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完成网络自制节目可视化应用研究

2020-09-10 07:22:44杨佳迪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
关键词:可视化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学会利用数据,对节目进行整合挖掘,可将图形转化成可视化教学手段,本课题调研了酷云互动近年来春晚的大数据情况,通过数据对于节目受众的影响,帮助学生找到一些节目制作的规律,从而完成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可视化;网络自制节目;受众偏好设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39-0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利用大数据完成网络自制节目可视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Q192040)。

一、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指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展示大数据分析结果,使数据清晰有效地表达,使人们快速高效的理解并使用,它集成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呈现等多环节。”[1]最终目的挖掘出数据深层次的含义。通过酷云互动资料搜集,站在大数据的角度梳理近四年央视网络春晚数据,从节目编排时间,受众偏好设置及播出途径等方面,让数据可视化在教学中的深度价值得以体现。

(一)节目编排时间

“通过查看2016年到2019年直播数据情况”[2],发现每年最高峰的节目类型虽各有不同,但关注度最高峰都出现在晚上9点半到10点之间。

2016年的最高峰出现在9点40分,当时正在进行主持人为观众介绍支付宝集五福的活动;2017年的最高峰是在9点47分相声《新虎口脱险》;2018年则是在9点35分,播出的是文化类节目《丝路山水地图》;2019年的最高峰则出现在TFBOYS 等人联合演唱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当中,时间为10点4分[3]。

通过客观真实的节目数据统计,无论什么节目形式,在9点半到10点播出的节目,都能呈现良好的收视率,因此思考一个问题,是节目的内容造就了收视高峰?还是晚上9点半至10点这个时间点本就是春晚的天然高峰,因此重新定义黄金时间,在晚上9点半至10点这个时间段播出的节目,收视率会更高,通过数据掌握受众的喜好分析,从而帮助编导完善节目内容,提升节目整体效果。

(二)受众偏好设置

近年来,央视春晚不断尝试迎合年轻观众口味,越来越多“流量型”艺人加入春晚,如2019年的收视巅峰,就是众多小花小生一起合唱的《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年流量明星出现全面“制霸”占据春晚全部节目数量的40%,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节目受众更加依赖流量明星带来的话题度,依据受众偏好设置节目架构,将受众信息迅速转换。

(三)播出渠道多样

近些年,使用网络端观看春晚的人群明显增加。2016年网络端最高的爱奇艺收看人数为2347万,到2017年,人数就上升到了6371.4万[2]。而到了2018年,腾讯和爱奇艺网络端播放量都已经破亿。到2019年,整个网络端更是达到了5.27亿,占到了整体播放量的40.73%。到2020年春晚除传统的电视台直播外,融合新媒体,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总数达30.66亿次[4],多样化的渠道播出充分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要,让偏好电视大屏的观众和偏好互联网的观众各得所需,形成了受众范围最大覆盖。

信息量大、传播途径多样、节目信息实时互动,使得编导学生通过网络节目可视化,最大程度靠近一线节目,提升个人实践应用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节目可视化应用优势

(一)“数据维度”的加入内容更清晰

1.利用大数据技术

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了解当下观众认知与喜好,制作出来的节目内容有了极大的扩充,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

2.深層次挖掘分析数据信息

对网络自制节目行业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挖掘和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上直接变现学习,提升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可视化工具

采用酷云互动、csm59、骨朵数据、爱奇艺指数、中国视听大数据,头条指数、美兰德视频网络监测等数据库形式,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快速转化为实际教学用途,帮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直观感受传媒一线的节目内容要求,提升教学能力。

(二)课程应用深度融合

1.网络节目可视化教学黏性增加

网络节目可视化强调在优质节目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度交互化,将节目数据分析作为节目可视化的一个重要补充途径。学生通过节目数据的调研,对节目内容、制作流程、播出途径等内容的学习进行深度变革,满足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教学中的延伸性,将纷繁复杂的节目信息以表格、图片等形式进行深加工,以可视化方式展现,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相比传统的节目传播模式,网络节目可视化能满足更多受众的喜好,对于提高受众黏性有较大帮助。

2.网络节目可视化的教学时效性强。

通过观看节目播出数据,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交互关系。在新媒介背景下完成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是“大数据时代传统节目升级转型的重要创新路径,追踪节目数据分析由繁化简、提炼要点、揭示受众喜好的背后规律”,将节目受众大数据进行转换与广大受众关联性更高,方便学生通过看数据,看懂市场形势,策划更为准确有效的节目内容。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节目可视化应用重点

(一)人才专业化

网络节目可视化教学需要的不是简单会采访会制作的编导,更重要的是拥有节目敏感性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把网络节目可视化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那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重视对编导生进行数据观念的培养,重点培养三类人才方向:首先是具有节目敏感和数据敏感的编导和编辑,其次是懂得数据分析和处理的人才,最后是可视化方面的设计人才。因为他们要负责节目的最终呈现和架构,将网络节目可视化赋予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二)数据专业化

随着节目质量的提升,节目受众不再单纯满足于网络节目的高效与可视化,节目质量仍然观众追求的重点,因此“未来网络节目可视化数据必须丰富渠道来获取数据完善自身数据库,摆脱网络数据主导,强化对社交节目、自媒体节目数据的利用”。从而提升网络节目可视化信息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对于日常教学来说,节目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饼图、条形图和折线图等,而是参考数据之后,让学生建立个人的数据资源库,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抓住内容重点趋势,把握节目细节,完善用户的喜爱程度,让数据全方位、立体地展现节目,重新焕发光彩。

(三)内容为王

大数据时代,广大受众既是节目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节目信息的制作者和传递者,因此未来网络节目可视化传播会蔓延到各个媒介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数据体系,传播渠道更加的多样性,从而实现节目的创新性要求。

编导在进行节目制作时,需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的数据来源、质量和信度,运用专业方法采集节目数据,切勿因为博眼球,引流量,让节目失真,一切网络节目可视化都要从内容出发,为优秀网络节目可视化的制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在当今大数据裂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节目与网络节目开始融合发展,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收集数据,看懂数据,掌握网络节目可视化,创新节目的传播途径,打造兼具计算机、艺术设计、节目传播三大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具有竞争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传媒人才,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马翔.视频网站数据分析平台中自制节目数据可视化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

[2]万倩,欧阳峰,赵明.知识图谱在广电网络运营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12).

[3]洪长晖,叶春庭.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的数据可视化研究[J].傳媒评论,2018,12.

[4]郭梦媛.联播+赋能新时代 习近平的大数据之道.[EB/OL].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0/10-10/9309536.shtml.2020,10.

作者简介:

杨佳迪,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河北传媒学院,硕士,现工作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制作研究。

猜你喜欢
可视化大数据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北京测绘(2022年6期)2022-08-01 09:19:06
思维可视化
师道·教研(2022年1期)2022-03-12 05:46:47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北京测绘(2021年7期)2021-07-28 07:01:18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3:5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