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瑜伽选项课选修群体差异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09-10 07:22王枢
体育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瑜伽

王枢

摘  要  研究表明,学生的群体差异会影响其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以瑜伽选项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法,从学生知识积累、身心差异表现出发,构建了瑜伽选项课的“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瑜伽选项课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瑜伽  群体差异  朋辈导学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也正在各个高校悄然兴起。瑜伽教学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热情,影响学生身体形态的发展,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着使学生身心进步的环境。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对高校师生的调查发现,瑜伽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对象的群体差异缺乏分析了解,所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上都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学对象,从而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瑜伽选项课选修群体差异现状

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系别专业,无论从知识背景、身体条件还是心理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选项课学生性别差异

瑜伽选项课不仅有女生选择,同时也有男生选择。大学阶段的男生关节韧带较为僵硬,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相对较弱。而瑜伽体式动作大多比较柔软,男生的动作美观度明显不如女生,这也令男生对瑜伽课程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

(二)选项课学生知识背景差异

瑜伽选项课的学生很多是从中学甚至是小学起就开始瑜伽锻炼,可谓是瑜伽项目的忠实粉丝,对于瑜伽理论有一定了解,也懂得如何在瑜伽的体式练习中感受自身的成长,也更能配合老师,接受当动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时该如何调节自己。

(三)选项课学生身体条件差异

瑜伽选项课的学生身体条件不尽相同。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运动技能等方面都表现得参差不齐。在对学生进行身体测试发现,同学们在柔韧性、平衡性、力量性和协调性方面相差很多。如表1。

身体条件的差异,导致很多同学一开始对瑜伽课程的学习兴致勃勃,但是几次课之后,就有些灰心丧气。而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瑜伽老师的课程设计环节没有按照学生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设计,同时也没有更好方法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选项课学生心理特点差异

大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特殊时期。很多同学由于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与其他人的交往,而有的同学十分的外向,总是主动与其他人接触。这种心理特点在瑜伽的课堂上也有所体现。外向的学生总是愿意问各种问题,喊叫着自己的疼痛和欢愉,而内向的同学往往是闷声不吭,默默的自己承受着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同学而忽略不声不语的同学。

二、瑜伽选项课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瑜伽教师资质堪忧

目前,多数高校的瑜伽教师都没有受过系统的瑜伽师资训练,而是由一些健美操、舞蹈或者是体操老师转型过来的。虽然这些老师在体式上能够做出很优美的示范,但是在动作的功效和内涵上能给予学生的并不多。

(二)瑜伽教学内容堪忧

调查表明,瑜伽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过于依赖瑜伽教师自己的主观喜好,随意性较大,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群体差异,使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此外,在瑜伽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体式的学习,忽略瑜伽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瑜伽的历史、动作编排等知识不够重视,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瑜伽运动,导致学生只能做一个简单的模仿者,而无法体会瑜伽真正的内涵与意义,存在着吃不饱和吃过饱的两极分化局面。

(三)瑜伽教学方法堪忧

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瑜伽教学均采用讲解、示范教学法。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兴趣不高,学习缺乏积极性。

(四)瑜伽教学评价堪忧

瑜伽课程的考核一般是采取套路展示或单个体式展示的方式进行,通常会是一个尺度来衡量。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學生不能很优美、很规范的做出动作,最终导致自己成绩不理想,慢慢的对瑜伽课程就不再喜爱。

三、建设瑜伽选项课课程的新模式

针对以往瑜伽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问题,笔者经过实验对比尝试,提出了“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朋辈导学是从心理辅导中朋辈辅导汲取的灵感。其特点是具有源于自发、亲友情谊、简便有效。因为朋辈间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比较相似,使得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接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是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等相结合,更好的将课内教学做一个生活化的延续。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群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状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身心。

(二)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合作教学模式是将学生进行分层,实行2级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使组内学生共同学习,组间相互促进,课后继续交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瑜伽教师要在上课之初充分了解学生的瑜伽知识技能背景,将基础相对深厚的同学挑选出来,形成助教团队。在每节课之前,与助教团队就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研讨,充分考虑各自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对助教团队进行前期指导,将每节课涉及的理论、体式、呼吸等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前说明,方便在课堂上履行自己的助教职责。同时也需要助教们提前掌握每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能坦然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如此一来,助理们除了自身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大限度的提升了这一部分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朋辈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差异,将各类学生均衡的进行分组,由助教进行朋辈导学。各小组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小组自行提出本次课程大家的目标,从而实现小组内同学的互帮互助、互相影响,同时也可以方便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比如说小组内外向的同学可以通过她的行为带动小组的活动氛围,增进了小组间学生的人际交流,从而对内向的同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在目标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发挥男生力量好的优势,以增强男生的信心。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心理来提高整个教学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度。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和接纳。当然,朋辈导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助教指导不了的问题,而此时教师就要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并协助解决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仅小组同学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助教也能够印象深刻,获得相应的经验。

再次,把朋辈分组活动延续到课外。通过组织瑜伽俱乐部、社团活动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也能继续积极的进行瑜伽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

最后,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也要引入2级评价机制。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教师对助教的评价和助教对小组内同学的评价。同时,小组内开展自评和互评,着重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进步,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瑜伽锻炼的积极性,并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通过教学实践,同学们对于朋辈导学课内外一体化的瑜伽选项课教学模式给予了很大的认可,认为这种模式不仅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群体差异,更从主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瑜伽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瑜伽课教师要时刻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美蓉.体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30-133

[2]黄凤群.厦门市高校瑜伽选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17,6.

[3]朱超巍,梁丽凤.近十年高校瑜伽课程研究回瞻[J].福建体育科技,2015(2):53-56.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瑜伽
列车上的瑜伽时光
山羊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蛙·水果·瑜伽
练瑜伽,悠着点
亲子瑜伽有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