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 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的衬托和修饰,不论是编舞者还是表现者都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时音乐素养的高低也会决定舞蹈作品的成败,因此,对于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获得音乐素养是门必修课。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及理念,其中,奥尔夫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那么,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奥尔夫教学是否同样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是如何提高的,这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音乐素养;奥尔夫教学;高校舞蹈专业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89-02
现代文学家、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是生命机能的表演”。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舞蹈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达生命机能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情感的变化,而情感变化的表达离不开舞蹈肢体和舞蹈背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舞蹈与音乐同属艺术门类,但一门是视觉艺术,一门是听觉艺术,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的表达与展示,离不开与之相融合的优秀的舞蹈音乐,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带来一场具有较高审美的视听体验。那么,这就要求舞者不仅要具备舞蹈专业技能与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这种音乐素养体现在舞者对舞蹈音乐的鉴赏上,也体现在舞者的肢体动作上。
一、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知识,这不仅仅是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也应该是舞蹈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如下:
第一,对音乐的听觉及记忆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离开了听觉不可能直接接受音乐,获得音乐素养的第一步就应做到用心倾听。舞蹈专业学生需要用心去倾听舞蹈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及曲式的变化等,这样才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并将听到的音乐转化为形象的舞蹈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另外,舞蹈专业学生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音乐的记忆力,因为音乐是在时间中流动的艺术,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需要记住舞蹈音乐的不停流动的旋律及节奏,这样表达出的舞蹈肢体动作才会更准确。因此,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从“听”和“记”入手。第二,对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认知能力。音乐是非概念性的,音乐的展现离不开音高、音强、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和声、织体等方面,这些统称为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舞蹈专业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后,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抽象而动情的舞蹈音乐,以及更准确地通过舞蹈肢体动作处理舞蹈作品的细节。对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认知是提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第三,对音乐整体的感知能力。感知力是前面两点的升华,它包括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舞蹈专业学生要准确将舞蹈音乐的音响转化为舞蹈动作,这一过程就需要对舞蹈音乐的风格、韵味、精神内涵等方面有一定的领悟,这样舞蹈动作才能和音乐更契合,更能将舞蹈作品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舞蹈专业学生需具备的音乐素养。第四,对音樂的鉴赏能力。鉴赏音乐是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结合,需要在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逐步运用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来具体、全面地认识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在编创作品时,要对舞蹈音乐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舞蹈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会影响舞蹈音乐的选择,从而影响舞蹈作品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舞蹈离不开音乐的烘托,舞蹈作品有了音乐的画龙点睛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因此,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扎实的舞蹈功底,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高校舞蹈专业音乐方面教学现状
目前舞蹈专业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舞蹈专业音乐相关课程课时设置较少。舞蹈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舞蹈专业技能训练和舞蹈理论课程为主,关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是比较单一的,学习时长短,一般为一学期,每周一节课,授课内容包含乐理、视唱、等相关知识,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导致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不精,掌握不牢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及效果。
(二)高校舞蹈专业音乐课程不被重视。1.学生方面: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以舞蹈训练为主,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下功夫把舞蹈基本功练好了,专业技能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他们并没有“音乐素养”的概念,也认识不到音乐对于舞蹈作品的重要意义。舞蹈专业课程是需要体力的,在学生上完舞蹈课后再来教室上音乐课程时,他们会自然把音乐课程当作是休息时间,是一节舞蹈课过渡到另一节舞蹈课的放松时间。另外,乐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对舞蹈专业学生来说略显枯燥,要动手动脑去分析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学好音乐知识缺乏自信。
2.教师方面:舞蹈教师在授课中,会为学生数节拍,学生在听到节拍后,会机械地舞动着肢体,这一过程主要强调的是“合拍”,导致舞蹈动作缺乏感染力,舞蹈组合成了“三无产品”,即无内容、无情感、无意义。在舞蹈训练时,有时会采用钢琴伴奏,有时会采用现成的音乐来进行训练,大部分舞蹈教师并没有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舞蹈伴奏的情绪情感及意义,只是一味地强调合节拍,强调舞蹈动作的准确性,这会导致舞蹈组合或作品的呈现是比较空洞的,纯粹为了展现舞蹈动作技能而跳,另外,这也导致了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敏感度低。
三、奥尔夫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与友人一起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随后完成了五卷《学校音乐教材》,以及设计了奥尔夫乐器,1961年建立了奥尔夫研究院,由此,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和技术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被公认为是近现代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体系之一。奥尔夫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是“Elementar”,这个词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原本的、元素性的、自然的等多种含义。奥尔夫教学活动则围绕他的核心观点进行,强调从本能出发,通过原始的音乐素材入手,以自然肌体的状态去全身心感受、体验、参与的方式融入音乐中。奥尔夫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活动:
(一)嗓音活动:可细分为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主要是通过歌唱、朗诵童谣、诗歌、谜语等,帮助学生更快地熟悉及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结构和织体等。节奏朗诵是最接近学生音乐天性的教学内容之一。(二)动作活动:可细分为律动、舞蹈和戏剧表演三个方面。在这一活动中,“声势”教学是奥尔夫教育活动中的又一重点,强调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活动,比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探索、感受音高、音色等方面的差异。(三)声音活动:即乐器演奏方面。乐器可采用奥尔夫设计的音条乐器,如木琴、钢片琴、钟琴,也可采用打击乐器等。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演奏的方式,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探索和体验。
通过以上三项奥尔夫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趣的融入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的特性,即元素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也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奥尔夫教学提倡从原始材料开始学习,如音色、音高、节奏等,伴随着本能的律动,融合舞蹈、戏剧等多样化的形式,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和特性同样适用在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中。
四、奥尔夫教学如何提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前面提到,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在上音乐理论课程时是比较被动的状态,这种状态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动机,对知识掌握不牢固,达不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学生的音乐感觉比较弱,最终导致舞蹈表现力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将奥尔夫的教学活动融入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激发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律动、舞蹈,将被动学习状态转换成主动学习,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运用奥尔夫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朗诵”。在节奏节拍的学习中,如果单纯地教舞蹈专业学生“二分音符打两拍”“四分音符打一拍”等诸如此类的乐理知识,或者一味地用“哒哒哒哒”来打节奏,势必会使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这时,我们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诗歌、谜语或一些流行用语来套入到节奏中,这样学生读起节奏朗朗上口,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让节奏节拍的学习变得简单化。(二)运用奥尔夫教学活动中的“声势动作”。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坐在座位上,要全身心地使学生投入到音乐中,那么,就可以加入“声势活动”,利用手、腿、脚等身体的部位组合成不同声音的节奏,让学生去探索,去感知音色的不同及节奏的疏密,相信全身心的投入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在游戏中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乐感。(三)在歌唱训练中加入律动和舞蹈。高校舞蹈专业传统的视唱训练是学生看着谱子练习唱,那么为了使学生更能把握住音乐的情绪情感,可以加入他们熟悉的律动和舞蹈,这样使肢体动作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视唱的音乐表现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四)运用简易的奥尔夫打击乐器。不论是节奏学习中还是视唱学习中,都可以使用打击乐器对其进行伴奏或演奏,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去听、去感受不同的音色,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音乐积累与学习,学习过程中,要强调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表现音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養,才能呈现出较好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06):379.
[2]雍敦全.音乐教学法[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吴柳.中职舞蹈专业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奥尔夫教学法[J].艺术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