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洪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风格各异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这些地方资源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精神源泉。积极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现阶段小学教师应该重点把握的课题。因此,文章从地方资源的内容和意义出发,探寻地方资源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上的具体实践措施,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未来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方资源 小学德育 德育教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引,小学德育教育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摇篮。随着近年来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地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地方资源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德育教育的精神食粮,所以在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优先认识到地方资源的重要性。
一、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德育教育内容体系
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首先要将地方优质的文化资源纳入课程体系的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让地区内的小学都产生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德育教育的意识,做到地方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校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在校园展开当地民俗文化分享会、开展追思革命先烈的户外活动、根据当地特色文化举办文化节、开展读书游历活动等;进教材则是需要教材编写专家团队对当地资源进行考察,开发出适合于本地德育教学现状的特色教材,让教材成为地方文化资源传统的载体。我校创编了校本教材《国防教育读本》,分低、中、高三册,共12个主题单元,体现了遵循儿童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教育内容的特点,构建了校本教材较为翔实的编写体例;进课堂是指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本地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课堂小故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地方资源的感染;进头脑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特点来引导德育知识的教学,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专栏、学报、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媒体来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引导,宣传地方文化资源。
二、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实践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可知,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要在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德育教育。而地方资源在融入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引导实践,切实加强学生国防教育,深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我校以闽东革命纪念馆、福安武警中队、潭头野战演练场、柏柱洋闽东苏区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情景式教学。学生在游历这些地方资源时,能够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精神的升华,拓展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渠道。例如,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大队部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前往闽东革命烈士陵园参加“祭奠烈士” 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献花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再如,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开展禁毒三年大会战的决策部署以及各级禁毒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中的主阵地作用,使广大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我校组织学生到福安市禁毒预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从中国禁毒形势、福安市禁毒形势、毒品概述、毒品危害、毒品预防、毒品管控、禁毒严打等方面为全体师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此次活动给每一个参观的师生及家长上了一节生动、有意义的禁毒教育课,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不仅自己要远离毒品,还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加强禁毒知识的宣传,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全民禁毒战争中来。为了生命健康,为了家庭幸福,为了社会和谐,共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另外,学校还注重地方资源与学校社团的衔接,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实践功能,引导学生在兴趣活动社团中接受德育教育。总之,德育教学实践要从形式上与地方资源展开合作,努力构建起课内课外的统一教育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推广
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同样重视德育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学校、地方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单位一体的推广体系,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以及地方文化资源的推广。首先,学校通过调研当地地方文化资源,确认符合德育教育工作要求的基地,如我市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增强防毒、拒毒意识。学校可以通过教材、图书、互联网专栏的编写来落实学生对该基地禁毒预防教育的认同。然后,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来融入本地文化资源的录入,如在校园建筑、走廊、花园等地方摆放雕塑,摆设文化专栏、设计文化墙等来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校园文化。最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宣传地方文化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文化影响力,扩大本地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推广,校园的德育教育工作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度,这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促进学校与地方资源互动的重要措施。
四、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德育教育考评体系
德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评价来体现,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成为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保证。德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要立足于实际,要能够真实反映德育教学的真实情况,要能够真正为培育未来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服務。因此,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德育教育考评体系能够扩大评价的理论依据,又充分立足于实际,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在评价体系中融入德育理论知识的认知、地方资源和地方文化的理解以及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能够较为直观地看到学生在德育课中的表现。同时,对教师展开地方资源与德育教育结合度的考评也是反映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的一个指标。例如,在考评标准制定时可以通过学生平时活动参与奖励情况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德育合格度。这就需要学校积极组织针对学生的“道德模范”评选,“乐于助人之星”“品质之星”“品质少年”评选,以及针对教师展开的“学生最满意教师”“品质教师”评选来考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五、结语
新课改后的德育教育要充分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凝聚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的力量。通过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多彩、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来促进德育教学内容体系、实践体系、推广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发挥好学校、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优势,逐步引导德育教育的完善。在提升本地区文化资源影响力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魏小莉.发掘地方教育资源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构建“桥东历史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思考[J].小学时代(奥妙),2019(5):76-77.
[2]霍述艳,马全江.论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以山东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