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新探究

2020-09-10 07:22李岱芬
南北桥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李岱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持续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特殊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转变传统教学思路,设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37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关系到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尤其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趋势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来说极为关键,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发展与创新,对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偏低,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教化,这固然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但是小学生在接受纯理论知识的时候,一方面,认知能力有限,可以供学生调动的既有知识基础非常少;另一方面,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讲授,把知识转变成高不可及的楼阁理论,脱离现实,也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参与度低,无法对法律知识和道德理念产生深刻理解,教学效果一落千丈,更别提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帮助小学的树立文化意识,产生政治认同,培养理性精神,初步具备法治意识,在以上素养的基础上,再具备一定公共参与能力和需求[1]。这就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很明显,传统的应试灌输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因此,在总的教学宗旨下,我们小学教师务必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探究,以新的教学形式、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更新课堂内容与形式,使之适应大的教学环境。

首先,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开展课堂内容[2],学生的接受度要更高。学生日常接触的不是诚信的含义和价值,也不是团结的定义和意义,而是活生生的老师、家人、同学、社会信息,这些都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挖掘的广阔的教学资源。这种开放式的、生动的教学内容与课本概念联系起来,就会降低学科学习的难度,增进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密切学生感性与理性,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课堂学习更加充实、活跃、有新鲜感。只有联系现实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把学生的日常生活感性积累,上升到理性的知识层面,促进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的形成。理性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以往要求学生以背诵的形式,掌握各种理性精神概念,无疑是舍本逐末,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单一,又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容易遗忘。

例如,最新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许多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单元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积累,积极发言,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之后对不同现象自由展开评价。学生总结出的一些规范原则,可以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对身边对人物、事件产生审视意识,辨别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价值后,会认同课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有助于该学科教学的顺利推进。

其次,通过创新课堂内容展开方式,以情境扮演的教学安排,培养小学生公共参与和法治、文化意识。小学生虽然也有机会接触社会公共信息,但是毕竟范围受到限制,真正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非常好,而对于应该具备的文化与法治意识,始终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学习环境决定的。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的方式,借助于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基本公共文化与法治生活,既开阔视野,又丰富社会生活常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素养都大有裨益。情境扮演的创新探究,需要教师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情境的设置要不可过于繁琐,抓住情境中主要的问题和矛盾来设计需要的角色。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分析能力有限,过于复杂的社会参与情境,不利于学生对主要角色的体验,阻碍对焦点问题的关注。二是情境的角色扮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具有发挥自己能力和兴趣的空间,教师做好情境扮演的指导者,不要硬性干涉,给小学生带来扮演压力。三是,扮演过程中,要组织好观众与演员的互动,尤其是观众的观察和评价格外重要。小学生受到同龄人的肯定,会激发参与的热情,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对情境扮演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环卫工人、交通警察、保安、游客等不同的角色,提前了解不同行业应该遵守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为观众做出解释说明。学生记得牢,而且学会用学到的知识来應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同状况。既给学生扮演的自主性,又关注活动的实践性,对提高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意识十分有益。

最后,组织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创新成果。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非常强,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个优势,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激发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对政治、文化、道德等概念的理解。合作学习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表述、合作、交流等能力,助力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集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提前把社会存在的集体形式和涉及的文化、法治知识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他们熟悉的社会集体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竞选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集体,进行集体规则、文化活动、合作要求、日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行为操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学生不明白的可以随时组外求助。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意见。这种学习活动,既能在过程中深化学生对集体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了解每一个社会生活区域、群体都离不开文化和法治,都需要受到道德的规范约束,这样社会才能有序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得到保障。而这些知识,教师单纯依靠划课本重点是无法让学生内在心理上产生认同的,只有借助于这样的学习活动,以特殊的创新的探究活动形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层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展开创新探究势在必行。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一年级每一班级学生的教学都要因势利导,在联系生活、设计情境、开展合作教学的时候,不断转变具体可控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7).

[2]崔梅.论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转变[J].成才之路.2018(14).

猜你喜欢
创新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探究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创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