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40+与D40+对高水平运动员击球速度的对比分析

2020-09-10 07:37周毅徐凡洪语婧姜竹文
体育风尚 2020年4期
关键词:球速平均速度弧线

周毅 徐凡 洪语婧 姜竹文

一、前言

为了更加深度的了解乒乓球40+与D40+两种球对运动员击球速度的影响,同时了解在运动员进行击球的时候,40+与D40+哪种球的球速会更快一些。选取不同类型的打法,研究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对于击球的球速变化,从而对比两种球的球速分析,并且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使运动员可以针对球速的不同来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选取中国乒乓球学少年班男运动员16名男子运动员。

运动员进行多球训练,每盆球30个,每位运动员进行两盆球,一盆30个球打完后进行适当的休息,然后再继续进行第二盆球的训练。运动员进行四个训练计划:1.正手上旋球连续拉。2.正手下旋球连续拉。3.侧身下旋球连续拉。4.反手下旋球连续拉。然后分别进行40+与D40+两种球的交换,研究人员进行记录。两名运动员为一组,一人发多球,一人进行拉球训练。先进行40+的多球训练,研究人员在对面用测速仪测试球的速度,然后记录下球速,随后两人进行轮流交换,然后再进行D40+的多球训练。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首先是对两种乒乓球进行的对比,40+是从2014年7月1日起全面施行,但是实行后对于40+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优点:手感确实和赛璐珞球差不多,基本可以无缝对接,就是速度稍微慢一点,旋转稍微弱一点,其他的差不多。缺点:一是质量太差,太容易破,二是有时候飞行轨迹优点不规律。而D40+是在2017年才正式推出,实行后普遍评价都比较好,因为D40+全面提高了球的耐打性,弧线也是很稳定。

D40+与40+的区别:(见图1)

从二跳弧线中比较,D40+比40+弹跳更好,弧线也更稳定,在飞行弧线过程中向前运行的更加充分,发力的时候也能更好的借力。(见图2)

在反弹高度中,D40+从30CM的高度自由落体,反弹的高度在24.5CM左右,而40+的反弹高度在23.5CM左右,因此可以看出D40+的弹跳更好。(见表1、表2)

在耐打程度中,D40+打破的平均数量为2.3个,而40+打破的平均数量为9.6个,因此也可以看出D40+的耐打性比40+的耐打性要高。

经过D40+与40+的区别分析,可以看出D40+比40+更稳定,更耐打同时也更好打一点。40 +乒乓球的性能是球速慢、旋转弱、力量小、弹性低,运动员们在初期难以适应40 +乒乓球的主要问题。在发球上,发球后40 +乒乓球弹跳略高,不往前走的球感增加,上旋球比以前跳得厉害但变轻,下坠快,下旋球弧线变得低,高质量发球很少往下掉;在台内接发球处理上,接球感觉球飘、晃,明显感觉球不向前走,接完球后旋转会继续变弱,中性球比特别转的上旋、下旋多,台内拧球比起以前不好把握;在相持上,40 +乒乓球的飞行速度降低,旋转变弱,使乒乓球的旋转和飞行弧线会被看得更清楚,那么相持段增多。

16名的对比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手上旋球D40+的平均速度为56.17 Kph, 40+的平均速度为50.83Kph, D40+比40+快5.34Kph;正手下旋球D40+的平均速度为48.17Kph, 40+的平均速度為42.33Kph,D40+比40+快5.84Kph;反手下旋球D40+的平均速度为43.67Kph,40+的平均速度为39.27Kph,D40+比40+快4.4Kph;侧身下旋球D40+的平均速度为43.03Kph,40+的平均速度为41.50Kph,D40+比40+快1.53Kph。

对16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D40+与40+的正手上旋球T值为2.689,p=0.009<0.01超显著;D40+与40+的正手下旋球T值为3.432,p=0.001< 0.01超显著;D40+与40+的反手下旋球T值为2.678,p=0.010显著;D40+与40+的侧身下旋球T值为0.843,p=0.403大于0.05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以上十六名运动员的数据对比分析,虽然有些还是40+得球速快一点,但是大多数的运动员数据都是D40+相对比较快。

2.球速的快慢和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打法、力量以及摩擦球的程度有关,所以会导致有些运动员的球速略快,而有些运动员的球速略慢,从而测出的球速各不相同,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击球点所打出的球速也是各不相同的。

3.在进行击球的时候对于力量比较大的运动员来说相对比较占据优势,撞击的力量越大,球速也会变得越快。

(二)建议

1.建议加强反手拉球的质量,提高身体素质,能够在拉球中充分发挥身体力量,加强拉球质量;

2.建议加强体力,本次测试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有些运动员在最后有点体力跟不上,需要提高体力,加强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涵.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09):238-239.

[2]丁松.乒乓塑料球改革:中国乒乓球队的应对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 (05):87-90.

[3]陈绍轩.乒乓球击球技术原理分析与探讨[J].西昌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02):86-93.

[4]唐东阳,曾藕元,谢虎.乒乓球击球时间的划分依据及其作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 (01):24-26.

[5]唐东阳,曾藕元.乒乓球运动中击球弧线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 (05):104-106.

[6]王云杰,张瑞勇.乒乓球飞行速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 (02):30+50.

[7]高娟娟.乒乓球拍底板与击球技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16):151-152.

[8]史志涛.乒乓球击球点的控制及动力学原理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 (20):90-91.

猜你喜欢
球速平均速度弧线
排球大力跳发中的马格努斯效应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不规则抽象
影响足球球速诸因素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曲棍球短角球击球方法与身体姿势对球速影响的研究
冲 浪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弧线人生
弧线人生
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