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华
摘 要 学校体育融入生活体育文化,可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通过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认识和认可,结合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一些关键因素,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应在学校体育中进行生活体育教育,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
关键词 生活体育 个性化需求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03-01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二字方针的提出到“终身体育”相关理念的出现,学校体育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发展。为此,应把生活体育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强调在体育教学中结合终身体育思想;以育人为主要宗旨发展学生身体、个性和学习能力;结合“生活体育”和“个性化需求”的方式引导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
一、认知生活体育文化,丰富学校体育教育内涵
“生活体育”的本质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体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创新性。人类的进步,从生存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本身的需求就从身体机能需求进步到了精神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宏观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美国职业棒球联赛、职业篮球联赛(NBA)等等,这些联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这些联赛对竞技水平的要求很高,絕大多数人是望尘莫及的。但他们依然成为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发展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竞技体育”就成为生活体育文化中的又一大课题。
发展“生活体育”,传播“生活体育文化”应从哪里入手?从哪里落地生根?笔者认为,应该是学校体育。从新课标对学习目标的认定,可以认识到三维目标对“生活体育教育”研究有一定的规定和引导。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注重的是认知和技能这两个维度,情感目标这一维度尽管更贴近生活,却在三维目标中毫无存在感。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市场的潜能得以释放,甚至有些体育活动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普通老百姓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攀升,有组织、有计划的民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多,对人们体育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学校体育出发,在个体形成体育运动意识形态的学习阶段将“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相结合,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更有利于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
二、开展生活体育教育,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从而获得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理,终生受益。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适应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意识和能力。终身体育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于国内外的一种新思想,“面向未来”的思想,它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全新角度去观察学校体育,同时也使学校体育的视野从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这种思想首先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无可非议的。
生活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阶段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首先,学校生活本身就是人一辈子当中很重要的部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研究生等,人一辈子在学校的时间几乎占到生命的1/5。
如何去开展生活体育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要善于观察,即观察生活中哪些体育活动被接受程度高,开展得广泛;二是要善于借鉴,即借鉴生活中人们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形式,看其是否能运用到教育和教学中;三是要善于改变,即要活学活用,把生活中学到的活动形式用在恰当的教学中,过程中可以做出一些规则上或评价方式上的改变,但最终都要服务于顺利开展,便于更多学生的参与。有了这三方面思考,生活体育教育的开展就不会盲目。
三、深化学校生活体育文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生活体育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轨道上更多是要体现其价值,那么它的价值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价值体现在满足了个性的需求。就学校体育而言,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对体育、对锻炼、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需求的是他真正喜欢的,能建立足够自信的,更有甚者是满足他的虚荣的。真正能够代表学校、班级参加比赛并获奖的毕竟是少数,他们享受的是运动过程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越来越多衣食无忧和品学兼优的孩子为了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都希望能体会到那种完整而健康的“生活体育文化”。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对“生活体育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丰富其内涵的角度出发,其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满足更多的个性化体育锻炼需求。因此,教会他们体育锻炼,以及和更多的人一起参与体育锻炼,以至于有能力组织一场属于自己的、水平相当的比赛找到自信的自己已经势在必行了。
参考文献:
[1]缪建东.生活体育——社区教育新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1,32(02):103-106.
[2]杨烨.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02):74-77.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