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伟
摘要:受政治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影响,高校的党建工作、思政工作,也随之进入到新常态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加以分析。同时,探讨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党建;思政教育
前言:
高校党建工作中,组织形式、开展模式,是以学院党委、组织部、基层党组为主。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尤为必要。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中面临一定挑战。因而,本文展开对新常态下二者协同创新路径的探究,有一定价值。
一、当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一)缺乏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
近几年来,各地区教育厅和高工委都对各自管辖的高校,巡视反馈意见中提出了关于党建工作的整改要求。意见认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轻视党建、重视教学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改善,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不高。部分高校兼顾行政会议、党建会议,甚至有少部分高校会将党建会议替代成行政会议,不召开党建会议。此种现象,可能会导致高校支部建设材料缺失,党员管理规范性不足[1]。另一方面,流于形式。各地区教育厅和高工委所提出的在横改要求中,也对党建工作的质量做出了指示。部分高校在党建工作,停留于应付层面,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并无完善的制度支持,党建管理存在松懈现象。对于党建工作,片面理解成对党员发展、管理等研究工作,并未有效结合教学与党建工作。
(二)党政之间协调性不强
高校的院系基层党组织中,并没有财务权力、人事权力。此种现象,也是当前高校党政间协调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党政的协调不强,主要体现为党政工作的职责存在不清晰的现象,工作目标并不明确,责任为落实到个人。一旦党建工作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2]。此外,部分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采用的是封闭运行,并未与高校教学、学生的管理产生联系。因而,也就无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等挂钩,导致党建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能够起到引领性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涉及的领域相对广泛,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而党政间协调性的不强,限制了高校党政合力工作机制的形成。
(三)教育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始终以传统的模式为主,满足上级部门交代的党建任务即可,属于单向模式。此种模式,比较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很少有能够针对实际情况拓展的党建工作[3]。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具有落后性,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不符合思想现状,活动形式以听报告、读报纸等为主,陈旧性明显。此外,党建工作中的凝聚效果较弱。部分高校党组织领导人员,在党建工作中观念意识比较陈旧,很难在短时间内接纳新的观点和新的事物。因而,也就导致高校党建工作无法借助先进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
二、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一)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对新局面的协同开创
在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坚持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中表示,高校将肩负的责任比较重大,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同时要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价值的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要求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重视对党建中立德育人工作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2016年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等教育办好与党的领导、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党委,要确保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掌握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主导权,将高校思政工作放在关键位置。新常态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度日益升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利用党的建设、党的引导,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将党建工作深入思政教育中,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为高校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二)利用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常态下,可借助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一般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块,分为理论教育模块和行为教育模块。其中,理论教育模块主要是思政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等,传授给学生;行为教育模块主要是对高校大学生日常道德实践、生活行为等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高校在新常态环境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是对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过联动的方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时,深入基层,重视多部门联动。高校可构建党员干部与学生干部的联动机制,以制度的方式要求党员干部掌握学生的思政情况、学习情况等,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此外,要构建基层党委与学生会各部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突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三)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协同教育新成效
信息化时代下,社交工具的类型日益多样。与此同时,新的发展环境也对党建工作、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要求。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过程中,可通过先进技术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协同教育新成效。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强化党建工作的理论性、政治性,坚持培养高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各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增强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此外,要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多元化信息,结合高校学生的喜好,以微视频和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党建理论知识。为高校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实现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离不开党建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本文主要从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对新局面的协同开创、利用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协同教育新成效等方面,研究了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研究。期望在本次相关内容探究下,为日后提高二者的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毕磊,杨芳硕.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祖国,2018,25(22):197-198.
[2]赵东阳.网络亚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4(2):52-56.
[3]杨锟.简析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长江丛刊,2018,23(3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