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大肠菌群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0-09-10 07:22郭静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监测标准

摘 要:粪大肠菌群监测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许多监测标准也近完善,但是在粪大肠菌群监测分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可避免的和不可避免的因素,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分析改善,使粪大肠菌群监测更加严格、标准,为监测的工作提供了准则。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监测;问题分析;标准

一般污染程度以菌群的数量来评估,与人类机体的健康呈正比,检测出大肠菌群的数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大,当肠道中的致病菌通过一些途径进入到水或者食物中,就会引发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引起流行性的大范围传染,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次研究通过对粪大肠菌群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关举措给予应对。

1 选择样本资料与检测方法

1.1 研究资料的选取

向某地区的当地政府沟通监测当地的水质,对该地区的水质进行粪大肠菌群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1]。

1.2 检测方法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调高菌群的培养温度,造成不利于来自自然环境的大肠菌群生长的条件,使培养出来的菌主要为来自粪便中的大肠菌群,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情况。测定粪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如下内容将介绍两种监测方法:

1.2.1 多管发酵法

对于仪器的选择上与测定总大肠菌群所需要的仪器不同的是要有一个温度恒定的细菌培养箱,对温度的要求为达到44.5℃±0.5℃之间;培养基的选择为含有乳糖蛋白胨的培养液;多管发酵法的步骤主要有:制定污染水质的稀释程度、接种水质样品、在常温和高温(温度为44.5℃±0.5℃之间)下培养基培养、观察计算粪大肠菌群的数量。

1.2.2 滤膜法

所用仪器与多管发酵法相同,滤膜法的培养基为MFC培养基,滤膜法的主要步骤为:样品通过孔径为0.45µm的滤膜过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培养基上,在温度44.5℃下培养24h,通过颜色判断是否产酸,计算水质样品的菌群数量[2]。

2 结果

2.1 分析粪大肠菌群监测中的问题

2.1.1 工作人员的采集样品途径

由于采集样品的工作人员缺乏采样经验,对于微生物采样过程缺乏理论知识而出现失误,监测过程不熟练。例如:①在对粪大肠菌群监测的水样采集时与标准水样相混淆,使样品本身出现偏差;②采集的水样未及时放置在采样瓶中,长时间在空气中停留,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污染的机会;③由于缺乏无菌操作原则的知识,使采样瓶被污染;④水样的采集量过少或过多,过少容易造成计算菌群数量时出现偏差,过多的水样容易人为造成采样瓶内出现无氧环境,抑制有氧细菌的生长;⑤未分清采样顺序和主次。

2.1.2 监测的仪器设备

粪大肠菌群监测的仪器未通过国家标准的检验,对设定的数值存在偏差,使结果产生偏倚;仪器使用时间过长,数值的准确性下降;没有使培养箱放置的房间温度比培养箱使用温度低。

2.1.3 周围环境影响

无菌室内消毒灭菌不达标,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作用大;使用的实验室内的仪器未达到无菌标准。

2.1.4 样品的运输途径

在样品运输时存在的问题很多,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水质样品。例如:①采集地点距离实验室比较远,在路途中耽误时间长,如果儲存条件未达到标准,就会造成水样检测的失败;②在采样人员接送样品时,可能样品数量多,交接时间长,使水样长时间在外界环境温度中停留,造成水样中的菌群出现数量的偏差;③样品在运输途径中受到强烈的撞击颠簸[3]。

2.1.5 样品的储存

在采集完水样后,重要的一步为储存过程,储存的样品需要有严格的温度条件,适宜细菌存在的温度至关重要,而且要避免阳光直射;存放的采样瓶需要记录有效期,超过一定时间的采样瓶达不到无菌状态,可能造成其他细菌的生长;在冷藏环境中存放时距离冰块过近,都会导致水质样品存放失败;受到一年中气温变化的影响作用,对水样的存放也需要考虑。

2.1.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对使用的仪器未进行厂家的定期质量监测;没有使用质量鉴定合格的培养基;使用的采样瓶质量监测不过关;没有定期检定灭菌设备;没有定期对实验用水做细菌学分析质量检测;没有流程化、严格化的水样监测标准。

2.2 对粪大肠菌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

①对于工作人员采集样品出现的问题制定的措施为: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微生物采样的知识,强化无菌操作原则的理念,在符合采样工作的资格时才能进行现场采样工作;熟练掌握采样流程,对要采集的水样做到心中有数,注意一些限制条件,分清采样瓶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菌群的分析方法,增强工作的责任感;②检测水样的仪器需要定时检测其准确性,要严格符合国家检验标准,对需要消毒灭菌的时间严格把控,正确调好实验室温度和培养箱温度;③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灭菌,减少外界细菌的感染机会,负责到人,对每次消毒灭菌处理后进行登记;④对水样的运输和储存需要注意的是创造良好的储存环境,在运输车中存放制冷装置,使环境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能够对温度进行调整和监测;每次采样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标号,交接时做到迅速、井然有序;存放的样品记录放置时间,采样后应在2h内检测,否则,应10℃以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h;⑤要制定严格化的质量监测标准,采样、储存、实验等过程要符合质量标准,保证实验仪器、培养基、实验用水、采样设备的合格,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更加高效[4]。

3 讨论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水质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粪大肠菌群监测方法已经趋于成熟,这项技术有效的避免了肠道细菌的传播和感染,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粪大肠菌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数分布在人或者温血动物的粪便中,还有一些被粪便污染的区域也可见到,如水质、土壤、食物和某些化妆品类等。粪大肠菌群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大肠杆菌,除了粪便以外的其他环境中,细菌的其他分型较为常见。大肠菌群中有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此种细菌中不含芽孢,在常温环境中(37℃)能够将乳糖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这种特殊的性质,它可以用于测定一些被粪便污染的物质(水、食物等),大肠菌群除了含有大肠埃希杆菌外,克雷伯菌属也比较常见,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致病。

总大肠菌群包括的菌群广,对水质、食物等的监测反映不够准确,不能判断受到粪便的污染,但是总大肠菌群中的粪大肠菌群能够反映污染程度,是现在最为常用的监测方法。它的监测原理为通过粪大肠菌群对温度的不敏感性的特点,使温度改变排除一些其他菌群,只留存需要的菌群。这一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已经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过程比较繁琐,会出现各种差错导致结果失误,本篇文章对粪大肠菌群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出主要与采集样品的过程、仪器设备的合格性、周围环境影响、水质样品的运输以及储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在提高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芳,赵陆萍,曹静静,王媛媛.环境监测中粪大肠菌群监测方法应用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2):157+159.

[2]李满英.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5):24-27.

[3]杜晓庆,王玮.环境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两种方法的比较[J].低碳世界,2017(10):15-16.

[4]罗英健,李盟军,王荣辉,姚建武,欧计寅,宁建凤,艾绍英.规模化猪场新建厌氧发酵系统对废水粪大肠菌群及悬浮物的处理效应[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17-21.

作者简介:

郭静(1986- ),女,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监测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