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0-09-10 07:22王开英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王开英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数学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解析才能和处置问题的才能。造就小学生应对问题的才能,对提升小学生数学的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技能和分析技能,带领小学生掌握各种处理问题的技巧来处理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54

對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开发小学生的智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最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较弱,无法提炼关键信息。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弱,看不懂题目,难以提炼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不知道如何将抽象条件转换成具体条件,也不能将隐藏条件从情境中剥离变成直接数据解决问题。

2.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正确解答题目。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一般而言,数学应用题目不可能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答案,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解题时给出了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回答,如“李叔叔购买的高铁票是六等座,因为这个数字比较吉祥”,而高铁列车根本没有六等座,只有一等座、二等座和软卧、硬卧以及无座。出现上述答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题意,碰到图文结合的题即寸,不能快速找到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也不能将图文转换成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3.解题策略欠缺,解题效率低下。面对一些比较灵活的数学题目,不少学生由于解题策略欠缺,难以厘清题目给出的各项条件之间的关系,如倍比关系、相差关系或其他关系,也不能根据解题要求采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如画图、假设、列举、转化等,导致解题效率较低。

二、探索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强化学生审题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很多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的。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题、自主审题的训练,增强学生审题的意识和习惯,纠正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良的习惯,如粗心大意等。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当先认真读题,把题目的意思弄清楚,同时,深入领会题意,才可开始动笔解题。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训练。笔者在训练学生读题、审题的过程中,先是通过严格控制学生的读题时间,如一道数学题,正常情况下,学生需要约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可完成读题和审题,而对于一些急躁的小学生,30秒就开始动笔解题,对此现象,笔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一分钟的时间读题和审题,并且在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清晰地回答题目的解题方向。通过类似的训练,有助于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认真、冷静思考,改变过去急躁的审题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2.激发学生解题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无法系统地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对于很多数学知识无法做到更好的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教师制定的相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之前,可以先了解学生对于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符合身心规律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思考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20以内计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20元钱去购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要2元,一支钢笔要12元,问学生20元是否够买这两样学习用品?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解答,最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力而行的教学,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合适的学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到乘法口诀的时候,如果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解乘法口诀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理解学习,改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

4.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解题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学生思路的灵活性,也需要学生对既定模式的问题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可以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解答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清晰化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来更好的举一反三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5.注重评价考核。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过于注重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下的应用题教学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考核多元化。由于目前应用题考试的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应用题练习的熟练程度,并不能反映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更不能代表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应努力实现应用题评价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例如,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应用题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应用题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的参与度,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从而激发学生应用题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展示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邹辉.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77.

[2]赖华.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的方法[J].南北桥,2019,(23):96.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