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芳
【摘 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高校必修课,肩负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其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教师要深入发掘和运用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融合起来。
【关键词】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渗透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77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使其了解英语文化,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与国际、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内容,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历史、特色,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可帮助学生客观深刻地了解当代中国,使其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可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道德自信。教师要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教师可通过语言学习与各种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全球化视野,建立起大国情怀与格局。在秉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够推进英语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效结合,构建起适合英语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授语言知识及技能,并依托各种形式、载体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对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大学生,在其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课时多、周期长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和技能上的功能,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使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说最初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世界,那么,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负有更大的使命担当,即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与可行性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它是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照搬于课堂上,而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予以挖掘、显化并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最终实现在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等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影响。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普遍只关注英语基础教学及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而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重视。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及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通过电影、传媒、网络、书籍等方式进入校园,对大学生的道德甄别、判断带来了极大冲击。大学英语通过融合“课程思政”,依托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使大学生正确分辨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英语融合“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而言,主要表现为:其一,课程思政的引入为大学英语教育在思想认知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改善大学英语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母语文化自信不足等。其二,大学英语的人文属性,诸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推进文化差异对比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其三,大学英语的教学特征,诸如课程历时长、内容丰富、受众面广泛等,可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有效的协同效应;其四,大学英语庞大的教师队伍,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持。
三、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和强化英语教师的思想引领与责任意识与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就需要院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既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2.完善大学英语教材与课程设置。教材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应当完善大学英语教材与课程设置。在完善课程设置上除去大学英语必修课外,可推出相应的公共英语选修课,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学校可设置选修课“中国文化概况”,以英语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风俗、地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信心与决心。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学中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无缝对接”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注意运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英语教师要积极在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知识,不应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表层结构,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比如,对于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解读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5.思政教育在专业类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在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笔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相应的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等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例如,给学生推荐一些China Daily上的时政文章,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翻译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教师也可以及時向学生推送一些“十九大热词”等翻译材料,让学生更好地去领会、传播十九大思想,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在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讲价值观念的传播渗透入文学作品的讲解中。例如,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我们能了解到美国黑人反抗压迫,反抗种族歧视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们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平等待人,同时要自尊、自爱、自信,逐步树立起牢固的价值观念。
6.开拓“第二课堂”,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第一,依托英语赛事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比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等。高校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赛,依托赛事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依托校级活动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第三,依托新媒体平台,提升思政教育时效性。为学生设立微信群、QQ群,将“第二课堂”延伸至新媒体平台等。
参考文献
[1]杨家英.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教育界2018,11.
[2]于霄.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8(06).
[3]王炳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8).
[4]刘承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