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丽
摘要:新时代下,致善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重视。知善、至善、致善教育是追求最美好、最善良、最崇高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的教育”,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基本品格的教育责任。文章就致善教育中对小学数学进行深度学习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致善教育 课堂建构艺术 深度学习
一、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贯彻致善教育的意义
致善教育典化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也就是说,致善放诸人性上是一种大真、大善,这正是素质教育、铸魂育人教育背景下教育所追求的对学生性格的塑造。
致善教育不仅立足于教书,更立足于育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致善教育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是教育本身的回归。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导学生自由、健康、全面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致善教育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小学数学具有完整的数字逻辑,有利于塑造小学生的数字思维和批判思维,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还具备提升学生思辨思维、增强综合素质以及助力学生幸福快乐成长的学科使命。这符合致善教育“教育是生活,生活即教育,好的教育让人享受生活的幸福”的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贯彻致善教育至关重要。
二、致善教育为深度学习撑起一片晴空
致善教育强调自学和自主,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在数学教学中正是如此,教师不应该实施灌输式教育,而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知心者,将学生引入数学的殿堂,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1.循序渐进,为深度学习提供“土壤”
致善教育的引导过程首先要借用教材。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做好了知识逐步增大难度的工作,起步的一年级教材里是数字基本的比较、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图形认识。教师可以借用生活工具,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从日常思维过渡到数学抽象思维。比如,教学《有趣的搭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彼此的服饰或者教室里的小装饰,寓教于乐,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的内容也相应进行了深化,融入了更高阶的加减乘除和更抽象的数字和图形。教师一步步做好之前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理解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积累好了每一小步,千里自然可以到达。
2.因材施教,为深度学习找到“突破点”
利用教材在课堂时间内增长学生的学识,只是教育的基本阶段,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此。数学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注意学生的不同特性,尤其着重寻找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精心设计适合他们特性的深度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相比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后进生的深度学习开展更应该得到教师关注。他们的后进或许是先天原因,或许有后天因素。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帮助,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建议其课前进行预习;对课堂比较好动、难以安静的学生,建议借助工具进行动手操作等;对记忆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帮助其加强训练。
3.鼓励与激励,为深度学习插上“翅膀”
致善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指向是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教育,其提倡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在“大拇指”环境下找到学习的自信。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要奢求一步登天,更不应该质疑学生的能力,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如果在前面一章节中学习不理想,在深度学习中就会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不要吝啬微笑和鼓励的眼神,这或许会对学生产生鼓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正是致善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其在自由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幸福快乐地成长。
4.现代化与生活化,为深度学习提供“渠道”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度学习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或者简单的PPT等。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多去了解学生眼中的世界,尤其是网络世界,让课堂教学和日常师生相处“接地气”。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核心便是“生活即教育”。數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妈妈去买菜,接触生活中的数字计算,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既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又能够深入生活。
5.教师以身作则,为深度学习提供“保障”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为了达到“传业授道解惑”的标准,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教育学家和数学家的著作以及同侪的文章等,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增长学识。尤其是数学学科,即使是教师也要多做习题,才能精准把握住习题命脉,挖掘深度学习的主线,并且将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学生。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深度学习的开展对教师的耐心又提出了要求,一些教师耐不住学生的“0答案”,会在课堂上大发雷霆。但要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目标,教师在深度学习中,要尽量以诱导式发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且师生关系要尽量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以心换心的真正教育”。而且,小学生的童真是需要教师注重保护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符合致善教育“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理念。在教师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导不应当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总结
致善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意义非凡。上文从意义和策略角度加以列举和分析,教师要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至今值得教师深思并加以实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现实状况,采取不同措施,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一切以“致善教育”为价值导向,以有利于学生生活发展为目标,让深度学习在学生内心深处扎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史晖.善教育与教育的致善之道[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0):7-11.
[2]朱永龙.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措施探讨[J ].当代教研论丛,2019(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