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摘要】 人生本就是苦难与幸福的结合体,生命的整个过程也是一部苦乐交织的复杂旅程。在余华《活着》这部文本中,虽然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造成了整个文本的一种苦难意味,但能从这种有苦难的意味中沉淀出人生的存在意义。本文将以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的苦难元素进行探讨,深入剖析解读漫漫生活路程中的生死纠葛问题。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对于人性的解读,期望能够发掘中国作家对于人性苦难不同人生经历,以及對于生命价值的诠释。
【关键词】 苦难;生存价值;诠释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08-02
一、引言
余华的《活着》这部长篇小说是以主人公福贵的受难作为整个故事的起点,全文都围绕着福贵自己的诉说为核心。对于过往几十年的人生历程的回顾讲述主人公在面对天灾人祸,以及战争与每个阶段的政治动荡,所带给自己的重重打击。讲述自己在接受了亲人们纷纷离开自己,他为什么还能够如此坚强地活着。主要展示的人生隐含意义中的一种生存哲学。在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以及对抗死亡的过程当中苦难虽然成为阻挡富贵生存下去阻碍,但是也通过苦难救赎让他发现人生过程当中得有得必有失。如何承受痛苦是逐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作为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受到各类哲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等关注的重要范畴。
二、余华作品中的苦难元素
(一)内容的苦难诠释
在余华作品中经常会一种对现实的委婉的书写,用事件的形式彰显社会现状,侧面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在《活着》这部作品当中用主人公福贵的故事串联成整个文本。即使和死亡灾难时时擦肩而过,富贵却能够依旧坚强坚定生的信念,没有被苦难所打倒,也没有被身边的人的依次离开而剥夺对生的希望,这些苦难的元素,不仅仅来源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特征,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天灾人祸、战争,甚至个人遭际,往往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压着这些苦难的人们。使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保守的人们尝尽了人生的苦痛。在这部文本中表现出当时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同时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讲述。在遭遇家庭变故时,在自我放纵导致家庭衰败时,在他离开自己的家人被迫抓去当兵。到外地去历险时,又在他拼命逃出战争的牢笼回到故乡时。以及自己的妻子被迫离开自己回娘家时,他从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逐渐下田种地时,直到最后经历战争和世事的变故,直到自己的妻子、女儿、外孙相继病死或意外离开自己的时候,这些事故,对他而言仿佛都是一场梦。他在梦里哭,在梦里悔恨,在梦里也奇迹般的活下来了。就像一颗顽固的老化石一样,他始终坚毅始终忍受着生活带给他巨大的折磨。他能够在最后我面带微笑着向作者讲述自己这一生的坎坷经历。丝毫没有对生活的抱怨。也没有因为过去的悔恨,造成自己对生活的诅咒与哀悼。在死亡的边缘上,他能够超脱的活下来,能够感悟到他在面对苦难时自己的顽强与坚韧。再多的苦痛,对他而言都仿佛是生活中的过往云烟。面对生存困境,他依旧能够坦然相对。余华对于这些苦难因素的书写,仿佛在叩问着人性深处最底层的地方。在面对苦难时,一个人内心的承受能力可以超乎世人的想象。这些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天灾人祸上的苦难因素,都成了余华作品中的烘托。
(二)语言中的忍受意味与对温情的撕裂的表现手法
在对苦难的内容书写中,语言是表现作品巨大艺术内涵的重要工具。在余华的这部文本当中。福贵的语言始终是构成这部作品的重要发展情节与感情线索。余华他能够使用非常冷静的笔触去描写人性中的苦难和面对死亡的表现。在这整篇文本当中的七个人相继离开福贵的人生。揭露出了人世间的生存之苦。以作者作为一个听者的角色来诠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仿佛将画面重构,人物的语言,作者的表现方式都是以一种朴实的基调作为故事发生的基础。首先,作为一部悲剧性的描写文本,这部作品始终以一种悲伤的口吻在诉说,福贵当初因为赌博而使自己倾家荡产,而自己的父亲却因为这个事件活活被他气死。他的母亲也因此丧命,而在此之后,他的儿子与女儿以及女婿也因为各种原因相继丧命。这些悲伤的语调从富贵口中淡淡的说辞,完全感受不到。只能通过读者的想象来体会当时一种锥心的疼痛。可见作者运用了对现实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对温情的撕裂。
此外,他的语言始终是一种富含的爱与哲学的善良的语言。在面对这些苦难时,福贵却对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激。他还依旧感受着生活带给他的快乐,苦中作乐的爱的哲学。以及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与珍贵,正是体现着福贵内心最淳朴,最善良的一种精神。一方面,语言中体现出对于社会现象的控诉。正如福贵在失去自己儿子的时候抱着自己的儿子所说的话。他的妻子说:“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来还我吧。”可见她内心的无奈和绝望,侧面烘托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另一方面语言体现了对勤劳与生活的珍重,当他的妻子已经卧床不起却还想去床上缝缝补补贴补家用时。他的妻子依旧对生活没有什么怨念,而是希望自己能继续工作,她埋怨自己的话语说“是个废人了,还有什么指望”他的妻子的这种不愿拖累家人,更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用人,体现出来他的妻子对生命价值的认可,也展现了她内心的勤劳善良与淳朴的本质。
三、余华《活着》的苦难特色
(一)构建苦难内容
《活着》讲述了福贵这个地主儿子的一生。《活着》中的福贵以为靠父亲的财产就可以浪荡,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每天赌博,嫖娼。直到输光所有的家产父亲死去。他被拉去当兵。结果历经坎坷,终于逃出。最后回家时,母亲已经死去,女儿也成了哑巴,家里非常贫困了。在此之后,又相继失去了女儿、儿子、外孙。在余华的笔下,描写的是一种生存的困境与面对生存危机时人们的坦然,内心的强大。
(二)苦难写作手法
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余华以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有时候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生活的本身,并不是为了其他任何原因。人对于自己的命运掌握程度永远不及天的安排。人是在苦难中去不断承受,不断坚强的。这种将伤痛往事缓缓道来的口吻实际是描述着一种生存在人类生命边缘的态度。在余华的写作中,主要是一种表面的波澜不惊来侧面烘托人性的冷漠,当时社会的险恶。主人公诉说故事的形式来串联起福贵整个人生的几大变故。
(三)苦难救赎对策
余华笔下的福贵就是方式是坦然的接受,继续麻木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是福贵在受到现实的重重打击后,依旧保持的生活状态,他也始终相信无论如何,活着才能够保持人生的意义。在第一个文本当中余华是用一种在生存的困境中艰难的求生,用一种冷漠的叙述手法暗含着对人生苦难的无奈与接受。主人公的救赎就是不断地接受。敢于承受生活带来的折磨,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四)作者主题构思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注定奔波劳累,穷苦一生,可是有的人却可以不劳而获,放荡不羁,追逐荣华富贵。但是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所有的一切最后都会归于沉寂。生命价值与意义永远只是别人说出的一个评判,自我在生命过程当中所得到的体会才是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作者在主题构思方面也是以生命的意义出发的,通过余华的书写,可以看到对中国那个特定时代,人们由于动乱,与农村经济转型时期的改革,对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主人公在自我麻木与愚昧的思想状况下,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跌宕起伏的变故,文章主题是表现那个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四、总结
总而言之,作者的声调和笔调,是不动声色的,在这个纷繁扰乱的社会里。人性的悲哀与沉沦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故事内容引发人们发出无限的感慨,关于生活的迷茫,对爱情的追逐,死亡的叹息和求生的渴望。种种复杂的情感在生命面前变得如此的生动。通过对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这部作品进行写作内涵与表现形式上的深刻剖析,关于灵魂的救赎与自我生存价值的追求方面,作家体现出来了一种隐含意义上的讽刺与意犹未尽的书写模式,值得后世读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袁铭.在艰难中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J].汉字文化,2019,(10).
[2]郭亚元.活着,活着[J].金田,2013,(03).
[3]杨婷婷.从李泽厚的“活着”哲学看余华的《活着》[J].文学教育(上),2007,(10).
[4]彭蘭清.浅谈《活着》中的富贵的人物形象[J].北方文学,2018,(24).
[5]马忠礼.论余华《活着》中的“活着”[J].青年文学家,2016,(12).
[6]余丽群.捧读《活着》好好“活着”[J].时代金融,2019,(10).
[7]金纯真.于死亡中探求活着的意义——我读余华《活着》[J].名作欣赏,2017,(33).
[8]李莎莎.活着的意义——小说《活着》对人生意义的讨论[J].考试周刊,2012,(64).
[9]新海.艰难的活着[J].广西教育,2006,(18).
[10]王新兴.活着的方式和价值—— 《活着》小说版本和电影版本对比[J].电影评介,2015,(13).
[11]李丰谷.浅析余华《活着》的悲剧性艺术[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