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2020-09-10 07:22马永涛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艺术

马永涛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当中塑造了大量成功的人物形象,而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能够通过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受到深刻的触动与影响。鲁迅先生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并不按照阶级等级进行划分,也不是站在道德角度把人物按照善恶的方式划分,而是描绘了社会底层的一些小人物,感慨其命运不幸,愤怒于他们的不争,以便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承载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现出时代的悲剧和渴望改变当时社会发展状态的希冀。

【关键词】鲁迅作品;人物塑造;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08-02

鲁迅先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选材视角非常独特,常常没有过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的是用朴实真切的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有效刻画,虽然不着痕迹,但是却又入木三分。鲁迅先生利用冷峻沉思,揭示了社会不同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疮疤,并对其予以疗救,给我们深刻的启发以及强烈的思想冲击,我们也可以透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及其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是从精神层次挽救中国的典范,分析其作品,了解其塑造人物,可以为分析鲁迅先生提供良好条件,并在文学创作当中获得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一、鲁迅作品人物的主要特征

鲁迅先生看到当时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的国家,深深感受到要挽救中国就要改造国民性,于是他弃医从文,从精神层面上挽救当时愚昧落后的中国,创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对鲁迅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归纳后发现,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现实性特征。鲁迅作品当中的不少人物是对立于社会存在的,这些人的典型特征就是接受过西方教育与思想启蒙,在人格上追求独立,批判社会的愚昧落后,比方说狂人、吕纬甫等都强烈批判了传统文化。这些人物借助人文主义价值观,评价社会,否定过去的愚昧落后思想,因为这部分人在当时社会占据极少部分,所以往往成为了正统人眼中的异类,而他们也因此在激烈社会抗争当中落得失败结局。比如狂人日记当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意象,体现的就是拥有先进思维的人和社会的对立。受到诸多压力与压迫,狂人从和社会对立变到发疯前的状态,最后也候补做官。这一结局无疑彰显了传统社会力量之强大,也带有突出的讽刺色彩。二是复杂性特征。鲁迅作品往往有着明显的悲剧性,往往能够在读中感受到压抑,没有多么崇高的色彩,有的只是对复杂人生的思考。悲剧通常是通过作品的沉郁氛围进行体现的,而这种对人生悲剧的表现特征也让作品当中的悲剧氛围被渲染的更加浓烈。鲁迅既是拥有悲剧体验的思想家,还是讽刺家,所以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在带有幽默色彩的同時拥有丰富的讽刺意味。《高老夫子》是单纯的喜剧作品,利用简单讽刺语言表现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缺少了内在精神,所以作者对这个人物是持有蔑视态度的,也由此彰显了很强的讽刺性。《孔乙己》《阿Q正传》是把悲剧寓于喜剧的作品。三是批判性特征。鲁迅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寄托了叛逆者思想,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悲哀和强烈批判。鲁迅作品所批判的军事统治阶级人物,比如《狂人日记》当中的大哥。这些人代表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通过勾勒上层人物的丑陋形象用来表示对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深刻批判。

二、鲁迅作品中人物塑造的典型作品

(一)《阿Q正传》

这部作品讲的是发生在未庄的一个故事,而这个地点是作者虚构的,也由此体现出很强的象征、讽刺以及批判性。故事的主人公叫阿Q,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依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社会最下层农民,他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我陶醉、狂妄自大,而这些表现也都体现在精神胜利法上,体现出了他的无知无畏与自欺欺人。以及在做了奴才之后,就安于现状,甚至自鸣得意的样子让鲁迅对其感到悲哀和愤怒。阿Q是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通过对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由此展现的狂妄自大。因循守旧、麻木无知、投机取巧、自我轻贱等特征实际上就是当时国民劣根性的概括。

(二)《祝福》

这部作品是站在知识分子视角讲述下层妇女怎样逐渐被封建礼教逼上绝路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祥林嫂,也是旧中国旧社会农村妇女的一个典型形象。祥林嫂是一个质朴善良和勤劳的女性,但是因为处在旧社会不仅无法享受到做人的基本权利,反而成为了一个被随意践踏迫害最终被封建礼教和迷信吞噬的人物。文章当中的看客喜欢听祥林嫂对其不幸故事的讲述,听过之人要好心安慰几句,挤出几滴眼泪以体现自己的高尚和同情;没听过故事的人则想方设法找到祥林嫂让她一遍遍讲述悲惨遭遇,听过后才会离开。祥林嫂在被人一次次撕开伤口,被他人欣赏痛苦当中逐步走上绝路的。祥林嫂,即使按照他人的要求专门砍给自己赎罪,但是仍旧受人歧视,最后在祝福的炮声当中死在街上。这部作品表面上描写的是祥林嫂,这个人物实际上描写的是全部受到封建礼教迫害妇女的形象,也通过这样的作品和表达揭示出反封建的价值。

(三)《孔乙己》

孔乙己身上穿着破烂长衫,张口闭口之乎者也,时时刻刻都不忘记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哪怕代表身份的长衫已经破烂不堪,但仍然不愿意脱下与短衣帮为伍。通过孔乙己的这一表现,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个要面子看不起底层劳动人民,只想凭借科举一跃成为上层人物的人。孔乙己生活与思想被禁锢的社会环境之下,书中的掌柜、伙计、小孩等全部人物在举止行为以及生活背景方面都彰显着当时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不管孔乙己去到哪里都是受嘲笑的对象,而人们嘲笑他的知识,笑他偷别人东西而受打骂,用不屑的口吻体现出当时社会弱者生存环境的艰难。文章当中的伙计也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在语言当中充满歧视,根本无法看到其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即使是身穿长衫的顾客,即使他们有的富贵有的有权力,但是也都将嘲笑孔乙己当作乐趣。小小的酒店所折射的正是整个大社会的风气,突出了封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也把人性之冷漠进行了充分体现。

(四)《狂人日记》

这部作品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的第一部拥有划时代价值的白话小说。这部小说描写的主人公狂人整天担惊受怕,哪怕所看到的是普通人的谈话对视等正常行为,他都认为是吃人的准备活动。他认为街上的人都想吃他,小孩受大人教唆也要吃他,哪怕是自己的亲人也都在暗处谋划要吃他。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到狂人确实是一个狂人和疯子。事实上狂人是走在时代前端,反对封建和落后禮教的一个启蒙者,他能够看出封建礼教的本质是吃人属性,但是其他人都觉得封建礼教是好的,于是乎他成为狂人和他人眼中的异类。长时间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中国人是不是不能够容下异类的,也会想方设法消灭或者是同化异类,最终用封建礼教吞噬异类。这部作品是现实批判性的经典作品,将矛头指向封建文化,核心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不管在表达形式还是在思想层面上都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学与思想史。

三、鲁迅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方法

(一)艺术的集中和概括

在对众多的鲁迅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方法是非常独特的,关注艺术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先生除了把人物放在大环境当中,关注人物陪衬之外,还特别擅长塑造真实鲜活和富有立体感的人物。第一,鲁迅先生借助把多种人物特点合成一个的方法,艺术集中与概括实际生活当中的原型,让人物具备更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比方说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因此让这个形象在读者心中影响深刻。第二,鲁迅先生在对作品人物进行塑造时,特别重视人物灵魂表现,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白描与画眼睛的方法把人物特征刻画出来。比方说,在《故乡》当中描绘闰土时,就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进行了前后对照,把人物的不幸生活遭遇和命运利用简单却又非常深刻的方式进行刻画,能够对人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触动,实现了含蓄而又有效的表达。

(二)白描和画眼睛塑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眼睛是画出人特点的最佳方法。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多部小说作品当中,就证实了画人、点睛都和情感密切相关的艺术创作特征。鲁迅先生运用眼睛描绘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不少的典型人物,而这样的创作手法非常高超,能够用凝练而又质朴的方式把人物描写得非常立体。例如,鲁迅先生在对狂人的眼睛进行描写时就是运用眼睛描写眼睛,也就是透过狂人的眼睛画出赵贵翁等封建势力形象的眼睛。有些是似乎怕我,似乎又想害我的怪眼色,有些是满眼凶光的鬼眼光。这样的描写方法,把狂人受迫害而愤愤不平的心理进行了有效描绘。透过狂人极具警觉性的眼睛,实现了对所有眼光的敏锐捕捉,而这样犀利的描写方法,也把吃人之人和被吃之人的对立性进行了直观展现。此外,鲁迅在描写阿Q去法场路上看围观之人时联想到之前有恶狼盯着他,想要吃掉他的场景,而他对那双眼睛始终没法忘却。描写狼的眼睛实际上就是在描写这些围观者的眼睛,而阿Q在这些眼睛注视和恐惧当中死亡,看客的眼睛也体现出人们的冷漠无情与麻木。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化小说的鼻祖,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鲁迅在创作的作品当中塑造了大量的独特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对当时人的思想劣根性进行了有效揭露,同时也体现出对底层劳动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同情之感,并借助讽刺的方法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与腐朽,给人以无限深思。在分析鲁迅作品的过程中,把人物塑造艺术作为一个重要出发点,可以对鲁迅先生非凡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人们即使跨越了时空仍旧能够在阅读当中获得思考。

参考文献:

[1]栾岚.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文学教育(下),2019,(28):32-33.

[2]汪延霞.鲁迅与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比较论[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9,(20):75-76.

[3]任传印.鲁迅笔下的宗教人物形象塑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97-103.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艺术
纸的艺术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