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0-09-10 07:22陈志玲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陈志玲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教学生阅读文字和文章,而且要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自从引入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学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第一步。情感教育的合理发展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刻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68

小学语文不仅是引导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教学手段。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是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强情感教育,那么便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手段。

一、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情感教育其实就是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在考虑到学生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情感来带领学生进入到教学氛围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出小学语文的情感因素,从而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具有审美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会感受美、领略美的初始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美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确切的审美对象,从而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情感,懂得如何发现美、欣赏美。

2.具有调控作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而且普遍好动,缺乏一定的耐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倾听学生内心的情感,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情感状况来进行有效的调控,培养他们的主观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3.具有熏陶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字的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让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基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而情感教育的目的,则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教师需充分掌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让学生丰富情感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包含很多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要对此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得语文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一段导语:“1949年秋,五位壮士接受了任务,在狼牙山上与敌人激战、歼敌。后来子弹打完了,就搬起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最后高呼着口号英勇跳崖。”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概括,将重要情节演说出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对课程内容进行导入,使学生提前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和悲壮,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塑造健康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努力成为一个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2.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性。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枯燥,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加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任课教师可以提前下载抗美援朝的相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认识到抗美援朝时期中国解放军在帮助朝鲜人民抵御侵略者、保卫和平时的勇敢,同时,也体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解放军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观看完毕后,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所了解到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的”“看过短片后你有了怎样的新感触”“如果你是课文中的解放军,面对离别时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你会怎样做”或“如果你是小金花,你会对解放军叔叔说些什么”通过设置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拉近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待学生通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抗美援朝的相关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思考课文中感人故事的同时激发自己的热烈情感,对抗美援朝时期的解放军战士怀有最崇高的敬意。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不管是学生的意识,还是学生的行为,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新型的、平等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鼓励他们,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这样一来,学生才会信任教师,而教师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带动他们学习。

简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善于运用和把握,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及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炳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分析[J].名师在线,2019(4).

[2]许晓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猜你喜欢
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