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彬
摘要: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呈现出“八重八轻”的教学弊端,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坚守立德树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势在必行。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115”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方法及行为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应用
一、传统教学的不科学、不合理性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弊端较多,主要表现为“八重八轻”:重教法,轻学法;重主导,轻主体;重程序,轻灵活;重知识,轻能力;重个别,轻群体;重讲解,轻演练;重单干,轻合作;重智力,轻情怀。这样的教学行为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我工作室团队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勇于探索与实践,提出了“115”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实施“115”教学模式,教学效益是良好的,能够实现四大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由说教式教学转向讨论式教学,由保姆式教学演变为引导式教学,由独立式学习升华为小组合作学习。
二、新课标、新教材对传统教学的改变
新课程提倡“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自我感悟与发现,启发学生的综合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课堂教学研究入手,开展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讲授知识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求做到: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思路与技巧,让学生自己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把教学重点放在“动”上,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情与理深度融合、师生和谐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空洞说教、生搬硬套、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正确理解“115”教学模式内涵
“115”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一个中心、五个环节。
一个核心:立德树人,重道求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自我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师生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五个环节:包括课前先学先行、课堂问题反馈、课中互动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等。
切实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依赖、低效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改变传统课堂中过于注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常态,追求教学实效。致力于研究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着眼于长足发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115”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1.认真备课
(1)精心设计: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三案一演”,即课前先学先行需要的预学案、课中互动需要的导学案、课后巩固需要的固学案、课堂教学检测需要的真题实践演练。
(2)怎样讲:结合学生的认知力,预设“三不讲”内容,对必须讲授的内容始终坚持“重点内容着重讲”,考得少或学生基本能理解的内容少讲或轻讲。
(3)合理开发利用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时间大致为:课前学习检测诊断约5分钟;课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20分钟;课堂实战演练约5分钟;教师引导、除疑、解析约15分钟。
(4)设置和谐教学情境: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潜力,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参与度,实现生生、师生的互信、互动、互助,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5)对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到及时应对、有效解决。
2.五环教学环环相扣,协调发展
(1)先学先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每一节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精心设计预学案。在前一节课授课后分发预学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新课学习任务,及早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列举自己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合作探究。
(2)课堂问题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检测、小组检查汇报、作业批改、网络反馈等形式,客观反映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准确了解学生在先学先行过程中的学习现状和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课中互动研讨: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根据课堂问题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讨论、生生互动、互学共助,积极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合作学习信息,再次寻找仍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做到:
①合作讨论: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参与讨论、予以点拨指导,不可阻断学生的话语权。遇到学生能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行解决;遇到学生在合作学习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寻找学习规律,追求学习的深度、广度,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②要少讲,坚持“三不讲”,留出时间给学生互动、合作与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③要讲好:教师点拨要精准,抓住要害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对症下药、指点迷津之功效,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④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⑤灵活把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不同难度的教材内容要灵活处理。
(4)课内训练巩固: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实施课堂训练,达到巩固转化之功效。结合授课内容和学习发展潜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及时诊断是否基本掌握当堂课所学知识;对学生未能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习需求予以点拨指导,做到“堂堂清”。
(5)课后拓展提升:拓展提升环节中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以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符合特定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核心素养要求。将精心设计的固学案留给学生在课外学习。课外作业由小组组长牵头、督促完成;小组交叉诊断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作业批改与评估任务;对作业做出合理評价(优、良、合格);及时反馈作业问题,教师查漏补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力求质量,不求数量”;需要自我体验,不要自欺欺人;需要实践,更要思维创新;需要知识积累,更要学以致用。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改革需要一线教师大胆革新、勇于探索,不断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新模式。重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2]陆芷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金太阳教育研究院.高效课堂一本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