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与梭罗核心自然观点异同鉴别

2020-09-10 07:22:44梁英
今古文创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爱默生梭罗

【摘要】作为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爱默生的诸多观点对梭罗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两人亦师亦友,对后世关注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生态平衡起到了警示与预言作用,受到人们的推崇。

【关键词】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自然;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32-02

韦伯斯特称:“美国必须像在政治上独立那样,在文学创作上也要谋求自主,它的艺术必须像它的武器一样,也要闻名于世。”美国文学创作也迎高潮,爱默生、梭罗是其中的两位代表性人物并且以“超验主义”为契机在文学创作及核心观点上留名于世。在众多的作品介绍中把梭罗称为仅次于爱默生的思想家,而梭罗对自己的评价却独树一帜,他称自己是“神秘主义者、超验主义者、自然哲学家”于一身,他创作的《瓦尔登湖》所渗透的自然观曾深受在他哈佛大学期间曾到学校发表演说的爱默生《自然》的影响。

一、超验主义的“自然”渊源

不同的著述及作家一直把梭罗视为爱默生的信徒,称梭罗是爱默生的门徒并且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同样出自哈佛大学的梭罗对爱默生的作品《自然》虔诚地阅读并聆听了后者在哈佛的演讲。

毕业之后,梭罗几次更换工作,最后选择了在爱默生赴欧洲游历演讲期间,负责照料后者家事并担任其相关亲戚家庭教师,当时的梭罗亦是超验主义的一员并着手撰稿发表诗文。

在1845年7月,梭罗被允许在爱默生购置的土地上建造一所木屋,开始了两年零两个月与“自然”的“同居”生活。梭罗对于自然的喜爱已经到了着迷的程度,并称自然于他有股“磁力”,正是由于这种痴迷梭罗的相关作品才弥足珍贵并受后人追捧。

二、爱默生、梭罗的“自然”印象

爱默生与梭罗对自然的理解、界定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爱默生在《自然》的导言中将自然定义为宇宙的两个组成部分:“宇宙自然和灵(soul)的存在。”

这里“宇宙自然”指的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灵”就是指精神,简单概括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所说的,“对心灵产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自然”,他认为自然物质世界对于人心灵的影响作用,但是在《自然之法则》的演讲中他提到的“在神圣秩序中,心智(intellect)是第一位的;自然是第二位的”,这里爱默生着重关注的是人的精神,而忽略了客观存在的自然。

梭罗对于“自然”有着更为科学的认知和解释。对他而言,自然就是真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所有细节的综合”,梭罗强调的是客观物质世界,自然存在的宇宙万物,并且他珍视宇宙万物并由此而触发的美丽情感,所以他愿意成为自然的朋友,愿意徜徉自然,融于自然,亲近自然并真真切切地用心感知自然、理解自然。这从他的作品《马萨诸塞自然史》和《瓦尔登湖》中可以看出,他近乎痴迷地细致观察,进而从事对一年四季、动物、湖泊的描述。“观察之耐心,记录之详细,有时候甚至到了巨细不遗,不厌其烦地地步。”

三、爱默生、梭罗风格各异的“自然”

纵然梭罗在超验主义思潮的诸多观点上深受爱默生的影响,且二人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发现与爱默生些许观点相似后倍感苦恼,因为他要保持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人的另一面。

(一)爱默生对自然的“高歌”与梭罗对自然的“低吟”

爱默生的一生以其讲演闻名,游历欧洲和美国进行各地演说,他认为真正的“美国学者”应该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应盲从。爱默生的精神独立源于美国政治独立的精神鼓舞,是最初美洲大陆自然影响了早期移民的心智从而创造了独立神话,于是爱默生“讴歌赞颂自然,激情颂扬自然”,“他‘ 大声地思考’及‘高歌’使听到或无意听到的他思想的人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路走,这是让人理解自然之美的间接思维方式。”

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與自然“我在自然中来去,我是她的一部分”,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都是与他心神相通的朋友,在他的作品中也处处可见他“行人”般的吟诵描述,自然于他,已经彼此相融,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思维方式。

(二)爱默生的“抽象语言”与梭罗的“简单陈述”

对自然的概述即界定,爱默生与梭罗所用语言是截然不同的。爱默生用以描述他眼中的自然采用的语言抽象,当然解释起来也是用抽象语言。爱默生对自然美的描述“自然的这种被感知为美的美,只是初级的美……如果我们追求过甚,则成为嘲弄我们的虚幻展示”,对自然美的概括粗糙而又抽象难懂。

梭罗不同于爱默生,梭罗更像是用一种主动的方式,对着“大众说话的人”,他的语言通俗、口语化。爱默生是一种师长作风,说话威严傲慢,滔滔不绝,别人无从插嘴。梭罗的语言平铺直叙,简单,生活化,这可以从两人风格迥异的作品中可见一斑,梭罗的文章大多有翔实的观察资料。

(三)爱默生、梭罗对自然的认知方式和态度上的差异

爱默生对自然的认识秉承了最初移民的“拿来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爱默生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充满了“霸权”意识与征服观念,宣称“我从生活中获得多少经验,就能征服和开垦多少未知的荒野,或者说我就能延伸多少自我存在的范围”,这里看不到爱默生对自然的讴歌与颂扬,只有利用与侵占,这与他骨子“清教徒”移民者最初对北美土地的占有欲有关,也高高在上地宣扬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掠夺的姿态及野心勃勃对自然的强烈的霸占。

另一方面爱默生更多看中的是自然的功利价值,“大自然完全是中介物,它天生是为人服务的。它向人提供它所有的财富,以便他把这些原料改造成有益的东西。”自然在他眼中便是人类可利用服务于精神的工具,这里已经凸显了爱默生为“人”对自然的轻慢。

与爱默生不同是,在梭罗的生态意识观念中,大地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并非上帝或人的意识的反映。爱默生“自然中的每一个事实,都是某一精神意志的象征”呈现了哲学观点上唯物与唯心的对立,而显然梭罗对于自然的认知更为科学、合理。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处》这样描述自然中的一树一草“和湖中兴奋地呱呱直叫的潜鸟一样,北极星不孤单,南风不孤单……我怎么会孤单呢?”一种立体自然美景图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与脑海中,在这样的情境中,人与自然亲密无间,人在有声有色的自然美景中怡然自得。

四、爱默生、梭罗观点异同成因

(一)爱默生与梭罗的私人关系

起初,梭罗是非常崇拜并敬重爱默生的,爱默生在哈佛大学演讲后,深受鼓舞的梭罗将爱默生才发表不久的重要论著《论自然》从图书馆借出,读了两遍,深受影响,以后买了一本藏于书房直至去世。他在爱默生的影响下加入了“超验主义俱乐部”,并在其创办的刊物《日晷》上发表刊物,可以说爱默生是梭罗核心观点的启蒙导师。

爱默生不仅喜爱梭罗,在对梭罗的私人生活上也加以照顾和帮助。在梭罗失去工作之际,介绍梭罗成为自己亲戚的私人家庭教师,并允许梭罗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进行切身实践,这也为梭罗日后创造出诸多与自然相关的散文名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这也是在两人的作品中关于超验主义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成因。

(二)爱默生与梭罗的个性使然

爱默生本身是个极为叛逆之人,不喜欢模仿、追随,信奉注重内心、关注当代。梭罗也是个极有个性的人,他的作品《论市民之不服从》就是个例子,并且因拒绝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入狱,梭罗如此地特立独行以致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爱默生的有所相近时倍感苦恼,即便如此他也不承认,却仍旧想保持自己与他人不同之处。

梭罗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同R.W.E(爱默生姓名首字母缩写)交谈,或者说努力尝试着同他交谈。虽并无分歧,他却硬摆出一副与我观点相左的样子,讲的什么我都明白,而我也拼命想象自己是与他意见不同的什么别的人,浪费了不少时间。”梭罗即继承了爱默生的观点,保持了部分与爱默生一致的看法,而两个个性不同的人分别对彼此又有所异议,尤其是梭罗受到并继承爱默生诸多理论观点后,又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导致了很多人认为“把爱默生的理论拿来实践”,虽然有失偏颇,却也可见梭罗与爱默生的不同之处。

爱默生最初关注自然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美国的霸权野心,是政治衍生物,而梭罗发自内心地关注自然生态着实让人敬仰。梭罗在瓦尔登湖播种的“自然生态信念”让“每年约有50万人从马萨诸塞州的高速路拐到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目的都是瓦尔登湖”,越来越多的人都曾拥有梭罗的“瓦尔登湖”,世间只有梭罗那么全身心、投入地爱着自然。

参考文献:

[1]Richard Ruland and Malcolm Bradbury,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A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1991.

[2]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斯蒂芬·哈恩.梭罗[M].王艳芳译.彭国华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

[4]波尔泰.爱默生集(上)[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5]胡家峦.爱默生经典散文选[M].宋静存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6](美)罗伯特·米尔德.重塑梭罗[M].马会娟,管兴忠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6.

[7](美)魯宾斯坦.美国文学源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梁英,女,汉族,江苏邳州人,研究生,讲师,英语教育教学,美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爱默生梭罗
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小品文选刊(2024年2期)2024-03-03 13:12:39
微言大义
检察风云(2022年5期)2022-04-05 13:42:39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爱默生的“尊严”
200
新少年(2017年11期)2017-12-07 16:09:46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
国内期刊对爱默生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