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应对策略分析

2020-09-10 23:01尹双涛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广场舞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尹双涛

【摘    要】广场舞发展迅猛,是广大人民对健康体魄要求提高的结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噪音扰民、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倡导、协调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广场舞  发展现状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97

一、广场舞引发的思考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从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向着精神文化需求转移。人们不难发现,当经济需求得到保障后,人们更多地将需求转向了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自发地追求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最自然的事,由此,广场舞应运而生。广场舞作为一项门槛极低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表现,更是人们弥补精神生活匮乏的自觉行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人人参与到形成风尚,全民健身理念点亮万家灯火,正强健着民族筋骨,凝聚着民族力量,而广场舞正是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的形式之一。

二、广场舞参与性很强

现在中心城区的每个社区几乎都有自己的舞蹈队伍,大小规模不定,最小的有几个人,大的达到数百人,其中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参与广场舞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舞蹈有的是自编自导,有的是由专业的领舞进行指导。通过访谈得知,有的广场舞群体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或者演出的时候,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活动经费不足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掏钱填补,不计较得失。

1.广场舞基础坚实。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场舞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广场舞活动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丰富了业余生活,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也促进了业余文化的发展和提高。经过访谈了解到,广场舞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广场舞的参与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广场舞正被更多的市民所认知和接受,成为大众的休闲健身项目,进而印证了广场舞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景。

2.广场舞形式多样。广场舞形式多样,经常遇见的有:交谊舞、民族舞,除这些舞蹈之外,还有一些强身健体的舞蹈,如健身操、健步走等。他们跟随动感的音乐律动,在进行锻炼的同时也在充分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各项生活福利。

3.广场舞参与者性别和年龄相差大。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广场舞参与者性别比例相差较大,男性所占比例不到女性的一半。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主要是30~50岁人群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广场健身舞的运动特点,低龄中老年人更乐于参加。广场舞参与者性别和年龄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群特点和项目特点。女性爱美、追求美、展示美之心,决定了女性更适宜广场舞这种休闲健身方式。通过走访男性群体得知,大多数人是因为心理因素不愿参与这种活动,他们大多更喜欢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性质的活动。

4.广场舞参与者的职业特征。参与广场舞的居民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经商人士以及一些无固定职业的人员。在笔者所调查的人群中发现,广场舞活动的参与者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而参与者中务农和经商的人数却比较少。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时间较稳定,退休员工的时间较充足,有时间参与广场舞运动。而务农和经商的参与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空闲时间不固定。

5.广场舞活动时频。大部分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坚持天天练习。清晨和晚餐后每次练习1―1.5小时是参与者普遍选择的锻炼时段。30―40岁年龄段的女性锻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變化性,41―50岁年龄段的女性由于工作、家务繁忙,只能靠挤时间才能进行广场健身舞锻炼,而且计划性不足。50岁以上女性空闲时间多,生活比较有规律,锻炼时段比较固定。

6.广场舞背景音乐的选择。大众流行音乐、通俗歌曲、进行曲是广场舞的主流音乐。这些歌曲中大都以节奏强劲、律动明显的二拍子或者四拍子为主。选用这些音乐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律动规整,易于大多数的广场舞者把握节奏,又易于编排简单易学的肢体动作。笔者通过网上翻阅资料发现,广场舞的背景音乐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市场营销链。这些电子音乐的制作者,把大众的流行音乐剪辑合编成一整套的广场舞舞曲,又请专业的舞蹈编导结合音乐进行编创,使简单的肢体动作跟音乐艺术性相结合,提升了广场舞的表现力,使广场舞被更多的人接受。

三、对广场舞活动的策略与建议

1.客观认识广场舞活动,支持其健康、和谐发展。定期举办以广场舞为主的文化艺术节,选拔优秀的广场舞队伍参与国家层面的广场舞活动,展现人民风采。总体来讲,广场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群众运动,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应当将其合理引导,培育其健康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文明社会的实践途径之一。应该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广场舞的健身价值。现在是网络媒体信息社会,政府应充分利用电视机、网络、广播台等宣传渠道提高大众对广场舞、健身舞运动的认知水平,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广场舞活动。

2.加快立法,规范管理与合理引导。出台关于广场舞的政策法规,进行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措施和责任,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新时期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广场舞活动品牌。这种现象在湖北、湖南发展较好。他们把当地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戏曲、民歌与大众广场舞结合起来,形成了当地的文化品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噪音扰民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规划有限,锻炼场地缺失导致的。广场舞噪音扰民及广场舞锻炼场地冲突打架现象的出现,需要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增设广场舞锻炼场地以及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让广场舞活动出现的社会现象能够依据法律得到有效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3.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場地与必要设施。政府部门应对广场舞活动加强引导,提倡编排能较好反映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广场舞活动,利用好广场舞这个文化阵地,提高人民大众的政治素质。让广场舞活动成为社会健身的新风尚、新潮流。政府应加大对广场舞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的支持与帮助,从根本上解决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优化广场舞锻炼环境,提供基本的音箱灯光设备。调查发现,部分社区广场卫生环境有待管理完善。

4.为广场舞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教师。目前广场舞队伍较多,但是还没有颇具品牌效益的广场舞队伍。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些专业的舞蹈编导进行编创,打造特有的广场舞文化品牌,举办各种比赛、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广场舞健身的潮流中,还可以对城市文化进行宣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5.全民健身,吸引青年人参与。目前中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人数远远多于青年人,把广场舞引进学校、企事业单位,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广场舞这项运动中来。学生的兴趣面宽,比较喜欢新生事物,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编排适宜学生参与的广场舞舞蹈,在锻炼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结语

广场舞的迅猛发展跟当前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息息相关。广场舞蹈不仅能够给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巨大的帮助,对传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若姝.助推广场舞健康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7-08-04(006).

[2]仝茂华.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7(12):120-121.

[3]胡宏亮.我国城市广场舞的问题和管理对策[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2):95-98.

[4]董泽.全民健身视域下广场舞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163,165.

[5]曹际玮,袁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广场舞发展的困境审视与路径研究[J/OL].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2).

[6]龚洁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广场舞文化建设[J].戏剧之家,2017,(01).

[7]黄勇军,米莉.喧嚣的个体与静默的大众:广场舞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生态考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9月1日).

[8]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当代体育科技术,2012(3).

[9]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86,88.

猜你喜欢
广场舞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分析广场舞的社会影响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