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大涛
【摘 要】高中阶段的音乐,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穿插了一部分教唱学唱的内容,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一个老师有意传递音乐美的能力和主观渗透音乐美的认知,就成了一个音乐老师如何安排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以及能否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音乐鉴赏如何让音乐与心灵进行真实的对话,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鉴赏对话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202
音乐艺术的美和其他的艺术美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美术通过颜色、形状、线条、空间搭配比例,给人一种或赏心悦目,或美轮美奂的造型美和极致延伸的想象美,而音乐却不能,当然,音乐能的美术也未必能,这里主要不是谈论某一类艺术的重要性。很多人通常把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一类艺术称为“触觉艺术”,而把音乐这类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艺术称为“感觉艺术”。这就把音乐艺术划入了一个单独的艺术领域,也对音乐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准确的指向界定。面对音乐这类感觉艺术,作为一个探索音乐美的引导者,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引导学生去寻找到属于他自己对音乐美的感知,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阐述的主要内容。让音乐与心灵进行真实的对话,要做到:
一、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育中部分老师习惯于把一种属于自己对音乐的直觉和判断,或者属于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和理解,直接以灌输的方式强行注入学生的身上,也还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说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但最后如果细心你就会发现,学生所感知的音乐,不是音乐的本身自然流露的形象,而是被别人根据其本人喜好,装饰过的一件物品。学生主动去探索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也就由本来的主动获取变成了不得不被动去接受的思维过程,这恰好与音乐鉴赏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肖邦说:“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要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也要求我们不能把我们对音乐的感觉强加于听众身上,而要让听众自己感受音乐。
一首音乐作品,面对不同的听众,可能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自然条件、体能反射等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也就是说,同一个音乐作品,每个人的感受本来就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他能主观主动地获取到了音乐美的感受,那也是我们音乐鉴赏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
二、正确看待和把握音乐的多维度发展和多面体特性
记得初中的化学课上讲过,燃烧的必要条件是:第一,与氧气充分接触,第二,温度达到着火点。然而进入高中以后,同样是化学,同样是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酸镁,这时就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这个事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事物的发展存在一个动态变化和升级的过程,那么某一种条件下的定义,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给我们音乐教育一个提示: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或者不同的音乐底蕴的个体或群体,我们对音乐美的概念的阐述,就难免都能做到绝对的全面和或遭到实践的质疑。
还比如,在音乐课上,我们通常说二度音程是不和谐音程。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中國乐器芦笙的演奏里边,会明显感觉经常听到的二度音程,并没有感觉说有因为二度音程不和谐而带来的刺耳感,相反,还是一种公认很美的、独特的音响效果。所以二度音程不和谐这个概念,最多应该说成在西方音乐的某些概念上,二度音程是不和谐音程。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如果把某一种音乐概念用我们惯用的方式,强加于音乐感受中,或者强加于欣赏者的思想中,就会干扰或者破坏,甚至是抑制一个人对音乐美的本能吸收,既剥夺了一个人对音乐主动认知的权利,也对发掘其音乐审美潜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一个人对音乐的鉴赏方式,因为每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或者说行为习惯不同,切入点也可能不一样。比如说声乐作品包含了词和曲两个要素。词属于文学方面,曲属于音乐方面。有的听众对于声乐作品的感知审美或者鉴赏,喜欢从词本身的意境出发,然后去感知旋律与之的补充配合,而有的听众喜欢从曲调的聆听出发,而逐步地去体会歌词的精妙绝笔;一首器乐作品,有部分听众可能喜欢从乐器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产生的想象去加以欣赏,有的听众则可能从优美的旋律去感受乐器在这种旋律中的独到表现力。不管怎样说,也不管你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要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做诠释音乐语言的催化剂
音乐是一种超越了语言本身的存在,就像雨果曾经也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音乐表现的是人类无法用语言表现的情感,音乐本身有一部分,本来就是我们没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那么我们所谓对音乐的描述,或者叫美化,或者叫诠释,或者叫引入,都只是音乐本身存在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需要听众通过自己的主动行为,去感知音乐本身那些只属于每个人的存在。
当然,欣赏音乐,也是需要听众本身具备一定的音乐积累或者叫音乐素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音乐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入和在原则范围内拓展,为学生更好更快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加上一勺催化剂。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音乐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搞准确: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再次说明,我们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重在发掘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只要认清这一点,我们选择实施鉴赏教学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课程也才会更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