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摘要】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体现了影视工业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工业化水准,但其传统保守的精神内核并不完全符合当下社会文化语境。这种反差表明了叙事能力与制作能力的不匹配是当下影视剧创作的困境之一。新时期的电视剧要提升叙事能力,勇于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表达。
【关键词】 清平乐;制作能力;叙事能力;现代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75-02
《清平乐》是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大型古装电视剧,该剧在湖南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高品质的影视呈现效果和丰富的剧情获得了较大的关注。
一、工业化造就高品质
(一)文化产品特征明显
1.逐利的商品属性。在文化产业化的时代,利润的追逐决定了文化形式的性质。《清平乐》采取高概念策略,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由湖南卫视和腾讯视频台网联播,资历丰富的出品方和强势的播出平台都表明了该剧的高投入和被寄予的巨大商业期望。而长篇幅则是古装电视剧常用来平衡高额制作成本的商业策略之一,在电视剧按集数交易发行的商业环境下,长篇幅不仅是表达过于丰富内容的被动刚性需要,更是一种最大限度收回高额投资,长时间维持传播效果的主动迫切选择。
2.有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觉。用精致的器物促进审美传承。《清平乐》用庞大而细致的美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精致、清雅的宋朝之美和政通人和的历史风貌。从建筑形制、器皿设计,到整个都城、市坊的还原上都做到了“有据可依”,该剧的服饰也在形制和材质上都尽量还原宋朝服饰的特色。电视剧营造并利用观众对宋朝之美的向往,促进他们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1.创作丰富的视觉符号。用形象支配叙事,让观众在布景陈设、服饰妆容的符号和形象消费中,参与到盛世风貌里。在后现代社会中,表面和风格变得更为重要。《清平乐》中的食肆、街巷、碼头等场景,用浓烈、充盈的氛围呈现了一个物阜民丰、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以剧中的御街为例,考究的街道陈设、相互顾盼的过往行人、丰富真实的经营活动等环境细节,都是宋朝生产民生、科技文化、贸易外交的缩影,体现了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商业活动。上元观灯等情节,用大量的夜灯、浓重的色彩、丰富的场景、宏大的场面营造了盛世气象。《清平乐》用视觉氛围复现了古代中国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人口兴旺、贸易兴盛、都市繁华的时代。丰富的视觉符号,为叙事创造了令人信服的环境,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载体。
2.专业化分工保证总体效益。作为文化产品的电视剧,为了使整体效益最大化,各制作工序采取工业化、高效率的生产方法就成了最佳选择。在故事内容上,电视剧《清平乐》以小说《孤城闭》为蓝本进行影视化,保证了电视剧的故事性,同时引流一部分的小说读者成了《清平乐》的观众基础。在演员选择上,采用了兼具业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演员,他们的粉丝不仅是电视剧最初、最稳定的观众群,还是电视剧在互联网二次传播的主力军。在视觉效果上,力求自然精致,这既是创作者的艺术追求,更是满足消费社会中,观众越发挑剔的审美需求。在各生产环节高质量的配合下,电视剧《清平乐》的整体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二、传统保守的精神内核
(一)影响颇深的宗法思想
1.塑造约束型人格。《清平乐》将大量的篇幅用以描述家国一体的政治形态,和每个个体在这个框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以公主为代表的不符合社会身份,影响到宗法规范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宗族家长和国家制度的审视和裁决。在宗法制度的约束下,个体感受和欲望都被最大限度地要求进行自我克制。
2.强化传统性别分工。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遵从严格父家长制。《清平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传统的权力格局和性别分工。剧中的男性角色胸怀家国天地,参与社会治理,女性角色功能均为男性角色服务,她们臣服崇拜男性,照料家庭解除他们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承担繁衍和养育后代的重大责任。男性在权力和视野上都远高于女性。即使颇具进取精神的曹丹殊,少年时能换了男装去书院求学,一旦成为皇后却立刻转向承担起女性的社会分工。在这种传统保守的社会观念里,女性的价值和命运依附在身边男性或者子嗣上,不与男子拥有同等的社会权利。
(二)保守迂腐的主人公设定
1.面对改革保守妥协。宋仁宗在面对的西境边事、文人党政等复杂的利益牵扯和多变的政治局面时,更多时候采取的是符合全局利益的功利取向,对事实真理则采取无奈妥协的态度。在范仲淹裁撤冗官、整饬吏治时,宋仁宗的一段劝说表现得尤为明显,仁宗不认为陈冗腐败能根治,裁撤冗官激起的怨愤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他借晏殊之口阐明了执政者的价值取向:万物并非全按道理而行,世间固然有是非黑白,但更多的是得失厉害。治国不能一味地除恶务尽,否则时间久了就会有人借新政之名行私欲,进而动摇祖宗家法。《清平乐》在表现仁宗面对改革时,更倾向于表达他所受到的牵制和顾虑,不得不向政治局面的稳定作相应妥协。
2.面对亲情偏见迂腐。宋仁宗将女儿下嫁李玮的决定,并不是出于成全徽柔的所想所爱,他的首要考量是不影响现有政治力量的平衡和朝臣们的评议。对外戚曹家公子的固有偏见,使他刻意忽略曹评本人的学识修养。他对生母的愧疚让他将子女们的早夭执念地归因于未曾对生母尽孝,每当遇到家国利益的损失就反思补偿母家,迂腐的孝心让他失去了对李玮家世背景和资质品行的客观评价。将女儿当作礼物赐婚李家以弥补心中对生母的愧疚,造成了徽柔一生的不幸。
三、《清平乐》反映的电视剧创作困境
技术和资本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清平乐》的工业化完成度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它成功地营造了精致繁华的盛世感。然而所有的形象和符号都是辅助叙事的,显然电视剧的叙事能力和文化内涵并不与这样强大的制作能力相匹配。
(一)精英理念表達和通俗文化需求格格不入
为了强化前朝的宏大叙事,电视剧在影视化的过程中,用前44集以上的篇幅丰富了小说中由其他人物转述作为故事背景的西境边事、文人党政、仁宗身世、宠妃情感、朝臣绯闻等内容,将前朝的利益牵扯和政治局面复杂化,给电视剧的主要人物宋仁宗设计了更多内外困境,从而凸显他的人格光环。这种安排反映了创作者有着精英化表达的野心,希望通过帝王所面对的一生考验,展现他的政治才能,赞赏他的英明睿智、勤政爱民,描绘一个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盛世。
然而这种精英化的视角却跟一部分以情感为主要审美需求的观众有冲突。这种冲突表明了目前电视剧生产的一个尴尬现状,创作者们已经不甘于在儿女情爱的小格局中不断自我重复,他们有了去展现大格局的野心,但电视剧的商品化属性又不能完全抛弃通俗文化的观众,必须照顾到他们的审美取向。然而创作者的叙事能力又尚不足以把宏大叙事和爱情叙事完美融合,妥协的结果之一就是本剧在篇幅上将两种叙事进行明确划分,这使得前朝故事与后宫故事相对独立和疏离,而叙事重点的不同又造成全篇叙事视角不统一,缺乏一以贯之的故事线索使得整体叙事碎片化。因此形成了该剧制作精良,但内容零散,思想保守的特点。
辅助叙事的艺术手段已经走到了叙事前面,对于当下的电视剧生产而言,叙事能力的提升比制作能力的成长更迫切。创作者要更坚定自己的叙事立场和作品的观众定位,明确为谁讲故事,讲给谁听。在宏大叙事和爱情叙事之间探索融合和平衡之道,让大国景观为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成全更多的个体情感。
(二)缺乏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的勇气
1.更具现代精神的性别权力关系。《清平乐》再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性别权力结构。宋仁宗作为个体男性权力的代表,朝廷作为群体男性权力的代表,全面掌握了女性的命运。公主的婚姻就先被父亲安排,后被朝臣审判,她作为女性的尊严和感受在剧中受到男性权力全方位的压制。
然而在当代,女性有不依附于男性的独立人格,以个人能力获得经济地位,不再只通过外貌获得生存资源,她们的社会功能也不再是诞育子嗣的机器,她们参与社会生活与男性一样创造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在文化表述上,要正视女性的社会地位,肯定她们的社会价值。引导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权力关系。
2.平等独立的人格。小说中的公主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将内臣怀吉视作奴仆,而把他视为兄长、师父和朋友。而怀吉也不因公主崇高的身份无原则地讨好她,而是既照顾她又督促她做应做的事。公主认定的不是受他人安排能让她获得俗世温暖、人生圆满的人,而是与她心意相通,爱与敬只因为她是徽柔,而非公主的人。
当以现代的视角解读这种特别的情感,留下的不该只是对触犯封建礼法的批判,更应该有对独立思想的肯定和对平等人格的赞赏。然而《清平乐》缺乏表达这种现代思想的勇气和魄力。
四、总结
工业化手段的发展已经可以让古装题材电视剧高度还原当时的历史细节和社会风貌,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兴趣。但使用这些先进手段表达的精神内核却是保守的,在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当下,古装电视剧的文化表达要更符合当代的社会语境。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现代观念的思想要进行筛选和适应性的改造。
参考文献:
[1]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