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0-09-10 07:22陈志强黄杰资杨润东陈俊全陈思思林适伟
体育时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高校

陈志强 黄杰资 杨润东 陈俊全 陈思思 林适伟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57-02

摘  要  十四五以来,体育强国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而能否进一步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几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办法、运动员专业文化课课程成绩情况、训练及比赛组织管理制度及学校运动队的经费保障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了广州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广州市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  学训管理  存在问题

在举国体制时代,我国高校运动队体制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在高校发展的竞技体育新模式,是体教融合大背景下高校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6号)中明确了对于高校而言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伍、完善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管理制度的重要所在,同时为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及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提供建议。而经过实践证明,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管理机制仍存在内外及纵深方面的问题,这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现以广州市几所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管理体制研究为切入点,审视广州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探究科学的、良好的、可运作的学训管理机制、制度和方法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树立高水平运动员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挖掘他们更大的潜力,为培养出“能文能武”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和建设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一、广州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管理制度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学训管理制度

学:制定了运动员学习计划,规定运动员必须修满所有课程,但考试成绩乘以相关系数,如此既保证了学习质量,又保障了运动员完成学业。

訓:训练管理到位,学校对运动员施行学院运动队双向管理,并针对高校运动队业余训练时间的特性,制定了适合运动员训练的计划和模式,严抓质量,引导运动员充分理解技术原理,注重运动技术训练,结合自我管理,自我训练,改正了运动员依赖性强的特点,使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二)广州大学学训管理制度

学: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必须修读完所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但免于参加军事教育环节,由主管部门(体育学院)在学生的入学教育阶段训练中加入军事训练的内容,以取得军事教育环节的学分;免上公共体育课,成绩由教练根据其平时专业训练的出勤及表现给出。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必须按所修专业规定的学时完成毕业实习环节。毕业实习安排在获得修读课程学分达到应得修读课程学分的80%之后。

训:采取激励方式,分小组形式,利用微信线上视频同步进行,训练中抓动作质量,课后抓动作熟练性。

二、目前广州市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管理存在问题

(一)运动员招生管理情况失衡

广东省作为体育教育大省,优秀的体育生源络绎不绝,且各地市体校和各体育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属于自己院校的专业运动队,运动员水平高且数量充足。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更是占据了大部分的优质体育资源。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内“双一流”大学,也是广州市唯二的“985”院校,因此凭借其知名度及影响力想要引入省内外优秀的运动员并不难。但是,他们当中极大部分为省市专业运动队伍的挂靠运动员,且几乎形成了对所有项目优秀运动人才的垄断形势。

国家采取“体教融合”政策,力求将体育板块资源及教育板块资源进行融合,使这两大领域形成共同发力的整体,达到共同培养的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大一部分的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成绩基础相对普通体育生的基础较差,且因为其只是单方面的项目比较突出而导致难以适应高校多方面培养的效果,且大多数采用的是“挂职”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也导致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融合”,而是纯粹的“招入学籍”关系。以至于在每年广东省的大学生比赛上,这两所高校的运动队伍都处在最高水平位置,其他学校难以与抗衡,造成“一边倒”的局面出现,直接或间接打击了一般的普通院校参赛的积极性,这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目前广州市高校特别是这两所高校难以在培养机制上做到真正意义的“体教融合”,且并未在培养机制上达到该有的重视程度。

(二)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效果不佳

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专业课文化成绩差是一直以来困扰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者的问题。由于高水平运动员多来自于专业体校而并非普通高中,平时的主要精力多数放在体育训练上,从而疏忽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便造成多数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文化水平普遍较差的情况。且通过调查得知,多数的高水平运动员表示在非个人专业运动项目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且经常在挂科边缘徘徊,也因此对其训练及学习造成困扰。同时,大部分学校希望能够在文史科专业进行就读,从而减少其他的训练压力。虽然广东各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对其进行了相关规范及制度约束,但在现实实施上却难以真正贯彻到位。部分高校通过降低考试难度、降低及格标准线、用比赛成绩代替学分等一系列措施激励学生,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时期内激励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但同时会导致运动员学习兴趣降低的情况发生,从根本上还是难以解决运动员的体育成绩与专业文化成绩之间的矛盾。

(三)运动队经费匮乏

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极其依赖经费。调查发现,当前广东省各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学校拨款作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单一的经费来源与多个项目的不同运动队训练及比赛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问题。同时受政策的约束,各高校也难以通过外界企业的资助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目前广州市各高校运动队在役挂职运动员较多,而真正属于高校自身培养出的运动员较少,对高校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高校在招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与国家“体教融合”主题相违背的情况,学训管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在经费管理保障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且难以与外界有正式的经济沟通与联系。

综上所述,建议广州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针对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建立高水平运动队近期及长期的目标规划;二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应进一步与国家“体教融合”政策的主题及期望靠拢,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校“体教融合”背景下的角色作用;三是拓宽思路,加大对高水平运动员和相关师资力量培养的经费投入,积极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运转模式,为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莉,杨波.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7):23-27.

[2]崔旭艳.全国体育院校运动竞赛商业化运作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J].体育学刊,2014(03):62-64.

[3]吕蒙,安继彩,张校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焦作大学学报,2018(04):120-123.

[4]陈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演进阶段划分与发展趋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1):111-115.

[5]陈幼菲.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2):171-173.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高校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