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运城市助农取款服务点的 可持续发展思路

2020-09-10 00:54郭希敏
金卡生活 2020年7期
关键词:银行卡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郭希敏

2020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运城地处山西最南端,辖1区2市10县、149个乡镇、3010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5.97万人,乡村人口266.94万人,是山西省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重要的麦棉果基地,小麦、棉花、苹果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9.5%、90%、70%,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

辖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运营情况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支农补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这些惠农政策都需要依托银行网点通过银行卡进行资金发放,但是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较少,这给广大农户在办理银行卡、余额查询、小额支现、转账汇款等业务带来不便,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恰恰填补了这一金融服务空白。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各涉农金融机构以农村地区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基础,依托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整合小额取现、转账支付、人民币兑换、公用事业缴费、反假宣传、征信咨询、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对辖区的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了升级改造,统一了服务内容、服务公约、业务流程,指导涉农金融机构立足于现金支取资金汇划的快捷站、费用缴纳的便利站、钞票调剂的中转站、金融知识的宣传站、各类金融服务信息的传递站,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足不出户能取款,农户家中能转账”,改善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条件,有效满足了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目前,运城辖区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基本运营模式为“涉农金融机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户”。助农取款服务点一般都选择农村地区经营规范的商店、超市、农资店、农副产品销售点等,其实质就是金融机构委托服务点代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对减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柜台业务压力起到很大作用。

截至2019年底,全辖共升级改造助农取款服务点3499个,布放各类POS机(含转账电话)7901部,2019年累计交易5025万笔,金额54.18亿元,累计办理小额取现业务1006万笔,累计办理现金汇款和转账汇款299万笔,累计办理代理缴费业务60万笔,累计发放新农保、新农合和涉农补贴31万笔,金融6.08亿元,基本上解决了农村金融基础支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助农取款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运城市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规范、运行稳定。但在日常运营中,也暴露出服务点设置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平衡和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切实予以关注解决。

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营收益低,服务点商户积极性不高。助农取款服务点建好后,为鼓励服务点办理业务,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实施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如闻喜县农商行按照业务量给予服务点每月30-150元的费用补贴,河津市农商行按照交易量0.5%的比例给予补贴(月最多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元)。但在内部管理的框架下,各主办金融机构财务要求都很严格,每月为服务点支付手续费程序较麻烦,可谓“钱不多、手续繁、时间长”。再加上助农取款占用营业时间较长,因而造成服务点商户主观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是运营成本高,承建维护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由于部分服务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承建运营机构为维护助农取款金融服务业务正常开展,在机具升级、牌匾更换、商户巡检培训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而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收益难以弥补上述运营支出成本,投入产出不平衡问题突出,后期维护管理和业务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三是助农取款服务点机具更新改造缓慢,不能适应新业务需求。个别承担建设运营的涉农金融机构对助农取款服务点机具维护、安全检查、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受理终端升级改造、服务功能拓展迟缓,网点活跃度低,存在较多数量的低效服务网点,造成金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是人员外出和新型支付方式弱化了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使人口向城镇迁移,农村地区留守人员大部分年龄较大缺乏消费能力,再加上除小额取款外,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服务逐步被手机银行和新兴移动支付方式取代,客观上削弱了农村地区对服务点的金融服务需求。

推动助农取款服务点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

助农取款服务对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中国人民银行和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切实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推动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营持久,安全高效地服务好农村地区广大农户。

一是因地制宜地改造整合助农取款服务点,适应当地支付服务需求。综合考量当地人口存量和流动趋势,统筹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置。在果业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和服务点为本地电商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资金结算渠道和综合化支付信息服务,促进苹果、梨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在相对富裕的农村地区可为服务点配备专(兼)职金融服务经理,为农户提供支付结算、金融咨询和一站式信贷服务,缩短农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在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要持续做好传统现金、银行卡的服务,积极推广新兴支付方式,注重解决农户的生活支付;在金融服务空白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安置点支付基础设施全覆盖;在远离银行实体网点的农村地区适当保留部分服务点,通过行政手段给予商户适当补贴,以保障边远农村地区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完善服务点规章制度,加强日常运营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督导涉农金融机构完善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点的运营,强化主办银行对所建服务点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风险意识,按规定设置交易限额参数,加强对服务点的培训、运维、巡检,引导服务点严格执行制度,合规开展业务,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组织涉农金融机构依托服务点开展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宣传培训,用农民易了解的话术宣讲服务点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功能和具体业务办理方法,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在培训中注意加强农民所需金融服务需求征询,不断完善服务运营,有效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金融服务痛点。

三是实施服务点设施升级改造,不断拓宽助农金融服务范围。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易量大、辐射能力强、管理规范的服务网点进行设施更新改造。努力将农村地区养老、医疗、低保和各类涉农补贴发放等便民惠民业务统一纳入助农取款点服务范围,促进助农取款服务与涉农惠农政策的有机融合。

四是为服务点运营寻求政策支持,保障服务点健康持续运营。整合助农取款服务点与“万村千乡”工程,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把服务点纳入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为农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对小额取款手续费和服务点运营维护支出给予补贴,调动承建运营金融机构和服务点的积极性。承建运营的金融机构应统一出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报酬及手续费额度,使服务点能有固定收益,提高服务点办理农村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五是深挖潜力,借助服务点推动移动支付向农村地区延伸下沉。借助县域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将移动支付作为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抓手,推进县域及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建设项目,充分利用银联“云闪付”奖补激励政策,建立贴近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便捷支付特色场景。積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广泛布放银联标准聚合码,实现“云闪付”App与各金融机构手机App的聚合支付,打造更加安全便捷、成本低廉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环境。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

责任编辑:葛辛晶

猜你喜欢
银行卡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