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涛
摘 要:平桥北三维工区位四川盆地东缘,川鄂湘黔褶皱带齐岳山-金佛山-娄山断褶亚带。行政上隶属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武隆区管辖,地表属川东丘陵、山地地形,总体海拔在200-1200m。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形复杂;区内灰岩区基岩裸露地段较多,岩溶地貌典型,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本文通过平桥北三维地震采集中的一些实际资料,结合理论上的一些认识,对区内单炮品质的影响因素作一个有益的探讨,希望对今后山地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平桥北;单炮;品质;灰岩
0 引言
工区可分为两大主要构造:平稳构造区域、高陡构造区域。平稳构造区域资料品质良好。高陡构造区域出露岩性复杂,变化大,资料品质较低。
工区内岩石出露区主要位于东部和东南部,土层较薄。依据接收条件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表土植被覆盖山地、丘陵区;岩石裸露区(主要为灰岩);巨大石块或卵石堆积的河滩河谷区;土层相对较厚的农田区。
低降速带调查显示,工区内低降速层速度整体变化较大,分布较有规律。低速层速度最小值308m/s,最大值为999m/s,低速层速度集中在400-800m/s;降速层速度整体变化大,速度最小值877m/s,最大值为2136m/s。高速层速度整体变化较大,速度最小值3000m/s,最大值为4804m/s,表层条件的多样性,横向厚度变化剧烈,形成极强的横向剧烈变化的反射波速度差异界面,易产生原生、次生干扰和反向散射。
资料品质变化与地形、构造、含水性、激发速度、接收条件均有关,基本上为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通过分析,该工区影响原始单炮品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1 影响单炮品质的因素
1.1 外界干扰:包括工厂、高压线、高速路、村镇等
①施工工地干扰:区内干扰源较多。主要干扰源有:采石场、砖厂、工厂、煤矿、风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等厂矿类干扰源;②单至声波:工区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交错,悬崖、断崖分布。这种特殊地形使得检波器的布设困难,容易产生单至声波。声波具有固定的速度,对于监控处理滤掉声波干扰无较大难度。经过实地调查,发现产生单至声波炮点较集中于陡坡上,加强陡坡上的闷井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单至声波的产生;③50Hz干扰:工区内分布大量高壓输电线路,对单炮记录造成50Hz干扰或50Hz倍频干扰。对单炮加50Hz陷波,可将50Hz干扰虑掉;④风吹高频干扰:工区许多地段由于密林覆盖程度非常高,林区树林密布,杂草丛生,施工中无法完全避免风吹草动产生的高频干扰。
1.2 激发岩性影响
全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二叠系灰岩(占35%)和侏罗系砂岩(占65%)。山上表层浮土相对较薄,一般在1-3m,甚至直接出露基岩,河谷地区表层覆盖较厚的第四纪沉积浮土,一般种植有农作物,个别地段由于雨水冲刷,直接出露砂岩。
图2 砂岩区不同参数单炮对比
不同岩性接收排列:从不同岩性接收的单炮记录可以看出,在侏罗系接收效果好于三叠系和二叠系,单炮记录视频率高,连续性相对较好。
图3 灰岩区不同参数单炮对比
1.3 地质构造影响
工区相对高差变化较为剧烈,地下构造复杂,资料品质受构造影响较大。
通过分析对比可知资料品质与地下地质构相对应,地下地质条件好,单炮品质高,高陡构造区、断裂发育地段单炮品质相对较差。
1.4 不同地形部位的影响
不同地形部位的激发单炮,A、B两炮位于山底(两炮差别在于A炮有低速带影响),C炮位于山腰,D炮位于山顶。从原始单炮上看以看出A炮低频严重,品质最差,B、C、D三炮随着地势升高线性干扰逐渐增强、能量逐渐减弱。
图4 不同构造岩性对单炮品质的影响
2 改善灰岩区单炮品质的方法
2.1 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
采用微测井、岩性描述和钻井录井等多种手段,取全、取准表层结构资料;利用多信息(地形图、照片以及岩性调查等)建立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真实反映表层情况指导井深设计,以便选择合适的激发岩性、提高地震波激发能量。
2.2 改善地震激发条件
工区内地形变化较大、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低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地表结构调查精度,绘制工区岩性分布图,结合以往地震采集试验结论,选择最佳激发井深及岩性,提高激发效果。①保证激发耦合效果:下药后用细、散的土或泥浆封井,确保封井质量;②通过延长接收排列、缩小道距的方法,来减少地下地震反射盲区和增加地下反射面元;③通过改善检波器埋置条件,来减少环境干扰,增强有效波能量。
3 结论
①资料品质变化与地形、构造、含水性、激发速度、接收条件均有关,基本上为各种因素综合作用;②地层从新到老,物性逐步变差,石炭系、泥盆系灰岩都存在一些泥岩、页岩及砂岩夹层,而且产状一般相对平缓;③二叠系、三叠系出露段都处在构造单元变化部位,断裂多、产状陡、表层风化强烈形成较厚低速带,岩性上一般为厚层纯灰岩沉积。
参考文献:
[1]齐中山.改善灰岩裸露区地震激发环境的方法探讨[J].石油物探,2015(04).
[2]李锋.页岩气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方法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05).
[3]刘厚.中国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