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 胡慧敏 张书维 陈涛
摘要:第二外语是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外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多语言学习中,外语专业大学生会经历母语及已学外语带来的正负迁移影响。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为外语专业大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旨在帮助学生避开多语言学习的互相干扰,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第二外语;语言迁移;学习策略
一、引言
语言迁移研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为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所关注。五六十年代,该领域研究属于发展抬升期,主要基于对比分析假设,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七十年代进入缓慢降温期,主要基于中介语假设,受到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八十年代中后期,语言迁移研究华丽回归,再次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受到认知科学理论的影响,研究逐步走向深化[1]。目前对语言迁移接受度和认可度最高的还是Odlin在1989年出版的专著《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Language Learning》中从认知主角度提出的:“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不同语言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因此外语成为人类沟通的桥梁,外语学习逐渐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同时也为高校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通识选修课课程选择,在中国各大高校中普及应用。1998年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外语专业不能再单纯培养只会一种语言的毕业生,“探讨在外语专业进行复语教学,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语种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再学一门外国语”[3]。
现阶段,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同时学习双语种、多语种语言的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已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研究,虽然不论是教师还是高校学生都明晰多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也从理论和教学法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但并没有给予切实可以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策略,无法为外语专业大学生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
二、相关调查
在2020年年初,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于上海电机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0名本科生,男女比例为2:3,学生均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这份调查收集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随后,研究小组对该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德语专业61名本科生开展了深度问卷调查,这些本科生为本科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第二外语学习中语言正负迁移现象及学生的学习状态;题型有填空、单项选择何多项选择题;共计发放问卷121份,得益于学院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帮助,问卷共回收121份,有效率为100%。根据调查结果和多位任课教师的信息反馈,对7名三年级德语专业学生(其中包含“学优生”5名,“学困生”2名)进行了访谈,访谈形式为线上腾讯会议,对问卷总结的集中问题进行针对性采访,收集两类受访者遇到的学习问题及学习建议。
参与问卷调查的121名本科生中包含二年级67人,三年级48人,毕业班6人,英语专业学生与德语专业学生数为4:6,因德语专业参与调查人数较多,选择第二外语为英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9.5%,日语占比16.53%位居第二,德语10.74%,法语13.22%,西班牙语则为0%。超过50%的调查者学习第二外语未满一学期,对第二外语的课程学习感到较为困难者占总人数的38.84%,其中8人认为二外学习非常困难。问卷反映出学生在第二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单词拼写混淆、语音混淆、语法混乱、两种语言无法共同学习和转换以及语感丢失现象。在外语学习状况自评及外语学习投入时长的这项调查中,仅只有13人对自身学习状况不满意,近90%的调查者在课堂学习之外每周用于专业外语的时长超过2小时,而用于第二外语的时长超过2小时的调查者仅占总人数的33%,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二外的重视程度略有欠缺。二外学习对专业外语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即二外语言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较多同学在问卷中反映出二外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同时存在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正负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正迁移的主要正面影响有:便于记忆另一语言词汇和掌握另一语言语法结构。体现在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有:不同语言单词发音规律不同,造成记忆困难以及单词拼写存在细微差别,不易区分。有关专业外语与第二外语学习成绩的调查反映出近一半同学专业成绩明显高于其二外成绩,超过半数的调查者不愿再学习第三、第四门外语。
由此可见,外语学习的影响逐渐加强,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多种语言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外语专業大学生而言,语言的相似性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新语言时的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快接纳新语言、适应新的学习状态,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相似性则会给双语甚至是多语种语言的学习带来干扰。为避免第二外语对第一外语引起的负迁移影响,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观,从学生及教师两方面提出若干经验及应对方法。
参与访谈的学生就问题、方法及建议三方面入手,归纳出语法层面混淆;外语学习断档,难以捡起;单词拼写混淆;德语课时数远远多于二外;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德语五大类问题。在学习方法与对策方面,受访学生共分享了避免多语言学习混淆的三类办法,即培养兴趣、利用技巧、强化记忆。同时,受访者对教学也提出建议并期望得到任课教师的关注,进而对第二外语的教学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对策分析
1、基于语言输入假设的学习对策
背诵在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背诵需要同时开展听、说、读、记忆四项活动,能对大脑皮层产生多重刺激,因而背诵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语法以及固定搭配的掌握,增强语感,加强记忆,从而对提高外语读写和翻译能力大有裨益[4]。根据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习得需要通过语言输入完成,而背诵即为一种语言输入。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出外语学习方法中涉及到背诵学习材料、背单词词缀以及利用词汇背诵APP等都是通过背诵式语言输入来巩固词汇基础,扩大词汇量。
除了背诵式语言输入外,访谈中受访学生还反映可以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听外语音频,如新闻类的慢速英语。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指出,人类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持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时,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即语言输入的难度应该比学习者当下的语言实际水平略高[5]。因而在选择外语补充阅读或听力材料时,学习者应根据自身语言水平选择对应的难度,這样才能对学习产生理想的积极作用。
2、基于情感过滤假设的学习对策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还受到学习者的情感影响,即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影响着他们二语习得的效果。二者起到反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明确,自信心强,焦虑适度,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6]。因此,兴趣在外语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外语专业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外语的学习方法,例如:观看外语影视剧、摘抄外语歌词和学唱外语歌曲等。
3、基于情感过滤假设的学习对策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掘学习者的潜能,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营造一个能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的课堂。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7]。外语教学也不应局限于书本中的内容,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以及外语水平组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以选择播放课外外语短片以及添加课外补充阅读材料等。
四、结论
研究发现,学习者第二外语对第一外语的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在单词发音规律不同、记忆困难以及单词拼写有细微差别,不易区分。对于学生而言,单词以及特殊用法的背诵、学习材料难度的选择以及根据自身兴趣定制学习方法,是避免负迁移影响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于教学方式,教师则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外外语补充材料的提供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莹莹.基于多维视角的语言迁移研究[J].高教论坛.2018(5):82-83.
[2]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1: 171-202.
[3]薛婧.提高外语专业第二外语重要性的认识——以英语专业二外德语为例[J].学园.2015年第12期.
[4]赵翠芳.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73-74.
[5]窦强.二语习得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J].文学教育(下),2017(06):82-83.
[6]许敏.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和输出假说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02):76-79.
[7]石晶红,朱效兵.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对教师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科技视界,2020(03):68-69.
本文为2020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外语专业大学生多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B1-0288-20-016-11-11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上海电机学院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