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精神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2020-09-10 07:22赵鹏
体育风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课堂高校学生

赵鹏

摘要: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在当今称为体育精神。拥有体育精神的人,不仅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同时在面对挫折时不轻易放弃,愈战愈勇。因此,体育精神被越来越多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运用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上,让体育精神成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板块。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将我国体育精神的雄风得以永久延续。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课堂;体育精神

高等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求各项运动达到指定要求,同时也要具备优良的体育精神,懂得体育文化。随着高校不断地进行体育课堂的改革试验,将体育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合作精神、体育精神、竞争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上。让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埋下体育精神的种子,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扮演主要角色,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让体育精神在学生心底打上深深的烙印。

一、体育精神教育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设定教学日历时要将体育课保质保量,让学生能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自身意志。所以高校在进行改革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让学生自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爱护身体健康。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能够释放学生内在的旺盛生命力,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在自身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生活中更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体育课堂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的重要平台,让生命个体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现状

虽然高校的体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下锻炼时都遇到不同的问题。问题长期的积累得不到解决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了阻碍,健康体质的培养得不到保障,侧面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学生缺乏体育精神教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为了更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在课下锻炼时教师会采用刷卡制来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锻炼习惯。但是许多学生借此投机取巧,让人代刷从而不去锻炼,甚至出现对于这项活动根本不予理睬连刷卡都懒得刷的乱象。每当教师询问学生总会找各种理由搪塞。针对这些体育教育问题进行深层剖析,主要根源在于学生缺乏正确体育观的树立,对于健康和生命的价值理解不到位。由此学生才会对于体育训练毫无兴趣,缺乏动力;认为体育锻炼只是走过程,而忽略了体育精神对内在精、气、神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是缺乏强健的体魄,在未来生活中也将会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带来一系列身体的疾病。

此外,不完善的家庭教育让学生对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产生了畏惧感。从思想上轻视体育,对体育训练毫不重视。从小学到高中体育课是最先被主课教师所抢占的一门学科,任何与体育活动相冲突的事情,都会首先放弃体育。此外,激烈的体育活动中必免不了发生一些轻微的摩擦、碰伤、刮伤,家长担心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从而延误了正常的学习进度,心疼孩子受苦,就一再嘱咐孩子不要参加体育活动;此外,教师也畏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事故,承担不起相应的责任,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常常组织学生跑完步就会原地解散,自由活动,女生选择三两人一起说话、学习;男生则会选择打篮球、踢足球愉悦身心。即使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上,许多教师也是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学生照本宣科的复制粘贴,教师在示范完毕动作后就不过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能按时参与体育课堂最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较高的体育分数。而教师在考核时也没有进行严格把关,马马虎虎地让学生都能体育及格。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常会出现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教师没有尽到自身职责。这极大的不利于体育精神的传播与发扬,造成现代大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丧失。

三、高校体育精神教育剖析

(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高校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进行自由活动。集体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较少,高校要合理利用体育课堂,将体育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育精神中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内在含义能够使得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明确,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一些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學习和社会工作都大有裨益,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能发自内心产生不放弃的精神。

(二)夯实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受到唯分数论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不关注学生是否拥有强健的身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上。而进入大学的学生应及时转变这种思维方式,让自身的体质和专业能力同时发展。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仅局限于智力,更应该从身体、精神等各方面去提升自我。强健的身体是学生能够正常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不服输、不怕输的体育精神同样能够应用到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在知识的丛林里登峰造极。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从古至今,许多体育活动中所包含的体育精神都有着为国家和民族争得荣誉的自豪感。高校的学生虽然不能和专业运动员一样,在奥运会等各项世界级运动竞赛上为国家挣得奖牌,让祖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强健的体魄和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不能缺少这些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青年才俊,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发光发亮,贡献自身毕生知识,为祖国的宏伟事业添砖加瓦。

四、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体育精神教育方案

1.制定体育精神培养目标

要想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能够得到培养,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致力于教书育人,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角色。在体育课堂上致力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多方面考核教师的教师素养,让每位教师都能为体育文化宣传。高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性,打造属于本校特色的体育项目,致力于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一些现实中具有体育精神的典型实例,例如:奥运会短道速滑冠军纪录保持者武大靖幼年的艰苦学习历程,以及进入国家队后不分昼夜的艰苦训练;中国女排在经历11年的沉迷之后,仍不断的向前奔跑。在奥运比赛上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最终又登奥运巅峰。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让学生受榜样力量的感染,将体育精神教育得到贯彻落实,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2.提升科研能力,增强教师行业素质

要想使得学生的体育精神能够在心底生根发芽,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的反思学习,提升行业素养。高等院校的体育学院教师可以定时开展教学研讨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此外,可安排相关教师集中去进行业务学习,每年3~6次,安排不同的体育教师出差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在归来后开会交流分享,提升教师的专项业务水平。这些学习内容包含:现代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体育锻炼出现学生身体突发不适情况时常用的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方式、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练习的方法手段以及一些新型体育教学项目的体验等,通过不间断的业务交流学习,充实学生的体育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紧抓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功,对青年教师展开一系列的教学竞赛,帮助他们在教学、训练等方面有所进展和规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不定时组队去抽查青年教师的体育课堂,对课堂内容进行记录和评价,在课下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指导和改进。青年教师可帮助有经验的老教师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手段,帮助老教师熟悉一些体育软件的操作过程。努力将这些新兴事物融入课堂,紧跟时代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也能使得体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体育教学手册中要详细落实听課巡查、教师教学手段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管理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体育教师任课班级较多,可以选出体育班长并建立班级微信群,便于实时监督学生体育锻炼。在线上积极解决学生在运动时出现的各种情况,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顺利开展。

(二)学生体育精神教育计划

1.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培养

要想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培养,就要将体育精神文化贯彻落实在课堂上。在学生学习之余,开展各项校园体育竞赛,根据不同的项目提出不同的体育文化传承和体育精神培养方案,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有意识的体育精神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加入学校创办的“麦浪杯”“三好杯”的体育竞赛中,通过把体育成绩与最终期末考核挂钩,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比赛过程中。通过竞赛让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培养,规则意识得到树立。在与同学进行团体活动中学习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公平公正的规则意识。当学生捧得最终的桂冠时所获得的喜悦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认识。

2.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体育精神灌输课堂

为了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要加强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将体育精神能够融入到体育课堂之中。首先要保证体育课能够开足开齐,让体育课的学习实处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要提高体育课的学分值,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根据课程改革的情况可以对低年级学生实行辅导课制度,在课程表的固定体育锻炼时间点不安排,专业课程学习之余让学生选择自主体育锻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于体育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加强。与此同时,传统的刷卡制度也要进行优化创新,可以与课外锻炼APP进行合作,对学生跑步的时长、次数有一定要求,要规定一学期下来所完成的公里数。不仅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也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跑步中得到快乐,驱逐烦恼。对于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在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时,同时也可以开展关于体育精神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同学们掌握安全运动的良好方式,在大学期间能够养成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也要身体力行,积极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开办一些校园马拉松比赛并主动参与,为学生做好榜样。

五、结束语

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竞争愈加激烈。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余要加强对体育精神文化的普及,具备良好体育精神的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在面对挫折时毫不气馁,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将体育精神合理融入到体育课堂,挖掘体育精神文化的深层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宏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01):63–67.

[2]骆信军.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湖北农机化,2019(21):100–101.

[3]陈晨.体育精神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60–61.

[4]陈达春.教育资源的开发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作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2):6–7.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课堂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精神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