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2020-09-10 07:22廖继红
南北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初中历史实践

廖继红

【摘    要】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要通过一个个历史事实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公民意识  内容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79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国家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

(一)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主要是指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国家意识表现在生活中是指能够妥善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在二者产生冲突时注意全局的利益。在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要以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不能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以热爱祖国为荣。这些要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维护的,同样也是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人。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中国历史上有过的技术、发明和艺术,有许多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还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这些历史事实能够加深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自己国家的灿烂辉煌中加深对国家的热爱。在了解到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血一般的事实,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心理,产生想要为祖国的富强做出一份努力的心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

(二)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未来的社会依旧需要尊重法治,需要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公民。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需要具有法律意识。当然学习法律对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可能让学生一条一条地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法律的内容贯彻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在学习世界史中,让学生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法律内容,感知法律的重要性。在中国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文明国家的以法治国,秦始皇的严刑苛政,唐太宗的《贞观律》,再到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最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这些历史事实中,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含义,能够感受法律运用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三)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感普遍不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作为社会一员必须具有的,它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具有责任意识的人物,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很多文人将相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做出了贡献,甚至牺牲了生命。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主动请缨,为了祖国奋勇杀敌。他们为我们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追求,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在这些典型事实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四)國际意识

全球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拒绝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国际意识,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符合国际意识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全球的观念,让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更加全面、宏观地考虑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

(一)完善教学目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历史教学并不只是历史事件、时间、意义的简单背诵,而是要通过历史事件给学生启发,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完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局限在知识层面,在目标中加入公民意识的相关内容,将它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够将公民意识的教育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活动、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运用历史事实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看到历史背后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并让他们能通过历史学习完善自我价值。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传统的教授法难以将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全部向学生传达,学生也难以真正感受教师口中的公民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公民意识。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法,将历史事实交给学生去评价,让学生去思考历史人物的做法和其中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接近历史,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讲述法,讲述历史事实或者直接让学生去讲述相关内容,大家一起去感受。最后还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作为正反方去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深入思考才能抓住其中的内涵。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看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建立相应的观念。

(四)组织课外活动

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探究、分析、感知学习内容中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历史影片,让学生通过影像这种更为生动的形式感知历史事件。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这几种课外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能够提高实践能力,这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目标,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意识,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初中历史实践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