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友
说话,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很多文章都体现了人们的说话艺术。我们阅读古文,不仅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说话艺术。下面一起学习这些“艺术”。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曹刿论战》中,面对“齐师伐我,公将战”的紧急情况,曹刿请见时,就是直奔主题,询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两个方面来回答,都被曹刿一一否定,直到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才给予肯定,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在情况紧急时,说话不能兜圈子,而是要直截了当表明观点、亮出态度,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与秦王见面时,对方咄咄逼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针对秦王的责难,唐雎也是直截了当予以回击:“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样针锋相对的交谈,开门见山,直接明了,让秦王知道“下马威”是没有用的,唐雎不是软弱可欺的,这样才能解决后面的問题。
二、现身说法,委婉曲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三思”之后,联想到齐王的治国,因而入朝见威王,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邹忌能够进谏成功,缘于委婉的劝说方式,他现身说法,把自己的受蒙蔽与齐王的受蒙蔽进行类比,这样入情入理,委婉含蓄,做到了“忠言不逆耳”,让齐王乐意接受自己的意见,达到了劝谏的目的。一般而言,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在情况不紧急时进行劝说,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表达对上级、尊长的敬重之意,宜运用委婉曲折的方式,这样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又如,《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导吕蒙读书,吕蒙却“辞以军中多务”,孙权便进行了现身说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在这样的劝说下,吕蒙接受了劝导,认真读书,取得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进步。
三、顺势而答,避其锋芒。《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在被唐雎直接回怼后大怒,使出了恫吓的看家本领:“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去与秦王争辩天子之怒是否有震慑力,而是轻轻地四两拨千斤:“臣未尝闻也。”唐雎顺势而答,让秦王自己继续说下去,这样就避开锋芒,让秦王的拳头好像打在棉花上,发不出力来。在秦王自述“天子之怒”后,唐雎顺势抛出“布衣之怒”之问,一步步引导秦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四、据理力争,有理有据。《愚公移山》中,智叟嘲笑愚公移山的行为,说道:“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则运用发展的眼光,从人力无限,而山挖一点就会少一点的角度,据理力争,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面对别人的嘲笑,有时候可以不予理睬,但有时候需要据理力争。愚公有理有据的分析,最终使得“河曲智叟亡以应”。
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记载:“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故事的意思是说,杨震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怀揣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走了。王密的本意是送钱答谢杨震的提携之恩,王密认为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却义正词严地告诉他,“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先是以朋友身份动之以情,后用“四知”晓之以理,这样拒绝,既给朋友留了面子,又不伤朋友感情。
六、以退为进,偷换概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记述了庄子与惠子这对好朋友进行现场论辩的故事。先是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庄子巧妙地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则以退为进,说道:“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接下来庄子便巧妙地偷换概念:“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并回答“我知之濠上也”。这样偷换概念,论辩戛然而止。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既是一次思维技巧的演练,也是一次论辩技巧的演示,以退为进或者偷换概念,都是为了论辩的需要。
语言交际就是要把话说清楚、说得体,表达时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恰当运用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