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合作模式在《中国民俗文化》教学中的探索

2020-09-10 07:22黄艳碧
今古文创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教学模式

【摘要】 在《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中采用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组建团队,邀请行业专业参与教学,以团队成绩进行评价,打破传统专业课程学习的限制,促进不同专业知识点的融合,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是培养适合区域发展多样化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跨专业整合,把握好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让各专业的老师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不同专业教师的互补。

【关键词】 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59-02

2013年,教育部提出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培养模式及各学科门类的改革。很多学者提出,文科专业的实践改革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学者指出,文科课程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人和人类的活动、人的情感、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等,它对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性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探索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很重要的改革方向,但是目前的关于跨专业教学的研究在工科课程进行得比较多,文科课程研究还稍显不足。

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即让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以某一个项目为共同的目标组成合作小组,在项目中发挥各自专业技能,互相促进展开学习,一起完成一系列教学项目的教学活动,以团队成绩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该方式打破了专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专业教师的互补、学生的跨专业合作和知识点的共融。

一、《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民俗文化》一般是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民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普及民俗知识,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具体应用。同时该课程也是全校性选修课程之一,选修的学生包括全校各专业的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该课程一般采取课堂讲解和田野调查收集民俗事象的方式来进行,大部分的教学只注重课程内的群落关系,讲究本专业知识点的连贯性,缺乏对学生学科知识与应用的关照,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课程学习对今后生活和工作的用途,他们仅仅把该课程当成一个文化常识课,并不能很好地和本专业学习相结合,也就没办法更深层的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所以以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报告撰写能力,发挥新闻学专业擅长拍摄与视频制作能力,利用泰语、英语等专业学生的外语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能力进行纪录片创作、参与教师承担的各种项目或者横向课题,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申报等项目开展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是《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

二、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以项目为基础组建团队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在2018-2020年中,该课程的教学组曾多次开展跨专业合作模式教学,组织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泰语、播音主持艺术等专业的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组建团队,例如共同组建团队申报以广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对外宣传等课题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有多个团队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或者自治区级大创项目立项。另一种方式是结合课程安排开展民俗文化宣传纪录片制作,到目前为止,如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的“民家风采”纪录片和以外国人视角看广西民俗文化的“外国人看广西”系列视频短片的拍摄。在这些项目中,小组成员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负责田野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新闻学专业的同学负责脚本的写作和拍攝剪辑,外语专业的同学负责采访中的口语翻译和纪录片字幕的翻译,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负责主持采访和解说配音等。无论是大创项目的选题还是纪录片的选题,都是基于某种社会思考为主的项目,覆盖多个专业,达到互相合作互相协调的效果。

(二)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在大创项目研究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课题组曾经邀请南宁民族文化研究院和广西新闻网等媒体的行业专家来校参与教学,就民俗文化研究的中心要素,文化类纪录片的拍摄技巧与方法进行交流与指导,学生在与行业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要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对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了真实的体验。

(三)注重过程监控与指导

R·Tacons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小组学习除非在有其他变量,如指导和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因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大部分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所以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定期开召开活动交流会,就项目合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成员们多进行探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多专业的互动,相当于老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整个过程都有老师实施监控与指导,遇到的困惑进行及时的解答与分析,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项目成果作为成绩考核评价标准

以往该课程的考核大都是以一份实践报告作为考核主要依据,无法实现实验教学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及其与理论教学融合等目标,而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考核主要以项目完成的成果作为评价标准,团队的作品如果在校内外短视频大赛获奖、做的课题申请大创项目成功、作品投稿到相关的媒体都能获得相应的加分,团队成果对于整体成绩是最关键的要素。相比较以往很多学生独自学习、独自分析或者仅仅是本专业团队协作的习惯相比较而言,这种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相互配合的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的要求,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知识点的跨专业整合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有既定内容学习的要求,开展项目时又涉及多个专业的学生,设定的项目应该和他们的专业知识有所以关联,在内容上要求选择与不同专业学生整体学习连贯的知识点,同时又不能跳出课程教学目标的范畴。比如选择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拍摄,一方面体现本土化色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学生的田野调查能力、新闻学专业的拍摄剪辑能力和泰语等专业同学的翻译能力,实现知识点的跨专业整合。

(二)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会比较偏重理论研究,而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恰巧可以改善这一缺点,将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新闻学专业的摄影摄像能力、外语专业的口译笔译能力训练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功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其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所以把握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技能的比重和操作要求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的问题。

(三)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

该课程的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还处在一个实验阶段,目前主要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组老师主导为主,其他专业老师参与为辅,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指导还有待提高。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让不同专业的老师作为主导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考虑尝试新的排课模式,同一门课程由不同老师从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等方面联合授课。

(四)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对小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才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对项目实施的理论和要求进行概括和归纳,小組成员讨论交流后自己理清理论要旨和思路之后自由探索,从项目策划到具体开展都由学生来完成,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注意成果考核细节的问题

在考评原则上主要以项目完成的效果作为评价标准,但是也注意不能全部肯定或者全盘否定,不能只是单一性或者是一次性的考核,要考虑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给予评定,要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对完成同一个项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评价,强化对于学生探索思维方式、设计理念、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核,既考验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对个人努力给予肯定,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在本科教育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的时代,文科类专业的也需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在具体课程中采用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是众多教学改革方法中的一种,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对于资金投入、人员调配、设备需求要求都不高,它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直接地运用于实践过程中, 可以较好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操作能力,实现多专业的融合与互动,打破单一专业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跨越了不同知识研究领域,只是在实践开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仍需不断的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曾宪文.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8).

[2]孙大军.论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吴爱华,刘晓宇.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

[4]高力群.对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1,(06).

作者简介:

黄艳碧,女,壮族,广西,广西外国语学院新闻系,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