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2020-09-10 07:22何荣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手段信息技术

何荣

【摘    要】本文从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入手,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索、类比迁移、协作学习、培养团队、效果评介、拓宽认知等课堂设计,丰富手段,有效、实效、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手段  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73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中,它已对我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的文本、声音、动画、视频、交互功能等技术手段往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使用这些知识技能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根据学科特点,把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一、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搭脚手架,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如果兼有情感拟人化了,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环境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搭脚手架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不已。这段视频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變吗?有了兴趣后学生自然进入了老师的“圈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独立探索,类比迁移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探索,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教师通过类比,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再如,讲到Word中的文件移动和复制时,先让学生回忆Windows的操作步骤: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Word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将光标移动插入点;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进行比较,找出操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协作学习,培养团队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们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特别是一些较难完成的任务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步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他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团队的智慧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协作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团队作用。

四、效果评价,拓宽认知

良好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所获得的技能进行提炼,获得成就感。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图形图象处理软件画图程序、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暴风影音、快播,视频音频处理软件屏幕录像、Mp3Cup,防毒杀毒金山毒霸等。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产生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让学生做中学,乐中学,成功中学。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信息技术手段.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手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