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59-02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构兴趣、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此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未来身体健康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等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趣味性,调整转变教学思路、积极利用体育游戏等组织教学,这些都能成为推动小学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学习兴趣 终身体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学科教学工作都有了深入的发展,在小学体育学科中,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以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均衡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本文針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展开讨论,以启发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转变体育教学思路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转变与调整当前学科教学工作。在教学组织中,坚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将“终身体育”思路为指导,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引导学生养成体育学习的兴趣及习惯[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路,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按部就班的流程,而缺少变化与兴趣。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转变思路,也要尝试新的课堂模式构建。随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教学思路与教育方法被挖掘出来。而作为当代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思路,在时间中做出尝试等,才能切实的达成发展,以达成教学的发展。
二、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提升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体育学科本身是在室外完成的,也正因如此,空旷的环境、变换的场景,经常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加之教师经常形成的固定的思路,往往已经形成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模式,这样,反而使得课堂变得枯燥、固定。增加师生互动,既能打破当前的教学局限性;使得课堂得交互性、互动性以及活跃程度都有所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识以模仿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体育学习的热情、体育学习的兴趣等传递给学生。在组织教学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尝试与学生交流流行的运动员、正在播出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以传递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成长。增加师生的互动,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避免留大量时间由学生自主练习,可以尝试小组练习,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互动中。
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尝试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体育学科本身就是竞技类运动项目,可以尝试结合其竞技性,组织丰富的体育运动比赛,如“两人三腿”,立定跳远、三对三篮球比赛等……简单的比赛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爱热闹、爱玩的心理。在必要时候,教师也可以迎合孩子特点与生活习惯,创设情境,如根据学生喜爱的综艺、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创设情境,完成趣味性的课堂构建。在当前的教学组织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在趣味的环境中去体验体育,加深体育印象,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等。事实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最为基础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将体育生活化、日常化,试着增强体育学习的趣味性,找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更好地促成发展,完善日常教学工作。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借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小学生的好动性以及好奇心理相对较强,游戏对于其所能够形成的吸引也比较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住这一个切入点,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体育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在体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适当地整合到常规教学中。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就可以在训练中途穿插“踩影子”以及“你追我赶”的游戏。在游戏中,被追上的学生需要扮演下一个被大家追赶的对象。如此以来,学生会在无形中进行了跑步训练。相比于一圈圈地绕着操场跑步,这一方式显然能够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同时,为了能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游戏中,教师也可以插入一个“抢苹果”的小游戏。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穿插安排学生的位置,并需要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教师在圆圈的中心处放置一把椅子以及几个苹果。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站在圈外拍手,学生需要围着圆圈跑步。拍手声停止,学生需要立即去抢苹果,抢到苹果的学生以及所属小组顺延到下一局游戏,未抢到苹果的学生及小组则视为淘汰。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加强。
综合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运动意识,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四、尝试鼓励学生建立某项体育学习兴趣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建立对某项体育项目的学习乐趣。由于学生性别、体质等的不同,对于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也有很大不同[3]。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尝试了解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或者选择多样的项目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学习与尝试,逐渐建立起体育学习的乐趣。如男生一般会对球类运动比较有好感,可以通过与他们分享经典的运动比赛,流行的球员轶事等,进一步激发。对于女生,则比较喜欢如健美操等柔型运动,教师则可以带着学生做一些运动等。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喜好等,为孩子“量身推荐”,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工作更为趣味性的完成,以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小学阶段,孩子与体育的接触,对体育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感性阶段,允许浅尝辄止,但一定要将美好的体验,愉快的经历留给他们。
五、创建学习情境,寓教于乐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机械式教学法所形成的教学局限,也需要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在基于素质教学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借此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调动以及刺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保证教学情景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借此充分发挥出教育的真正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森林动物运动会的教学情景。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扮演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而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制作不同的小面具或者是小卡片,以此来代表学生所扮演的小动物。比如扮演老虎的小学生可以在额头上贴一个“王”字的小卡片;扮演大象的学生可以在耳朵上黏一个大大的大象耳朵;扮演小猴子的学生可以在腰间挂一个猴子尾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选择动物相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运动会,进行跑步比赛,跳远比赛,篮球比赛等等。比赛到最后,获胜的小组可以担任森林之王。在这一主题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而教师也可以传达一些与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相关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我们能够认真的保护环境,才能够让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安心生长的家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课堂结尾快乐化,放松学生身心
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完成体育训练活动之后,教师也需要系统化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总结,采取一些比较欢快比较轻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结尾。在经历过一整堂课的体育活动之后,由于身体能力并不高,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比如,在完成课程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智力化的小游戏,让学生围在一起开展丢手绢儿或者是贴人的小游戏。游戏失败的学生需要站在圆圈内为其他同学表演一个节目,以此来缓解学生的神经以及肌肉,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能够将枯燥的体育变化为快乐的体育,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学生埋下运动的种子,能够伴随学生的成长,成为终生受益的活动。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尝试对体育教学实践环节做出调整,尝试与学生的发展及成长做出规划,但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真正贴近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教学灵感,打破僵硬的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以促成发展,使得体育教育中培養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达成。
参考文献:
[1]邓国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6(5):151.
[2]张祖强.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4):224-225.
[3]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教育,2019,18(9):126-128.
作者单位: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