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爱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从而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构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困难,不易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沉闷乏味,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增。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要想真正构建和谐课堂,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用心感受,并主动发现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关怀,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给予学生宽容和包容,少一些不满和批评。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励学生,点燃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通过实践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要传授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目标,通过逐层实现目标,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当然,学习目标不是盲目建立的,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层设定。
例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短期目标应在于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经常动脑、勇于发言,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建立长期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努力对将来产生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鼓励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不能用“唯我独尊”的思想来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参与争辩和讨论,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寻找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并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培养良好的开拓精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辩讨论的导火索,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列出“1200÷500”的算式,然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演算。前面刚刚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因此他们兴趣十足地进行演算,之后出现了两种结果:“商2余4”和“商2余200”。此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观点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同意第一种结果,一组同意第二种结果,然后让两组学生展开讨论。由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向对方提出问题。于是,两组学生在唇枪舌剑中展开议论,最终认识到,第二个结果才是正确的。这个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手脑并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构建数学模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全新的知识表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理性活动经验,将自身知识与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促进知识的内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思维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两根一端相连的木棒,其中一根长度为10厘米,另一根长度为20厘米,再配以颜色不同的三根木棒,其长度分别为8厘米、15厘米、35厘米。要求学生拿着手中的两根木棒,找出最适合的一根,制作成端点相互连接的三脚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最终找出了15厘米的木棒,而且了解了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和讨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定义》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图片: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有9只小白兔、7只小鸡和11只小山羊。用课件出示问题:“小白兔和小山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中有3只小母鸡,问公鸡有几只?”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回答。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通过多媒体实施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形象认知需求,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优化课堂练习,拓展学生思路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具有思考性的练习题,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虽然学生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却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循规蹈矩,有的学生善于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想出与别人不同的解决方法,以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除了要注意基本的练习之外,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數学”这一教学理念。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甲队和乙队一起修建长为1500米的公路,一共花费20天完成任务,甲队比乙队多修建了100米,乙队每天修建35米,甲队每天修建多少米?学生经过思考,一共得出了7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J].内蒙古教育,2013(01).
[2]王慧.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策略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