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丽 王俊方
【摘要】 从全国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过程特点出发,依靠单一、古板的教学管理制度,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确保独立学院年轻教师注重教学,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通过教学培养体系建设,使教师学会怎样教,通过体系调整让教师愿意教,创新监管制度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85-02
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的关系
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较之公办高校有一定差距,又有青年教师较多现象,所以在教学管理上具有不同特点。从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过程和管理者的关系看,只依赖单一、古板或惩罚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从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比较灵活多样,较少有固定的程序或具体的劳动规则,因此,很难直接监管教师的教学过程。二是独立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伸缩空间大,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估和管理不能只用单一、古板的考评方式。三是独立学院作为高层次的教学单位,是一个即松散又联合的组织机构,不同学科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传授专业知识的技术手段风格差异较大。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制度如较单一,管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性,要让教师履行好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神圣职责,就要认识到教师是管理制度中的主体性,在制定制度时要合理、适切,使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满足教师受尊重和享受教学乐趣的需求,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教师对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管理的认同,评估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的评估标准不能只使用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感染教师教学行为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但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独立学院管理者比较倾向于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制定的制度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表现在:
(一)简单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成效取决于他们智力、知识以及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情感心绪。有别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果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压迫,教师们受到限制和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缺乏理解和尊重;反而会削弱高校教师的教学责任感。高校教师自主意识强,自身价值体现欲望强,他们需要的是公平、民主、科学的对话,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和理解。独立学院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把僵硬的制度体系作为管理的唯一方法,也不能把独立学院教师当作促进教育进步的工具。其次过于严格或苛刻的教学管理体系局限了教师教学的特性和热情。有些独立学院将学生的课堂评教和教学督导人员的评教结果与教师本人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奖酬金发放相关联,甚至与解雇教师挂钩。只用这些单方面纯数字的评教结果,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进行奖励或惩罚的评判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简单的关联会酿成严重后果:比如个别教师可能会降低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课堂上的管理较为松散,降低考试的难易程度等来博得学生好感,会导致本应坚持的教学标准被逐渐淡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个别教师因为评价体系不适当或学生刻意报复等使评教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冷漠、厌教,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響,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学培训措施和要求的简化,使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缓慢。首先,健全完善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应当是标准化,培训和奖惩制度有效结合。不应轻视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但是有些独立学院为使有限的教师快速上岗,简化岗前培训形式,这样便局限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刚出校门便进学校的大学新任教师被聘用后,对他们只进行几天的岗前培训,便从课桌来到讲台。一旦他们进入独立授课阶段,是很难应付繁重的高校课程教学,更无从谈及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其次,公办高校里“帮、传、带”的教学培训体系,在独立院校的影响甚微。
一方面是从讲台下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时间调整自己角色,却要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无法进行教学技巧的学习、反思及改进。另一方面是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少,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数量增长过快,导致无法及时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因此,在独立高校内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帮、传、带”作用不明显。独立学院容易存在的问题是新教师缺乏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等。最后,独立学院对教师入职后的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体系较缺少。当前我国对学院的教学评估中,专门有对教师学历和科研水平的评估项,所以部分高校为了在评估中过关或拿高分,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就显得较少,即使有也是着重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而轻教学论、教学法,这样的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实际教学结合度不够,更谈不上结合独立学院和教师自身特点来研发个性化的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项目。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国独立学院整体的建设时间不长,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青年教师的有效成长,就需要制定适当的制度才能帮助其有效发展。独立学院里名师、良师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管理制度来指导和与培养。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要教会青年教师如何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需要长期的过程和适当的制度体系。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体系设计过程中,应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和提升,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
一是健全和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内,应建立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机构,通过讲座、技能竞赛、上课达标考核、老带新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二是有目的性提升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技能。结合当前全国独立院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但是目前独立学院新近教师多数是其他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极少具有行业经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创新管理机制,要加大新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人一招”的教学技能。另外加强教师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针对性的选派教师到先进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三是重视教研室的地位和作用。独立学院在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后,二级分院作为主导教学管理的核心;下属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是最了解学生需求及各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优缺点。
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教研室的地位,让其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教改方面发挥最大作用,适时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交流是创新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和加强教师管理是教研室的重要任务。最后,通过教研室对新录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利用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说课比赛、互提建议等活动向新进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授课理念。同时还要督促青年教师开展必要的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指引独立学院教师走进正确的教学状态。引导独立学院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自主性。在教学管理体系的规划中,保障教师得到实利和获得教学上的成就感是提升教学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一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获得尊敬。体会到教学带来的成就和快乐,让教师们每天上课都充满激情,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教师职业应有的成就与快乐。教师教学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的引导,学生们之间应形成尊师重道良好学风,教师们则是口传心授、尽职尽责的优良教风。二是确保教师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是教师快乐教学的体现。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采用民主方式,让教师参与其中,给予教师知情权、话语权,让制度在制定过程时就获得教师内心的认同,并自觉服从。最后还要适当修订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标准,考虑部分专心教学的教师们,给予他们以合理回报。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教师对利益的追求,不要对其强加限制或干涉,应在尊重并遵循这一现实。面对目前多数高校重数量、重教研的教学评价体系,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成效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教学制度的管理下,独立学院教师在衡量利益得失时,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利益,如有违背管理制度会适得其反。这样的制度会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上引导,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方面,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
(三)促进独立学院教师要教好的思想意识。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制止少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的教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的有违本意。
一是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校内公开教师教学计划、教案,使他们的教学准备工作接受大家监督,同时也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途径。二是教师提升职称时,不仅对科研有要求,也要对教学水平有要求,对教师上课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延缓提升。三是建立合理、完善的转岗机制,对不适合教学工作,但具有科研潜质或行政管理潜力的教师,转岗至适当的岗位,做到按能分配,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視角[J].现代大学教育, 2011.02.
[2]马亚丽,肖海燕.高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9.08.
[3]姜超.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