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设计探析

2020-09-10 07:22:44易俊雅
环球市场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会计专业教学设计

易俊雅

摘要:最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自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事宜正式尘埃落定。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将隨之修改,将实行“学历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教育。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取证书,会计专业基于“课证融合”的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课证融合”;会计专业;教学设计

一、“课证融合”概述

(一)“课证融合”政策解读

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要推行“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课证融合”又称“双证教学”,“课证融合”模式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有力手段。

2017年1月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自2017年11月5日开始实施,新《会计法》施行之日起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更加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更多的优秀人才会被吸引到会计行业中来,其目的是促进财务工作者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同时,随着优秀人才的加入,会计行业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二)“课证融合”概念

“课证融合”是指专业要课程设置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对应,即高职院校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需求有机接轨,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经学校和职业资格机构考试成本合格后,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过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的是“学历证书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育,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了调整,实行的是“学历证书十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教育。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挑战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新的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挑战。从考试课程来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是《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实务》三科联考。(见表1)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为《初级财务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合格后方能获取证书。从上迷考试科目的内容来看,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两门考试科目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初级会计实务》中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会计和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法基础》中主要有法律基础、经济法、财经法规、税收实务和出纳实务;通过考试内容可以看出,初级会计专业资格是将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与会计职业道德相结合。从报考的人员要求来看,门槛更低,2017年11月3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新闻,明确了对于2018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要求中高中学历的认定,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合格毕业生均可报名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从考试通过率来看,根据调查统计得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在20%左右,初级考试通过率更低。

二、基于“课证融合”教学设计

(一)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平台。因此,课程设计为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课程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科学地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科学设计,将职业考证需求融入其中,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课程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时间是每年的5月份,基础会计课程显然都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基础的开设也应选择在考证之前,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企业财务会计在第二学期开设,课程开设时间合理安排之外,还需要对课时安排上加大有效课时量。以满足考证需要。具体安排如表2:

(二)课程内容整合

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随着“学历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教育作出的调整,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修订,重点还调整了课程体系的专业拓展课程,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对于课程内容的整合首先是教材的选择上要与考试书籍相关内容接壤,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可以书籍与课程教材内容大体一致的话,既可以避免学生花额外的钱去买考试书籍,同时也可以避免花生再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习考试书籍。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充分时间学习的基础上,考试的难度将会大大减少;另外,还有课程内容整合,为了考证需要,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初级职称考试大纲的需要,对原本不在课程标准但属于考试大纲的内容应该纳入其中,且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予以强化,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从而能够使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学习。

以《经济法基础》为例,该课程涉及税法、经济法、财经法规等内容,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于有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删减,例如税法中的内容将会在税收实务中详细学习,另外,对于财经法规的内容在后面的课程中也会安排学习,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得以实现。经济学基础课程不仅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整合,同时对于该课堂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突破和创新,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此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并能够巩固复杂的法律制度。

(三)加强考证训练

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更有目的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模拟训练,可以在每一堂课设置练习或活动布置在蓝墨云班课或世界大学城,把历年的考题模拟训练,这样学生可以让学生慢慢适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方式,这也是“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专业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解读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目标,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学生的考试能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周舟.略谈高职会计教育中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9(7).

[2]宋建军.高职会计教育中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会计,2017(1).

[3]李新萍.“课证融合、学赛互促”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07).

[4]陈晓梅.基于“课证融合”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J].科学大众,2016(5).

[5]邓雅馨.“课证融合”模式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财会学习,2018(09).

[6]杨琳.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会计专业教学设计
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学前美术教学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9:19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 12:54:18
“课证融合”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