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43-02
摘 要 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构成,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出现之后,健康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则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所以本文也就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具体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 途径
自从国家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需要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之后,健康教育就成為了体育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受应试教育体系所影响,受到的关注度一直都不高,而在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则能进一步提高其教育地位,同时让学生养成更为良好的习惯与身体素质,所以本文也就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想有效实施健康教育,首先一定要改变的就是“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则是卫生部门的事”这一传统教育理念[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健全的人作为目标,从生物学、社会学、保健学、心理学与教与学等多方面来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探究。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在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以及健康教育思想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身体教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发育,而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则能够更好地保养身体系统,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紧密,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为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十分的必要。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活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当学生没有饱满的体育锻炼热情时,就不能主动学习体育知识。体育运动对学生成长有非常大的好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塑造学生的形体,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魄,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与文学课相比,体育课的教学优势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没有吃过苦,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喜欢逃避,没有顽强的意志。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能够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很多运动项目仅仅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关于身体层面的知识,了解青春期身体的变化特点,找到健康的生活方法,当经手意外伤害时,学生应该能够想办法进行急救,了解人的健康与周围的环境的关联。健康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健康教育中的知识和特征与体育存在很密切的关联。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精神内涵,学会保护身体的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学会更多生存技能,从而优化人的社会性。
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层次: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保健学。学生在学习健康教育的内容后能够更加清楚人的身体结构,清楚每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贯彻讲卫生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促进自己的终身发展。教师在学生青春期的时候,为学生讲授有关生理卫生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正确对待婚姻和生育问题,从而顺利度过生理期的成长。教师讲授卫生知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增强学生的身心素养,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
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没有受过健康教育,就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也就不能让自己的精神更加饱满,并且有时学生缺乏成年人的照顾,就很容易受到社会的诱惑,从而出现心理扭曲的情况,甚至对社会造成破坏。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身心素养,让学生树立进取、独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挫折能够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铺垫。
三、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出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
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学期末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体质与健康测量,借助于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来对学生形态、运动素质与机能中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将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群体统计与评价,以此来作为体育教师锻炼学生身体以及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的个人资料,教师可以将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此外,还可以向学生家长反馈孩子们的体质评价结果,同时为学生讲述一些有效增进孩子们体质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从而有效提高家庭健康教育水平[2]。
(二)转变观念提高重视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想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正确的认识是有效实施的基础与前提。一方面,认识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要措施,也是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健全人的重要体现。为此,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都应该要意识到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将其贯彻落实到体育教育活动之中,构建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对健康教育形式、内容以及手段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教学课时的合理性,积极开展健康专题教育,教育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化,不仅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展开课外讨论,积极借助于课余时间来开展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电化教学、黑板报、班会、征文、广播、文艺表演等等。
(三)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施能够形成较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以要想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还可以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构成,更是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以及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鍵环节。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指的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来让学生走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形成校园内外阳光健身活动热潮。为此,各个学校应该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一位学生至少参与三次课外体育活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则需要按照“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教育目标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开发出其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与比赛,从而有效激励青少年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这样就能真正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从而为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铺垫[3]。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
学生在学习期间承受着考试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候也会面临着一些较为隐蔽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点,讲课期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多讲多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学生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下。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以及教师紧密配合,在这一过程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以成立体育、卫生、健康教育联合的教研室,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此外,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可以交由体育教师,而且要确保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效果,还能有效保障健康教育效果,是两者双重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课程有效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渠道。为此,学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认识到健康教育的价值,将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其养成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国庆,张繁,朱俊全.探讨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0(5):55-55.
[2]王俊奇,李华,WANGJun-qi, et al.体育教育贯彻“健康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兼论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5,20(4):58-60.
[3]赵兴,ZhaoXing.关于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方式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11-13.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