便民工程为载体,主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深挖商户资源,借助银联“云闪付·金融”平台,广泛开展“重振引擎”助商惠民活动,面向赤峰城乡居民发放政府消费券,通过补贴优惠,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生产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

赤峰市通过“云闪付·金融”平台共承担两类政府券和一类企业券的发行工作。6900个特约商户(含连锁经营店、采取集中收银系统的商家),2330个商品品牌参加政府消费券促销核销活动。一是发行专用券6万张,满300元核销100元,领券率100%。二是发行通用劵10万张,满100元核销30元,领券率100%。在促销活动中,银联投入300万元,与地方政府共同激发市场活力,巩固扩大了“云闪付”市场延展面和用户黏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赤峰市相关便民工程和助农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得到赤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向各盟市转发。人行呼和浩特中支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原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江苏苏北四市和西藏灵芝地区人民银行分管领导等先后来赤峰考察调研。《金卡生活》《经济日报》《金融时报》、新华网、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记者联合采访组到赤峰采访报道,对赤峰市便民工程和助农金融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下一步,人行赤峰市中支将继续与辖区各参与机构协同努力,不断扩大便民工程在民生领域的覆盖范围,努力推动“云闪付”在消费、收费、缴费领域及百姓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的无障碍受理,让“云闪付”等新兴移动支付产品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社会大众和助力民生改善中创造价值、提升自我,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多元、更加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体验。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金卡生活》编辑部根据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黄忠海做客中国银联“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优秀经验分享系列直播”内容整理而成,已经授课人审阅)

责任编辑:王孔平

编辑:张凤阁

猜你喜欢
赤峰市人行赤峰
赤峰地区革命遗址保护现状及策略分析
一人行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人行天桥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Storms and Shelf Sea Primary Production
踏莎行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