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隐喻解读

2020-09-10 07:22田苗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隐喻戏剧

【摘要】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都体现了他卓越的创作才能和超凡的语言天赋。作为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本文试从认知视角分析其作品中的隐喻运用特点和隐喻功能,并以莎士比亚几部经典戏剧为代表,对其中的隐喻手法进行认知层面的具体解读,进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隐喻;特点;功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42-02

一、 引言

莎士比亚一生作品丰富,其戏剧作品多达三十七部,故事情节丰富,寓意深刻,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深受无数读者喜爱。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手法也十分独特,吸引了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关注,有些文学家甚至对其作品进行摹写。在作品创作中,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大量隐喻手法,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世界文坛的宝贵财富。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析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手法运用,进而加深读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当代认知科学的兴起推动了传统人文学科的创新与发展。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自此隐喻的研究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时代。其主要观点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去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人类的概念系统建立在隐喻的基础之上,隐喻是人类感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Lakoff将隐喻不仅看作是一种修辞,也将它视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被看作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普遍存在的隐喻表现出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人们的认知过程由简到难,由熟悉到陌生,因此隐喻投射的过程也是人们从容易理解的源域到复杂抽象的目标域。

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隐喻运用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中,大量使用独立隐喻,将复杂情感与经验具体化和客观化。传统意义下的独立隐喻局限在独立的片段,一般情况下,它被零散地运用于戏剧细节描写中,读者阅读时会对独立隐喻表现的内容产生情感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独立隐喻形式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莎士比亚使用独立隐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真实的事物,将人类复杂的主观情感赋予客观事物,生动地刻画了各类人物形象,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和思维模式,使读者对戏剧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隐喻成为独特的叙事方法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又一特征。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多将常见的事物当作喻体表达具体的形象,读者可以对其复杂的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接受,这种模式已成为他独特的叙事方式。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不仅是修饰语言和情节的修辞手法,也已成为构成其戏剧深刻内涵的组成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叙事发展与隐含意义结合起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这种互动式阅读也是莎士比亚运用隐喻的目的所在。

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隐喻功能

通过借助具体普通的事物喻指抽象复杂之物,隐喻可以有效提升一定量词汇更多的表达功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解读文本含义。莎士比亚剧中的隐喻多数用于人物角色的对话之中,突出表现了语言的内在涵义,增添了语言色彩,同时也丰富了文本內容,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次,莎士比亚结合人物角色的身份、语境及人物关系,巧妙地运用各种隐喻,时而俏皮活泼、时而严谨睿智、时而浅显低俗、时而高雅深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说话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再者,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与明喻相比,暗喻更能引起读者思考”,这源于隐喻需要读者进行更深层次地认知加工。为了满足读者审美需求,产生最佳的美学效应,莎士比亚创造性地使用了各种新奇隐喻。隐喻不仅升华了措辞,发人深思,更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生动形象性,增加了戏剧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隐喻运用

莎士比亚具备卓越的语言艺术才能,对语言的运用有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其戏剧作品中丰富的隐喻修辞对情节和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下面就以莎士比亚几部戏剧作品为例,对其中的隐喻手法进行认知视角的探讨。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隐喻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悲剧,作品中忠贞坚定的爱情描写令古今中外的无数读者感动和喜爱。作品中将“爱情”比作旅程,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可以从认知模式来理解和分析这种隐喻手法的运用。旅行者和目的地可被看作源域,它们的含义映射到目标域后转变成为爱人和爱情目标,旅行过程中经历的苦难和挫折可被看作是爱人遇到问题时处理矛盾和面对困难的过程。

在这部作品中,罗密欧说:“爱给了他一个目标方向,即便他无法操舟驾舵,也会拼尽全力冒险到达爱情的远方。”这句爱情独白包含了四个隐喻,“爱”可看作是罗密欧的力量源泉,爱情是他钦慕和追求朱丽叶的动力,也是他踏上爱情旅程的原因。“不擅长操舟驾舵”,也是爱情旅程中旅行者的形象比喻。“拼尽全力冒险到达爱情的远方”,也形象表达出了即使在追求爱情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罗密欧也终将不会放弃追寻心中所爱的决心和力量。罗密欧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和朱丽叶的爱情,他的目标同旅行者在旅行终途收获珍宝的目标十分相似,是旅行源域到爱情目标域的贴切映射,作者通过隐喻手法将两者关系很好地表现出来。

(二)《哈姆雷特》中的“生命”隐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又一部经典不朽之作,此剧的各种精彩隐喻点缀在作品的各个角落,是研究隐喻的一个重要语料库。《哈姆雷特》中的几段独白:“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中,我们心头的创痛,和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嗯,阻碍就在这儿,当摆脱了腐朽的皮囊后,死后的睡眠里,将要做什么梦,这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在烦劳的生命压迫下呻吟流汗,倘若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世间的折磨,也不愿投奔未知的苦难。”这些独白是在“生命是一场旅程”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支配下展开的,因此可以看到其他和旅程有关的表述,比如把生命中的挫折看作是旅途中遇到的障碍,把生命中的痛苦和艰难看作是生命压迫下的呻吟流汗,把死亡看作是旅途的终点,旅途的目的地是那不曾有旅人回来过的未知国度,而人们都是这场旅程的游客。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隐喻手法借助熟悉或已知的事物来诠释不容易被表达或理解的抽象复杂事物,如“生命”这一概念,以具体喻抽象,以已知喻未知,这是隐喻重要的认知功能。该剧借助“生命”隐喻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更好地将作品主题呈现出来。

(三)《麦克白》中的空间隐喻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整部作品蔓延着隐忍的悲痛,潜藏着善良与罪恶的激烈斗争。它的故事曾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改编成不同的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被国内外读者铭记于心。《麦克白》中空间隐喻用法丰富。空间隐喻是隐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空间位置的感知是最直观和熟悉的。因此,它与人类身体体验关系密切,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在戏剧开始的时候,麦克白就把他的命运看作是空间里的路径。“格拉姆斯,考特爵士,最大的尊荣还在后面。”源自路径图式的隐喻以麦克白起伏的境遇为关注点,向上和向前都可看作是路径隐喻在空间上的表现。麦克白相信自己的命运是不断向上和向前的,国王邓肯也用路径图式的空间隐喻评价麦克白的升迁:“你立功太迅速了,非任何酬报所能超越,我反倒愿你功劳小一些了,以便给你相当的慰劳与报酬!”麦克白之前官弱职微,他这次立功不小,邓肯只好快下诏书,使奖励能赶上他的功劳。当国王邓肯在众贵族面前封自己的长子马尔康为自己的继承人时,使得麦克白希望命运为自己戴上王冠的想法破灭了。在表面上麦克白虽然宣布效忠于未来君王,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流露出了这样的独白:“肯勃兰亲王(指马尔康)!这是一块横在我前途的阶石,我必须跳过这块阶石,否则就要颠仆在它的上面。”麦克白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必须大胆向前跳跃,摆脱这个绊脚石。下定谋杀决心的麦克白想象自己是奋力前冲的千里马,必须策马奔向目标:“我没有巨铁来刺激我意向的腹部,只是勃勃的野心,不免要跳的太猛,因而落到鞍的那边。”空間隐喻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在麦克白的生命历程中,是诱惑和欲望推动他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成为埋葬他的坟墓。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作品中的隐喻手法进行分析,可以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师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独特的认知思维。隐喻手法的运用为读者呈现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勾勒出无尽遐想的奇特意象,令读者阅读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效果,深化了作品思想内涵,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更增添了戏剧作品的文学韵味,提升了文本阅读的艺术美感,使读者在认知思维过程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冰青.人物塑造的利器:谈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J].社会科学论坛,2014,(05).

[2]黄兴运,谢世坚.认知视阈下《哈姆雷特》的修辞识解[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29).

[3]鹿鹏.英国戏剧作品中修辞手法隐喻的多重艺术表现力[J].戏剧文学,2018,(06).

[4]陈洁.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看概念隐喻的系统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7,(03).

[5]谢世坚,陈缘缘.认知视角下《麦克白》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作者简介:

田苗,陕西渭南人,硕士,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隐喻和跨文化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隐喻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爱的隐喻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