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9-10 07:22:44杨小山管卫卫
今古文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现状

杨小山 管卫卫

【摘要】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自身内涵发展,从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笔者通过对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展开调查,从正确认识、加强引导、主动参与、结合特色、服务社会和需求导向几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95-02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地方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探析——以海安花鼓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FDY578)。

一、前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报告还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在学校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办学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校园主体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和灵魂,对师生道德情操、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塑造力。我们必须深入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以利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之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延续活力的源泉。

所以,高校应当积极探索,立足地方,精心培育、推广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努力构建有活力、有品位、有特色、有内涵、有价值、有影响的校园文化。

二、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校园基础建设一味强调形式和规模,忽略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重形式,轻内涵的窘态,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和深层次的思考。很多高校为了应对各类评估和考核,不得不建设景观道路、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展览馆等。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长远、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没有真正地从需求和特色出发,结果导致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出现新建没多久就拆掉重建的情况,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忽略了大学的育人、服务、科研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没有体现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缺少历史文化积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

(二)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内部,忽略了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大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没有真正地做到文化服务地方传承,文化提升社会水平。在空间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文化建设参与者仅仅是校内人员,文化建设成果也只有校内师生员工才能享受到。社会民众很难享受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果实。没能真正体现高校服务地方,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

(三)校园文化建设过度强调管理,忽略了师生员工的真正诉求

文化建设需求导向不明显,不能真正体现社会、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建设的需求。高校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时候过于强调“管理”,过多地用文化建设方案来约束教职工的行为和思想,忽略了师生的基本需求,不重视师生的基本权利和言论、发展自由,导致出现师生维护自身权益困难,反应自身需求不通,追求自身发展不顺等情况。忽略了高校文化建设的初衷,不能体现高校“服务”和“育人”的基本职能。

(四)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借鉴,忽略了与自身办学特色和需求的融合

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参考了很多国内名牌高校的先进做法,学习借鉴了很多国外高校的一些经验,华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却直接“生搬硬套”,直接把人家的成果“复制”到自己学校。他们没有真正学到成功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精髓,没有深入思考和分析,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際校情、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全盘复制,导致国内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五)校园文化活动理解狭隘,仅仅局限在一般文体活动

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上过于狭隘,仅仅将文化建设片面的理解成“文化活动”,大规模开展文体艺术活动。他们没有深入理解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管理文化、法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服务文化、学术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一)全社会要正确、深入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具体反映,它可以包括管理文化、法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服务文化、学术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在空间上,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他可以延伸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时间上,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个短期工程,他是一个需要科学计划、统筹思考的长远计划。所以全社会要科学、正确、深入的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和意义所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政府要加强引导,高校要主动参与

政府是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他们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定要高瞻远瞩,加强正确引导,制定合理建设方案和长远发展策略。高校更要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应付检查和考核,做表面文章,要深入思考,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和特色,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文化建设方案,主动积极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来开展

新形势下,如果要从内涵建设出发,那国内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性质、专业学科和办学特色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综合性高校应该立足专业学术来创新性的多开展专业研讨、学术交流等科技研究型活动。应用型高校就应该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技能比赛、专业竞赛等应用性比较强的活动。师范类、航空类、军事类、公安法律类等专业性比较明确的高校就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定向开展相关活动。各类校园基础建设也要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尝试走“特色化”建设道路。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校内教职员工,这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过程。高校需要吸收社会元素进校园,校园文化也要流向社会,只有内外文化流通,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繁荣,才能结出硕果。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也不仅仅是只有校内师生员工才能享受到。高校要通过校园开放日、社会志愿服务、政产学研合作、进出交流等方式让社会也同样能享受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果实,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服务地方,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互聯网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大了全球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高校要结合互联网建设,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宣传和交流软件,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体系,多多吸收互联网上的超前元素,寻求适合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方法。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督,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确保网络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六)需求导向,满足师生和社会需求

OBE教育理念指出,高等教育一定要以成果和需求为导向,办学一定要满足社会对其发展的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要以需求为导向,不仅仅满足校内师生员工的各类需求,更要满足社会对高校建设的需求。一方面,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创新建设方法,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在管理文化、法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服务文化、学术文化和网络文化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立足地方,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满足地方对文化传承、人才供应、经济建设、工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目标一定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加强整体内涵建设,满足社会和师生需求;文化建设实际工作也一定要科学设计、统筹推进、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化强校,文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霞娟.新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3):94-96.

[2]游鸯.国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3):91-96.

[3]钟小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化,2019,(29):165-167.

作者简介:

杨小山,男, 汉族,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讲师,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学生处处长助理、校区团委书记,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管卫卫,女,汉族,江苏如东人,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专职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校现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