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戏服,素手丹寇指捻扇:浓画淡抹,唱尽世间万千情。
随着音乐开打,角儿们粉墨登场,一出好戏上演。
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台上演员妆容各不相同。白面、红颊、眉间一抹红,是生角的妆容:粉面、红唇、娥眉、凤眼、云鬂,是旦角的妆容:夸张的眉眼配一张大花脸,是净角的妆容;鼻间有白色“豆腐块”的则是丑角的妆容。
京剧脸谱作为京剧艺术的“表情符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不过京剧角色里最美的妆容要数旦角了。
一瞥一笑,艳若桃李。当然画起来也是繁琐又精细,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贴片子、勒头、梳扎、插戴头面,一套流程下来需要两三个小时。首先,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別,眼睛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因此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旦角演员的眼妆大都是外眼角略往上挑,以凤眼的形式给人妩媚之感。涂腮红时,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
由上而下、由中推侧、由深渐浅拍打均匀,与底色融为一色。再以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脸部彩妆便算是画成了。
此外,老生、小生、武生行当在化妆上也是采取俊扮的方式,吊眉毛,凸显老生的儒雅,小生的俊秀,武生的英武;花脸行当则采取了夸张、变形、装饰、美化手法,通过色彩和线条的有机结合,传递了强烈的情感偏好,并以此展现出人物的年龄、性情、品格,甚至命运走向。如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寿字眉,面带哭丧,威严肃穆,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的命运:再如关羽“面如重枣”,红脸表现他的英勇忠贞;又如夏侯渊,《定军山》中人物,曹操手下大将,通天纹勾长“寿”字,显得鼻梁突起,人物形象更加雄壮。
接下来,再要看京剧演员的行头了。只见那女旦头戴凤冠,身穿女蟒袍,右手持扇,左手甩袖,亦歌亦舞,当真“回眸一笑百媚生”。
所谓行头,包含了戏剧演员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穿的、甚至还包括手上拿的小道具。它以明代的服装为基本的样式,融合清朝服饰特色,形成独自的体系。在这个样式之上装水袖,穿上厚底鞋,搭上护领,水沙网子一勒,盔头一带,行头就齐备了。
角色不同,行头也各有讲究,老生一般穿青褶子,水袖往下轻轻一放,书卷气漾出,非常儒雅;蟒袍,是帝王将相穿的,从上往下,从内向外,水袖甩开,团花全都漏出来,气势凸显:皇后、嫔妃、公主、诰命夫人等贵族女性们一般穿带刺绣的蟒袍服装,长袖子舞动起来,灵动而优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还有一种宫装,也是给贵族女性们准备的日常装束。虽然没有蟒袍那么正式庄重,可是论精美华丽,有过之而无不及。舞动起来,几十条飘带、层层丝穗,配上雪白的水袖翩翩而动,美得目不暇接。
这水袖甩起来也有讲究,水袖最初长1尺-1尺2寸。现在除老生的水袖和当初相差无几外,旦角行当中“青衣”的水袖最长已达到2尺2寸以上。一般说,水袖长短要以演员的个子高低而定。
水袖最初的动作也十分简单,只有在男角整冠、女角理鬂时,水袖才稍微抖拂几下,只是“点到”而已。由于京剧表演艺术不断发展,水袖的表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抖拂的轻重快慢、姿势的大小高低,都随着角色的心理活动而不同。这既有助于表现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感情,又可以增强舞蹈美。
运用水袖,功夫都在手腕上,要软而有力,擅用功劲,而且必须与内心表演联系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否则,内行要讥之为“耍袖子”。
“抖袖”是水袖的基本动作,根据角色行当的不同各有一套规矩。旦角抖袖较为繁复,变化极多。青衣讲究大方,花衫不妨花俏,老旦要求沉稳。著名的京剧艺术家都抖得一手好水袖。如“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在《贵妃醉酒》里,把两只袖子抖拂得大方自如,不但表现了杨贵妃的雍容华贵,连长吁短叹的幽怨也在水袖上流露无疑。程砚秋的水袖功夫更有独到之处。在《荒山泪》里,他的水袖的抖、挑、拂、晃动作,有200多种姿势,自然熟练,妙不可言,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台上,戏演得正酣,华丽的服饰、五色的脸谱、飘逸的动作、讲究的唱腔,融成一曲优美的东方歌剧。
台下,观众或侧耳倾听,或赞叹舞姿装扮,陶醉其中。