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文章主要围绕高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 美术教育 审美能力 培养
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教育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很强,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该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作品含义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现在的高中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课业非常繁重,他们渴望美,但很难抽出时间去发现和了解美,对美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加之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的单一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不强烈,更不用说主动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了。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选用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们的智慧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理解这些作品到底哪里美。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为例,这幅画画的就是一位名为蒙娜丽莎的女性。但在文艺复兴时期,蒙娜丽莎并非最美的女子,即便是在现在,有些人也还是不理解蒙娜丽莎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画家进行作品创造时的背景、经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作品,了解作品的含义。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含义。当了解了作品,学生自然会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能力。
二、营造审美氛围,激发学生潜力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只让学生欣赏课文中各类型的美术作品,或者只是单一地讲述美术的基本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磨灭他们的学习热情,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审美氛围,创建审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例如,在对“壁画”这一主题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审美氛围:若你是导游,现有一个旅游队伍要让你带他们参观一些壁画,你会选择哪些?会怎样介绍?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并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强对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美术学习的看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更多的经典美术作品,让他们被美术作品吸引,喜欢上美术学习。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会慢慢提升,审美教学目标也会慢慢实现。
三、培养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创造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紧、压力大,可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创造性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以《南宋山水画》这一内容为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农民们为什么要踏歌?他们是如何踏歌的?这幅图要表达的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想象,让他们通过体会画中描绘的意境,获得美的体验。同时,还可以采用比较法,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对不同作者创作的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体会不同的技法、表达方式。美术虽然属于视觉艺术,但不能只用眼睛去欣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带领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可以将美术教育与音乐欣赏融合起来,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使美术教育更具感染力。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三维动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教师要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对学生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再接再厉,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对于缺乏特色、没有亮点的作品,教师也不能直接进行否定,應该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要注意的是,每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创造性表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四、融合生活实践,开阔学生视野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用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美术源于生活,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要积极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首先,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能让学生觉得亲切,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来。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现代建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非常有名、有特色的建筑;在学习《现代人物》这一课时,带领学生来到闹市街头等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方,让学生边观察人物边记录,事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变成自主探究者,提升了审美素养。最后,还应该根据需要,增加美术手工课的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去装饰自己的房间,使美术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现美术和生活教育的融合。这样一来,学生与美术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会喜欢上美术,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和价值,提升美术素养。
五、注重个性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現阶段的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个性特点,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依据,给予他们适当的教学指导,从而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严格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综合考虑美术教学的特殊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这样,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获得美的体验,为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创造条件。
六、借助现代技术,开展审美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新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和应用现代各种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很多美术作品和理论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而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将各类图片、文字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全面理解美术知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适应美术欣赏教育的要求,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部分年代久远的美术作品,其创作的背景、方式和当今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年代,由于中西文化间的差异,美术作品创作的形式和理念也不同。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更不用说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了。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技术手段,介绍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接触和学习美术,探究作品内涵,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作品,消除他们对各类美术作品的陌生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蒙娜丽莎》的点睛之笔就是蒙娜丽莎的那一抹笑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重点呈现这一抹笑容,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者这样为何这样创作。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静,丁迪香.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2016,10(08):129-136.
[2]李培忠,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J ].美术教育研究,2017,9(12):339-346.
[3]韩娟辉,丁文明,等.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刍议[ 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0(22):128-135.
[4]王军莉,赵顺海.浅析审美教育的本质与审美文化的内涵——评《当代审美教育与审美文化研究》[ J ].教育发展研究,2015,6(20):321-335.
[5]刘克俊.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J ].教育探索,2018,10(06):1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